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發展不均衡是制約中國各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問題。江西等欠發達地區通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以收入分配均等化為導向,構建有效的城鄉就業結構優化機制,包括投入機制、激勵機制、服務機制、評價機制和監督機制,能夠促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進而推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目標。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張文,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鐵楠與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館員徐小琴,在《江西城鄉就業結構優化的機制構建——基于收入分配均等化的視角》一文中,提出在目前江西仍存在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較嚴重的背景下,城鄉就業結構優化是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必然選擇,也是江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手段。
精準扶貧是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有效治貧方式。近年來,江西省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貧困群眾為扶貧對象,瞄準重點、精準制導、定點清除,扶貧開發成效顯著。《老區建設》雜志社主編、研究員劉清榮與《老區建設》雜志社編輯、助理研究員劉忠林,通過《精準扶貧的路徑研究——以江西省為例》一文,分析研究認為新形勢下,進一步推動扶貧開發工作,需要大力實施精準產業扶貧、保障扶貧和安居扶貧。
近年來特別是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轉型成為研究熱點。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鐘小根,通過《中國企業轉型增長及未來對策探究——基于中日美財富500強企業比較研究視角》一文,用“最新鮮”企業原材料,財富中文網財富500強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進行加工,思考中國企業轉型增長。基于財富2015年美國500強和中國500強研究視角比較分析中美兩國企業及中國企業轉型增長。基于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視角比較分析中美日三國企業及中國企業轉型增長。美國蘋果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較量分析表明企業經濟較量是國家經濟較量重要載體。
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農村文化建設的立足點。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社會管理教研室主任、博士李耀鋒與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學生鐘志鋒,在《江西農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顯著特點與回應策略》一文中,基于江西的調查發現,農村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視度相對較低;對文化娛樂設施及文體活動的滿意度偏低;休閑娛樂與購買書籍等文化消費在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偏低;偏好親身參與的文體活動而對政府主辦或營利性的文化演出評價略低;對村里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需求有較明確認知等特點。并提出可采取如下回應策略:制定并實施科學的精神文化需求測評體系;增強農村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認知度與認可度;基于村民興趣愛好促進村民自辦文化的開展;調動包括社會組織在內的各方社會力量協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