劉俞汝
【摘 要】成語和典故詞是不一樣的兩個概念,有的人認為成語等同于典故詞,或者認為“典故”十分明顯地包括在“成語”之中。為了消除這種誤解,本文將明確兩者概念,探討它們各自的特點及兩者之間的差異與聯(lián)系。
【關(guān)鍵詞】成語;典故;特征;差別
成語并不能等同于典故詞,很多成語都是典故性成語。首先必須明確兩者的概念:不管是典故詞還是成語,都擁有它們的各自的特征。本文就二者特征分別進行闡述。
一、典故詞
“典故的運用,對詞匯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一篇好作品膾炙人口之后,久而久之,其中好的用典就成為語言吸收營養(yǎng)的對象?!碧谱雍闼稘h語典故詞語散論》中所說的典故詞的定義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條:
一是典故必須是有來歷有出處的;
二是典故必須是被后代言語作品引用的;
三是典故在被使用時,其典源的語境意義、表達效果等與用典者所表達的意義和所收到的表達效果之間會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種聯(lián)系。
典故詞有別于成語的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它的不穩(wěn)定性。
典故詞的不穩(wěn)定性體現(xiàn)在語音形式上。典故詞可以是雙音節(jié)的,也可以是三音節(jié)、四音節(jié)的,還可以是五音節(jié)、六音節(jié)的。例如兩個字的典故詞有“雞肋”“忘年”等;三個字的有“安樂窩”“李膺門”等;四個字的典故詞有“臥冰求鯉”“郭純孝母”等;五個字的典故詞有“穿井得一人”“才高居不難”等;六個字及六個字以上的有“環(huán)顧左右而言他”“豬八戒吃人參果”等。
典故詞的不穩(wěn)定性也體現(xiàn)在意義上。
同一個典故可以形成許多意義相同,形式不同的典故詞,例如“王祥臥冰”“臥冰求鯉”“冰鯉”“王祥黃雀”等等典故詞都出自同一個故事。
同一個典故形成的各種典故詞,也有表意不太一樣的。比如戰(zhàn)國時期蕭史和吳王女兒弄玉的故事,形成“乘鸞跨鳳”“弄玉”“蕭史”“鳳簫”“鳳臺”等典故詞。
相當一部分典故詞存在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如“東陵瓜”既指“甜美之瓜”,也指“棄官歸隱的田園生活”;“哭祖廟”既指“號啕大哭”,也指“哀求祖宗之靈蔭庇”;“馮諼彈鋏”既指“懷才不遇,心中不平”,也指“才能卓越”等等。
二、成語
什么是成語?
周祖謨先生認為成語是“人民口里多少年來習用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其中大部分都是從古代文學語言中當作一個意義完整的單位承繼下來的。它的意思可以用現(xiàn)代語來解說,但是結(jié)構(gòu)不一定能跟現(xiàn)代語法相合,例如:‘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成語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四字格,它是相沿已久、約定俗成的具有完整性的東西。”由于前文在說明典故詞特征的同時已對兩者的一些差異有所說明,所以這里只簡要地提出兩點最重要的差異:
1.在語音形式上有所不同。絕大部分成語的基本語音形式是四音節(jié)形式。而典故詞可以是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四音節(jié)、五音節(jié)抑或是更多。
2.結(jié)構(gòu)的凝固性存在不同。成語具有構(gòu)成成分的穩(wěn)定性,而典故詞的構(gòu)成成分往往具有不穩(wěn)定性。
其他的一些學者的著述也與周祖謨先生的說法差距不大。
胡裕樹說,“成語是一種固定詞組,同慣用語的性質(zhì)相近,常常作為完整的意義單位來運用,而比慣用語更為穩(wěn)固。一般成語,結(jié)構(gòu)緊密,不能任意更換其中的成分,也不像慣用語那我可以拆散開來插進一些成分……成語多半是有典故性的,在社會習慣上有深厚的基礎(chǔ),可是又不同于那些有典故性的合成詞?!?/p>
在《漢語熟語通論》中,武占坤先生將成語分為古典成語與俗成語(后者采用溫端先生的說法),而按照這種分類法,恰可說明成語的兩種主要來源:書面上得來與口頭上傳下來的。
古典成語也可按成語的典故來源進一步細分:其一,來源于歷史事件;其二,來源于神話故事;其三,來源于寓言故事;其四,來源于古典作品及古代流傳的詞句。
我們可以感受到典故詞與成語確實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三、結(jié)語
成語與典故詞的存在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言文化,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成語和典故詞在漢語史的星空上閃耀著永恒的智慧之光。在享受祖宗遺留給我們的文化便利的同時,對它們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 武占坤.漢語熟語通論(修訂版)[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
[2] 曹煒.現(xiàn)代漢語詞匯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威漢.漢語詞匯學引論[M].商務(wù)印書館,1992:78.
[4] 唐子恒.漢語典故詞語散論[M].齊魯書社,2008.
[5] 于石,王光漢,徐成志.常用典故詞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105.
[6] 范培松,李晉荃,廖大國.中外典故引用辭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7] 周祖模.漢語詞匯講話[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26.
[8] 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