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軒
【摘 要】伴隨我國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地方高校的數量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大眾化教育日益成為了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由此可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地方高校將會在培養人才方面發揮出愈加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但是在轉型期間內如何抓準自身定位,找到適合自身的辦學模式成為了諸多地方高校應當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轉型期;地方高校;開放;辦學模式;定位;實施
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體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很大一部分高校劃歸地方管理。地方高校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地方高校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為此,做好轉型期地方高校開放辦學模式的定位與實施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一、地方高等院校的主要特點和體制
同大城市的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人才密集程度相對來說更高,地方高校高層次人才主要集中于地方高校,尤其是聚集在少數的本科院校中。從特點上來看,地方區域社會高層智力資源分布呈現出少極化和一極化的特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地方高校就是本地區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對于當地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地方高校相比,大城市的高層人才分布則相對分散,呈現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點。通常情況下,鑒于大城市的屬性特點,一般普通高校很難占據本市智力資源的制高點,對于當地的影響極為有限。此外,地方高校與當地的社會聯系更加緊密,其生源和教師主要來自于本地,學生們畢業之后有很大一部分留在本地區工作和服務。
二、轉型期地方高校開放辦學模式在定位與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對于轉型期地方高校辦學模式的定位和實施情況來說,在目前的環境中存在諸多阻礙和不足。首先這些問題來自于辦學經費的缺乏上,經費上的欠缺直接影響到了其辦學水平,對于其開放式辦學模式的實施來說很難提供有效幫助。地方政府對于當地高校的支持力度較為有限,使得高?;A設施相對薄弱,在師資力量和綜合實力上都遠遠遜于其他高校,不能夠有效的滿足教育改革需要和社會需要。從當前高校數量上來看,地方高校占據整體高校數量的最大比例,但是在經費的獲得情況上卻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并且地方高校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來自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其高校教學水平相對較高,而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的地區,其高校實力也相對較差。
在社會的服務意識上地方高校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始終保持在單一的培養模式上,存在較強的封閉性,缺少足夠的競爭意識,在科研實力上也明顯有待強化。此外,地方高校的開放辦學模式還在很大程度上受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單一,統一性和計劃性較強,不能夠抓緊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形勢,進而無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對地方高校開放辦學模式影響最大的是,當前許多地方高校在自身定位上都缺少應有的特色,模式雷同、學科雷同是當前地方高等教育所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是限制高校發展的主要瓶頸。雖然針對于此類問題,相關教育界人士已經提出了“走特色辦學之路”的想法,將實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開放辦學模式的立足點,但是許多地方高校對于這種想法并不認同。
三、國內外地方高校開放辦學模式的借鑒與啟示
為了做好轉型期地方高校開放辦學模式的定位與實施工作,我們可以在立足于當地實際辦學條件的基礎上吸取和借鑒國外高校開放辦學模式的成功經驗。首先就應當具有嚴格的教學管理體系,例如英國開放大學采用的就是統一籌劃、分級管理的原則,進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學校本部主要進行課程建設、質量保障以及學習支持等方面的工作,現實的教學管理任務則交由相關學習中心管理人員來負責。此外,當地政府也要對地方高校開放辦學模式給予相應的支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為學校建設提供更好的條件。學校方面也要努力強化自身的科研實力與創新實力,在定位上樹立起自身的特色。與此同時,還應當具備嚴格的質量保障體系。質量保障體系中應當包含相應內容,其一是對學生成績的評價,其二則是指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在開放辦學模式下師生之間應當形成應有的交流好互動,最大限度上保證地方高校的教育質量,學校方面也應當通過對本校學生特點的了解來做好自身的定位工作為社會培養出需要的人才。最后,地方高校在實施開放辦學模式的
需要來開放相應的學習資源。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來促進地方高校開發辦學模式的實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