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鎖陽城遺址申遺檔案資料的整理"/>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建榮
(瓜州縣文物局,甘肅瓜州736100)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檔案資料整理的重要性
——兼論鎖陽城遺址申遺檔案資料的整理
王建榮
(瓜州縣文物局,甘肅瓜州736100)
本文以鎖陽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檔案資料整理為例,詳實介紹了收集整理文物保護記錄檔案的目的及意義,通過收集整理鎖陽城遺址的檔案資料,資料室、檔案柜、電腦、檔案管理相關制度等硬件設施到檔案內容收集依據、分類方法、怎樣查找方便等軟件構成以及檔案資料的保護技術與措施等,全方位闡述文物保護記錄檔案在歷史變遷中的重要作用及心得體會。
世界文化遺產;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
“檔案工作,是社會方方面面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形形色色的檔案,為各個單位、各個學科,提供了翔實的物質資料保障,為其自身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空間,因此檔案工作是一項基礎工作,各個單位的檔案工作都不可或缺。對于文物保護單位而言建立文物檔案就顯得尤為重要。”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務院所屬的文物行政部門(國家文物局)在省級、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者確定或者直接確定,并報國務院核定公布,是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記錄檔案,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門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鎖陽城遺址是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縣博物館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等法律法規的要求,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針對鎖陽城遺址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保護方式,科學規劃,妥善處理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改善的關系,認真做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于2005年12月第一次較詳細地完成了鎖陽城遺址檔案中的主卷文字卷的記錄與上報備案工作。
鎖陽城遺址又名苦峪城,位于瓜州縣鎖陽城鎮東南戈壁荒漠中,包括周邊古城址、古寺院、古墓群、古河道、古墾區等多種遺跡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分布面積約1平方公里。該城是漢、隋、唐、宋(西夏)、元、明時期瓜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之中心;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連接中原與西域地區的交通樞紐,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絲綢之路多民族交往、融合的通道。在絲綢之路和西部邊疆發展演進的過程中,不僅發揮了重要的交通保障作用,還成為西部多民族文化的交匯之地。
鎖陽城遺址不僅是保存較完整的隋唐古城遺址之一,而且保存了我國較為完好的軍事防御體系和農業水利灌溉體系,同時也保存了古代較為完整的軍事防御報警系統。它位于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實驗區,是我國古綠洲沙漠化演進過程中的典型標本,在歷史地理、考古學以及古生態環境變遷及古城遺址研究保護方面,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隋唐瓜州斷代史之標志。
