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摘 要】弗洛伊德是我們這個時代公認的最偉大的肖像畫大師之一,他的現實主義繪畫風格在國際上得到廣泛的肯定,使人們重拾對架上繪畫的認識。中國當代藝術家深受弗洛伊德的繪畫題材、表現方式的影響,弗洛伊德通過運用適度夸張、變形、概括、提煉等手段,不僅充分表現人物的相貌特征,而且深入地刻畫人物的內在性格。弗洛伊德將現代人的精神焦慮用寫實手法表達出來,挖掘人物心理意識的深層,其現實主義繪畫的力量影響深遠。以劉小東、朝戈等為代表的中國當代現實主義畫家的藝術,所繼承的就是這種充滿人性深度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弗洛伊德;現實主義;心理意識;表達方式
一、走進弗洛伊德
20世紀40年代,整個歐洲在戰爭的烏云下籠罩著,1940 年成為職業畫家的弗洛伊德,早期作品并未引來廣泛關注。直到二戰后,他才開始漸漸在畫壇走紅,弗洛伊德的早期繪畫風格由對反映現實生活和對夢幻迷想感覺相結合的一種具有象征寓意的寫實風格。如《流亡者》,弗洛伊德表現的人物形象具有一種難以捉摸的面貌特征,仿佛是夢幻中的人物,或者是游離在夢幻與現實之間的人物。在繪畫手法上,筆觸充滿節奏感,并帶有浮游狀的紋理和放射形的光斑,色彩變幻非常微妙,有時用勾線平涂的表現方式,但色彩感較為單薄。
他的畫面是自由和感性的,完全不受傳統藝術規律,像造型、色彩、空間和比例等的限制,完全遵照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和想法表現的,做夸張、變形的處理。在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中就流露出微妙性的心理穿透力和神秘的驚悸。如《畫家的房間》《龍蝦》在這個時期,人們飽受戰爭的折磨,弗洛伊德以一種冷漠、憂郁的視角觀察感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并在作品中描繪出生命的脆弱,生活充滿變化無常。
雖然在早期作品中,他描繪了許多室內景物,像《有花盆和仙人掌的景物》《蘋果箱》等,它們仿佛陷入了時代的戰爭情緒中,孤寂而又憂郁。時單純的植物,刻畫的細致入微,既有寫實主義的意味,又不失一種超現實主義的“童趣”在內。弗洛伊德在這個時期的繪畫風格不僅受戰爭的影響,而且和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盧西恩·弗洛伊德是西蒙·弗洛伊德的孫子,在一個非常顯赫的維也納家族中成長,他的幼時教育中,就有一種潛移默化的維也納情懷——懷疑和嚴謹的探索精神,這種情懷貫穿在他一生作品之中。
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弗洛伊德主要創作的對象是人物畫,尤其是女生形象。我們無法了解到她的具體身份,但這個時期的弗洛伊德十分迷戀這位少女。《黑衣少女》這幅畫便印證了這一點。弗洛伊德對人物的人物的精神狀態進行細致的刻畫,畫家對人物的動態和神情似乎有種與生俱來的敏銳洞察力。不難發現,弗洛伊德的作品在逐漸發生轉變,從繪畫的形式到繪畫的內容,人物畫已經開始成為他一生的鐘愛。在《女孩和白狗》中,弗洛伊德描繪了他第一任妻子,通過一種奇怪的統一性與對立性使這幅畫有種隱藏的心理力量在女人與狗之間,同時是對生命的深層探討,盡管在這個時期,弗洛伊德對人物形象的描繪,以安格爾式的優美線條刻畫,使人物具有古典式的靜謐和優雅,目光凝視前方,既有一種呆滯感又有一種孤獨感。
二、弗洛伊德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影響
自20世紀90年代初被介紹到我國來之后,就引起了美術界的關注,尤其被當時的一些青年畫家所青睞。確實,從意味感覺上來看,弗氏的畫面有一種特殊的知覺能力,這種藝術知覺是非常獨特的,這似乎成為他作品中的一種心理符號。直到今天,弗氏的畫風仍然對國內許多畫家和美院的青年學生產生著影響。
