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民
一枚珍貴的鎏金刻花 “開元通寶”錢
張保民
筆者偶然見到一枚鎏金刻花的開元通寶,通體鎏金,背面刻花,制作精細。雖然錢幣表面有害銹比較嚴重,但仍顯得莊重大氣,十分珍貴 (彩頁8圖)。
該幣錢徑25.2、穿徑7、郭寬2、厚1.2mm,重4g。此幣面背鎏金,色澤金黃,肉好周郭,錢文筆劃清晰深峻,輪廓十分規整,直邊未流通品。錢幣正面 “開元通寶”四字端莊沉穩,“開”字間架疏密勻稱;“元”字首劃較短,次劃長橫左挑;“通”字的偏旁走之底前三筆各不相連,呈三撇狀,甬部上開口較大;“寶”字的貝部內雙橫為短橫,不與左右兩豎筆連接。該幣背面陰刻細紋花枝圖案,因有害銹遮蓋的原因,經初步清理,只有穿右所刻寶相花比較清晰可見,線條精細自然,刻工純熟,大唐風韻氣息濃厚。在穿左側的外郭邊輪上,陰刻曲線條,似曲折草葉紋。該幣文字整體上具有歐陽詢書法神韻,錢幣尺寸均與唐初武德開元無異,似屬于唐代早期鑄幣,但從背面刻花所顯示的盛唐氣象來看,應是盛唐時期的產物。與霍宏偉、董留根在 《中國錢幣》2001年一期上介紹的鎏金開元通寶Ⅰa式相同①。
唐代鎏金開元通寶錢,并不是市場流通的普通錢幣,而是專為體現皇室奢華及賞賜功臣部屬的特鑄錢,和金、銀質開元一樣屬婚嫁、生兒時的撒帳洗兒喜慶之吉利錢。從歷史典籍記載來看,最遲唐中宗時期已經開始鑄造開元通寶金銀錢?!度尽肪?5《厭勝品》記載:“景龍中,中宗出降睿宗女荊山公主,特鑄此錢用以撒帳,敕近臣及修文館學士拾錢。其銀錢則散貯絹中,金錢每十文即系一彩條,學士皆做卻扇□,其最近御座者所獲居多。”據 《唐書·玄宗本記》載:“開元元年九月己卯,玄宗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門,令左右于樓下撒金錢,許中書門下五品以上官及諸司三品以上爭拾之?!薄锻ㄨb·通紀》部分也有關于賜錢的多次記載。因此,“鎏金開元應始鑄于盛唐時期,而流行于中唐?!雹?/p>
考古發掘所得鎏金開元錢,主要集中在唐都西安和洛陽地區,寧夏地區也有發現。見諸報到的有:洛陽西郊澗河西一座中唐時期唐德宗興元元年 (784)墓中出土開元通寶208枚,其中20余枚鎏金開元通寶,出土于東邊棺中③;20世紀60年代,洛陽市郊一座唐墓中,發掘出一枚鎏金開元通寶④;1992年,洛陽東郊白馬寺鎮出土2枚鎏金開元通寶,1993 年10月,洛陽南郊關林鎮二郎廟村出土一枚鎏金開元通寶錢,錢體鎏金保存完好,1997 年10月,洛陽北郊瀍河鄉馬坡村出土一枚鎏金開元通寶⑤;2003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南塬一帶的高速公路路基沿線唐墓M16出土一枚鎏金刻花開元通寶錢⑥。
此外,唐代鎏金刻花開元通寶錢聞所未聞,珍罕難見。在一些錢幣著錄中可以偶見鎏金刻花開元通寶錢的風采。翁樹培 《古錢匯考》云:“喜海于己亥秋日得一鎏金開元錢,甚精,又得一鎏金開元,輪背皆刻細花,更可寶玩?!?/p>
此幣是藏友在河南溫縣一個鄉下親戚家里偶然得到的。據親戚講,當地有很多古墓葬曾被盜掘,親戚在農田路邊看到一塊銹結到一起的古幣坨子,綠色有害銹十分嚴重,大多古幣銹蝕入骨,觸之即碎,拾來后隨手扔在窗臺上幾年,知道藏友喜歡古董,就讓他拿走了。藏友帶回家里摔開坨子,外面的開元通寶一摔就碎,最里面是個綠銹包裹的古幣,摔開后一個針眼大的銹跡下面閃爍金光。經初步細心清理,發現是一枚鎏金刻花開元通寶錢。這枚鎏金刻花開元通寶比起翁氏所記,單以刻花而論,更精美過之,珍罕難得。
河南省溫縣,地處豫西北黃河北岸,隔河與鄭州鞏義市相鄰,距洛陽市不過100華里。唐代溫縣曾屬于洛州管轄,是洛陽北通山西、河北的交通要沖,自古文明薈萃,地上地下文物十分豐富。建國以來,溫縣發現唐代古墓葬30多座,并出土大量的唐三彩等珍貴文物。這些唐代泥質俑栩栩如生、色彩艷麗,在當地文物中極為罕見⑦。由此可見,溫縣是唐代墓葬比較集中的地區,而且墓葬的級別不低。這枚鎏金刻花開元通寶錢在溫縣發現是有可能的。
此鎏金刻花開元通寶錢,有的藏家指出,其背面的刻花為佛家四季花開輪回因果圖,為標準的佛家供養錢。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后,在南北朝時就受到大多數人的敬崇,而李唐統治者出自北朝的關隴貴族,崇尚佛教由來已久,因此,到唐代時佛教進入一個鼎盛期。到唐高宗時已出現了大量的佛教象征物,而蓮花作為佛教的典型象征物之一,在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中經常出現,北朝時期的蓮花圖案以寫實造型為主,多選取正面俯視的角度來表現,中心為圓盤狀的蓮蓬,蓮瓣向四周均勻地呈多層放射狀排列。這種圖案發展演化到隋唐時期,造型更加飽滿。從花形看,除了蓮花,還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層次地排列,使圖案具有雍容華麗的美感。這種圖案又被稱為寶相花。隋唐以后寶相花廣泛流行于織錦、銅鏡以及瓷器的裝飾上,含有吉祥、美滿的寓意,是一種獨具我們民族特色的圖案紋樣。因此,刻有寶相花紋的開元通寶更多了一層神秘的宗教色彩。
注釋:
① ⑤ 霍宏偉、董留根:《洛陽出土唐代開元通寶金銀錢之考察》,《中國錢幣》2001年第一期。
② 徐殿魁:《唐代開元通寶的主要品類和分期》,《中國錢幣》1992年第三期。
③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第二隊:《洛陽16工區76號唐墓清理簡報》,《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5期。
④ 蔡運章等:《洛陽錢幣發現與研究》,中華書局,1998年,第307頁。
⑥ 余軍:《介紹一枚鎏金刻花開元通寶錢》,《中國錢幣》2005年第三期。
⑦ 《河南溫縣出土一批唐代珍貴文物》,中國考古網http://www.kaogu.cn/cn/detail.asp?Productid= 9367。
(責任編輯劉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