2006年,鎖陽城遺址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2年,由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三個國家聯合申報“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正式進入申報程序,鎖陽城遺址作為這項系列遺產的其中一處申報點,是古代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上人類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現了長距離交通條件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為中原與西域之間的交通往來提供了必要的給養保障,對“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的突出普遍價值(OUV)具有重要貢獻。2010年10月9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鎖陽城遺址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06年5月25日和2013年5月3日,國務院分別公布鎖陽城墓群、鎖陽城古渠道遺址為第六、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均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鎖陽城遺址。2010年初,瓜州縣博物館成立了鎖陽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具體負責鎖陽城遺址申遺事項。同時,建立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室。搜集整理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
“文物檔案作為文物資源社會共享和監督政府處理公共事務的基礎保證,它的進一步完善將是文物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的基本平臺。”②為了使瓜州縣鎖陽城遺址的文物保護水平和保護發展資料系統歸納、管理有序、方便查閱,達到國家文物保護檔案的標準,就必須建立文物保護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紙質文本和電子數據(介質)儲藏保管信息是目前廣泛應用而且比較便利的形式。運用計算機技術處理所保管的信息,是國際信息處理的趨勢,也是信息傳閱便捷、真實可靠、留傳有據的保證。“建立完備的遺址資料庫不但可滿足現今文物保護所需,也為未來的文物保護、發展、利用提供詳實有效的基礎資料。建立完善的文物檔案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不僅可以規范我國文物管理系統,提供快捷的查閱方法,還可以增加文物信息的共享能力,創造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③
(一)硬件設施
依據《甘肅省安西縣鎖陽城遺址保護管理規劃》、《鎖陽城遺址管理規劃》,2013年建成鎖陽城遺址管理用房,其中檔案資料室56平方米,室內寬敞明亮,設通風窗戶兩組;配備了文獻柜、檔案資料柜、圖紙柜、消磁柜、電腦、資料桌、溫濕度儀等設備,懸掛《博物館資料室管理制度》,擺放檔案資料查閱、借閱登記簿,有專職資料管理人員一名。
(二)檔案資料內容收集依據及分類方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規范》要求,記錄檔案必須科學、準確、翔實;要收集的內容有哪些,怎樣劃分資料內容。檔案資料包括對保護單位本身的記錄和有關文獻,內容分為科學技術資料和行政管理文件。形式有文字、圖紙、照片、拓片、摹本、電子文件等。檔案資料分為主卷、副卷、備考卷。主卷以保護管理工作記錄和科學資料為主,副卷收載有關行政管理文件及日常工作情況,備考卷收載與本處文物保護單位有關、可供參考的論著及資料。
主卷資料包括文字、圖紙、照片、拓片及摹本、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資料、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文物展示、電子文件、續補等十種案卷。
文字卷內容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記表,地理位置自然與人文環境,歷史沿革,基本狀況描述,價值評估,相關研究情況,歷次調查、發掘、保護工程、展示情況,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及建設項目控制情況,保護標志情況,保護機構情況,安全保衛工作情況,附屬文物登記表,重要文物藏品登記表,古樹名木登記表。
圖紙卷內容有總體圖紙:地形地貌圖、地質圖、行政區劃圖、文物分布圖、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圖等;考古圖紙:考古發掘平面圖,典型地層剖面圖,重要遺跡分布圖和平、剖面圖,典型器物圖等;建筑圖紙:建筑群體總平面圖,單體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結構圖,節點大樣圖等。還有歷史資料性圖紙和研究復原圖等。
照片卷內容有全景照片,群體和單體的外景、內景、重要部位照片,附屬文物、重要文物藏品、主要古樹名木照片,保護標志牌、說明牌及界樁照片,重大活動照片,重大事故、自然災害或其他異常現象照片,歷史資料性照片。
拓片及摹本卷內容有摩崖石刻、碑碣、重要銘刻等拓片,壁畫、巖畫等摹本。
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內容有保護規劃、保護工程方案。
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資料卷內容有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工作報告等。