提到劉小東,他的作品都是直接描寫親朋好友的日常生活以及中國的社會變化,以身邊的普通人為創造對象,充分表達了社會邊緣人迷惘的真實心境,從人性的本質出發,表現當今人們的生活狀態,他以一種強勁、飽滿的寫實語言來表現現實,反映了社會上普通人的命運,并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挖掘出其熱情涌動的生命力量。從劉小東的油畫作品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對他的影響,他們的繪畫風格及畫面效果都存在很多相似點,都是關于自己及其周圍世界感興趣或關心的人,有一種自傳性質的,是記錄社會和身邊生活的嘗試。
在率意的筆觸和堅實的造型方面,劉小東和弗洛伊德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兩者
都是運用干凈利落的大筆觸來塑造堅實有力的造型,“劉小東在干練的用筆和結實的造型之間達到了高度的融洽,每下一筆都是結構,都是造型。”他以大膽!率意!果斷且極富激情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熱情“塑造的畫面形象結實飽滿,洋溢著強烈的生命力。”
劉小東自己所說:“我和弗洛伊德血液里流淌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西方人和中國人的基本哲學是不同的,他的畫非常理性,非常極端,是西方哲學窮根問底的影響。而我們中國人推崇的是順其自然的人生哲學,在這樣的哲學影響下我不是一個非得怎么樣的人,他的畫比我的更專注,更具有理性精神”。盡管劉小東與弗洛伊德在表達方式上相像,但劉小東也誠懇地表示對弗洛伊德的印象很深。
朝戈被我國美術界譽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畫家和中國畫壇的“心理學家”。他的作品追求人類有史以來具有支撐作用和永恒價值的人文主義,以全新的歷史視角,努力使中外經典藝術樣式和樸素內涵在今天的文化情境下獲得重生。作為畫家,他希望通過繪畫拯救自己,只有繪畫才是他肺腑之言的載體。他曾查過有關草原題材的作品,也畫過許多屬于學院派畫家得心應手的人體,但最能體現他藝術氣質,也十分符合他的心理需求的,是肖像,特別是知識型人物肖像。
在創作題材方面,朝戈跟弗洛伊德都是通過畫人物肖像來表達出自己內心或者當時社會大環境下人們的內心變化。在繪畫中有心理研究與表現主義性質有著極高的造詣,從朝戈的創作中能看到他是那樣眷戀人與外部世界接觸的邊緣,人的精神性與物質性銜接的邊緣。他的藝術表達起于這個邊緣,也終于這個邊緣。但是從朝戈的全部創作分析他的表現特征,又可以發現僅把這類作品視為他藝術的主體是不夠的,敏感者的心理是自我封閉的、自尋煩惱的,有時候甚至是抑郁的。《敏感者》這件作品敏銳而有力地表達了那個時期中國社會迅速的變化所帶給普通人的強烈的心理失衡與文化震驚。
對于許多中國當代油畫家來說,真實再現自然現象與事件已經不是什么問題,藝術家的努力是如何超越現實的表象以洞悉本質真實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獨特的語言方式及個人風格與潮流拉開距離,所為著力表達的并不是傳統概念上的“真實”,而是如何在畫面上更好地反映個人對藝術和生活的闡釋。
參考文獻:
[1] 塞巴斯蒂安·史密著,何清新譯.盧西恩·弗洛伊德[M].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10:33.
[2] 【英】馬丁·蓋福特著,趙琦譯.藍圍巾男人:為盧西恩·弗洛伊德做模特兒[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6:127.
[3] 尚揚主編,易英著.中國當代油畫名家個案研究·劉小東[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4:4.
[4] 陳丹青.紐約瑣記(修訂版)[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1:165.
[5] 賈紅曉.淺析盧西恩·弗洛伊德對劉小東繪畫中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201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