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內容有文物保護工程記錄、竣工報告等,文物監測、病害防治記錄及成效報告等。
文物展示卷內容有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工作報告等。
電子文件卷內容有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各類電子文件。
續補卷內容有收錄主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副卷資料包括行政管理文件、法律文書、大事記、續補四種案卷。
行政管理文件卷內容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發布的,關于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專項法規、文件、布告、通知等。
法律文書卷內容有各級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或文物保護管理機構與使用單位、群眾性保護組織等簽署的責任書、保護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書。
大事記卷內容有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重大事件記錄。
續補卷內容有收錄副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備考卷資料包括參考資料、論文、圖書、續補四種案卷。
參考資料卷內容有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具有參考價值的非正式出版的各種資料。
論文卷內容有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散見于各種出版物的考古發掘報告(簡報)、文摘、報道、歷史文獻等。上述論文資料數量較多的,可選取有代表性的歸檔,其余部分編入目錄。
圖書卷內容有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各種圖書。上述圖書資料數量較多的,可選取有代表性的歸檔,其余部分編入目錄。
續補卷內容為收錄備考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記錄檔案歸檔的具體要求如下:
統一使用國家文物局監制的卷盒、卷內表格、專用紙等,紙張規格B4(寬25.7厘米,高36.4厘米)。
總體圖紙中的地圖,必須使用國家專業部門制作的圖紙。各類專業圖紙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員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繪制。測繪圖紙一般應參照國家標準規定的幅面尺寸套用,如圖幅較大無法套用的,可自行制定幅面尺寸,但同一個項目的一套基本圖紙,幅面尺寸應盡量統一。所有圖紙應采用底圖或曬藍圖、電腦打印圖。
照片必須采用專業相紙沖洗,規格不得小于5英寸。照片粘貼時用防腐膠水或漿糊,禁用雙面不干膠或傳統漿糊(雙面不干膠粘貼平整,可膠體2~5年后風干脫落;傳統漿糊易生蟲或發霉。都不利于永久保存)。
拓片必須用宣紙錘拓,摹本盡量用宣紙臨摹。
保護規劃、保護工程方案、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考古發掘報告、文物保護工程記錄、文物保護工程報告、文物監測及病害防治記錄與成效報告等(包括其中的圖紙、照片等全部資料),全文本歸檔,不拆分。
電子文件一律采用通用格式存儲于不可擦除型光盤(一式兩套)。各種磁帶、磁盤、幻燈片、電影膠片、錄像帶、錄音帶等其他載體的信息必須轉換成光盤存儲。光盤內應編制文件目錄。
專項法規、文件、布告、通知,責任書、保護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書需采用原件或副本。
正式出版的研究論文、考古發掘報告、文摘、報道等需采用原件或副本
(三)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整理過程
首先依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檔案資料收錄分類總體框架,清晰思路,翻閱早期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整理目錄按資料年限為依據,初步劃分歸納,做到現有資料心中有數。接著集中人力,從辦公室文件目錄中按年度查閱相關資料,只要有“鎖陽城”字眼的文件立即提出,由專人初步審閱文件資料,確實因為其他原因或是因相關文物遺址而極少提到鎖陽城遺址的文件資料可剔除,不做收錄。選定的資料隨時復印按年度分類。還有各股室存閱的關于遺址的相關調查、學術報告、論文和遺址出土的重要藏品等。如文物股負責完成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文物——鎖陽城遺址保護范圍及其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文物遺址檔案資料、《鎖陽城遺址角墩保護維修方案》、《鎖陽城遺址防洪堤壩建設方案》、《鎖陽城遺址管理規劃》;博物館股管理的館藏文物中出土于鎖陽城墓群墓葬中的文物,按分類賬序號逐一整理;項目辦公室管理的關于鎖陽城遺址基礎設施的相關資料、照片、圖紙等;在資料室查閱收錄關于鎖陽城遺址的相關論文、簡報等資料收錄齊全。在收錄資料時盡量選擇原件,確實因資料文件已裝訂成冊或找不到原件,可復印后裝訂成原樣,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資料檔案,收錄入辦公室的各類行政、法律文書等資料。有些方案、規劃原件正在利用,也必須換用復印件,原件入檔,必要時再提取原件。
當所有資料文件收錄完成后,再從年度文件、考古資料、論文等資料中,按檔案資料收錄分主卷、副卷、備考卷的內容逐一細分,形成檔案資料初稿。對于歸屬模棱兩可的文件,從文件源頭本意確定是行政文件還是法律文書;有些重要文件既是行政文件又是考古方案的一部分,則兩方面都需要收錄。根據初稿再次審定,確定結案時限,如有記錄檔案內容相關的變化情況,應及時按主卷、副卷、備考卷分別組成續補卷補入檔案。根據案卷年度、內容多少、考古發掘次數類別等形式,在同一卷內按登記序號逐一排序成若干卷盒,再整理每一卷盒內的案卷封面、目錄、專用袋內檔案資料登記表、卷內備考表。案卷封面有立卷單位全稱,并鈐蓋立單位公章,卷內備考表中的立卷人、檢查人、日期等內容,必須是本人手寫。在整理過程中文件目錄一定要記錄完整,方便今后查閱。最后按序收錄主卷、副卷、備考卷中的各卷目錄,匯總形成檔案案卷總目錄。
鎖陽城遺址國保記錄檔案共收錄整理了123盒,分13類,其中論文56篇、照片32盒498張、總目錄458頁、學術參考文獻1260余冊。
(四)檔案資料的裝幀和管理
根據歸檔的實際需要,檔案資料案卷可采用裝訂和不裝訂兩種形式,案卷裝訂不允許使用金屬物。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采用統一打三孔,用黑色純棉鞋繩穿孔盤繞打結;制作檔案的書寫材料及工具,應符合耐久性要求(如熱敏紙、復寫紙、鉛筆、圓珠筆、紅墨水、純藍墨水等不能使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制作并指定機構負責管理,要建立嚴格的收集、整理、借閱、使用制度。記錄檔案的主卷、副卷、備考卷必須報送國家文物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備案。保存記錄檔案必須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場地和設施。瓜州縣文物局先后制定了《鎖陽城遺址檔案管理辦法》及有關規章制度,并指派專人負責。如制定了《檔案保管制度》、《檔案利用制度》、《檔案工作保密制度》、《檔案材料歸檔制度》等,明確了檔案工作的職責和任務,以及歸檔范圍、整理要求,使各股室對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收集、整理有據可依。同時,制定了《檔案人員崗位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并納入機關的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和調動檔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為創造適宜于檔案存儲的環境,首先必須了解掌握哪些做法、怎樣的環境條件和從技術上采取什么辦法,從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或改善檔案存儲環境,使其紙質載體永久保存下去。
“紙質檔案的載體是紙張,紙張耐久性取決于紙質纖維素的性質,盡管紙質纖維素在一定的條件如高溫、高濕、酸、酶、氧化劑等作用下,可發生水解和氧化反應,但只要我們在檔案保護過程中,注意排除發生兩大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條件,就可以使紙質檔案的壽命達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④電子文件的載體材料是磁性物質和光盤。“磁盤和磁帶具有易產生靜電而吸引塵埃導致卷曲、易與磁粉脫離、伸長后不易恢復等缺點。磁粉中的磁性氧化物顆粒的剩磁感應強度是記錄和再現信息的決定因素,它極易受外磁場影響而導致退磁場影響而導致退磁、消磁等。光盤是利用激光進行信息存取的,呈圓盤狀,由盤基、記錄介質和保護層等部分組成。目前光盤常用的記錄介質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鋁化合物以及一些在激光熱效應作用下易產生物化性質變化的材料。”⑤光盤相對于磁盤和磁帶較穩定,但存儲環境惡劣,如遇高溫、高濕、酸、酶、氧化劑等作用下也極易發生扭曲變形,損壞記錄介質使其無法正常運行。
為創造適宜于檔案存儲的環境,我們從硬件設施、技術、軟件配備上采取的具體辦法有:
(一)硬件設施
選擇適合檔案資料擺放存儲的環境——檔案室。首先,檔案室面積要足夠大,除擺放的所需檔案柜、資料柜、查閱資料桌椅后,還應有8~10平方米的公共場地,便于查閱資料及管理人員辦公和室內環境通風。其次,選擇檔案室時,盡量避免光線直射檔案室的門窗。檔案室最好開一門二窗戶,便于室內通風除濕。再次,檔案室要有良好的照明設施及安全電源,有煙感探頭報警設施,配備干粉滅火器。
(二)技術、軟件配備
國家檔案局于1987年正式頒發了《檔案庫房技術管理暫行規定》,對我國各類檔案庫房的溫、濕度提出了明確的規定,標準為溫度14~24℃,相對濕度45%~60%。為了達到或接近適于保護檔案的溫濕度范圍,除了安裝溫、濕度控制調節系統外,通常采取較為簡便、經濟、有效的密封、通風、吸濕等措施。密封(或稱密閉)的作用是防止或減緩室外不適宜的溫、濕度對室內的影響,盡量使室內比較適宜的溫、濕度相對穩定。密封有整體式和局部式兩種,整體式密封是對整座檔案室的密封措施,主要是搞好室內的圍護結構,特別是門、窗、通風洞等部位的密封;局部式密封是對箱、柜、盒等的密封措施,其中多層包裝相對密封法是保護文物、檔案、圖書的傳統方法。密封時要注意被密封物質的含水量必須在安全量以下,同時要注意當時的溫、濕度,要避免密封后由于溫度變化而使密封空間濕度過分增加或過分干燥。通風是根據空氣流動的規律,有計劃地使室內外空氣進行交換,方式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自然通風主要是開啟門窗,室內外空氣流通,達到調節室內溫濕度;機械通風是利用通風機、風扇等進行通風。
選擇檔案室時應注意窗戶的朝向,盡量在陰面,窗戶上應有遮陽設施。窗戶玻璃應具備過濾或減弱紫外線的功能,可用毛玻璃、花紋玻璃、彩色玻璃或在玻璃上噴涂或粘貼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涂料或薄膜。照明應選擇不宜發射有紫外線的燈光,如白熾鎢絲燈泡。減少檔案露光的機會和時間,要盡可能減少使用原件,注意強光對文件的危害。
還要注意正確選擇檔案室地點,室內通風要避開污染物排放高峰。種草植樹綠化環境,對凈化空氣保護環境具有積極作用,但不要種植易于生蟲的樹木。房屋墻壁的面層應選用質地較為耐磨、光滑不易起塵的材料。檔案入室時應作除塵處理,平時應做好室內外清潔衛生工作。
檔案資料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博物館檔案管理制度》,既能保守檔案機密,又能充分發揮檔案、資料為文物保護建設發展服務的效益。絕密文書、技術檔案、資料一般不外借、不復印、不攝影。查閱借閱檔案、資料須填寫相應的借閱登記單,經主管領導簽字同意即可。外單位人員查閱借閱檔案、資料者,應持單位介紹信,并注明所需資料的范圍、內容、用途等內容,經主管領導簽字同意批準后,填寫詳細借閱登記表后方能借閱。
“查閱借閱的檔案資料要妥善保管,不得有卷折、勾劃、刪改、加注、拆頁等損壞檔案資料的行為。”⑥為防止檔案資料丟失和泄密,未經同意不得復印、抄錄、轉借和內容公開。“借有檔案、資料者,在工作調動、離崗、退休、生病住院、出差時間較長或借后暫不使用者,必須將檔案資料退回檔案室,檔案室因工作需要有權將借出的檔案資料調回檔案室。”⑦
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已經整理完成,2013年10月世界教科文組織專家在實地考察鎖陽城遺址審報世界文化遺產時,已發揮了其重要作用。此次收錄整理的鎖陽城遺址檔案資料,較系統地展現了近百年來人類對該遺址的考古、保護、規劃、利用等方面的內容,基本可以滿足現在以及今后我們對該遺址的考古調查和保護利用的基礎性資料的查閱。“作為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是文物信息化的組成部分,是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數字化的基礎,是摸清我國不可移動文物家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為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例如自然災害、盜竊、戰爭等)文物遭到破壞后對文物進行維修、追索等提供可靠依據的重要措施。有了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文保單位才能做到有案可查。”⑧
鎖陽城遺址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卓有成效,并著有科研成果,如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陜西龍騰勘探有限公司承擔并出版《甘肅省瓜州縣鎖陽城遺址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報告》(2012.12.5),北京大學承擔并出版《加速器質譜(AMS)碳-14測試報告(鎖陽城遺址采集標本)》(2013.3.2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考古物探部承擔并出版《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鎖陽城遺址考古物理勘探調查報告》(2013.5.13)。另外,收錄整理論文56篇,如李并成著《唐代瓜州治所及其有關城址的調查與考證》(發表于《敦煌研究》,1990年第3期);敦煌研究院、瓜州縣博物館共同負責并實施的項目及論文《安西縣鎖陽城遺址內城西北角發掘簡報》(發表于《敦煌研究》,2003年第1期);李正宇著《甘肅瓜州縣古瓜州城漢唐渠系網絡遺存》,李宏偉、謝延明著《鎖陽城遺址形制及相關遺存初探》,何雙全著《關于鎖陽城遺址的幾點初步認識》等論文(發表于《隴右文博——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鎖陽城申遺論文集》,2008年)。這些都是了解、考證和論證鎖陽城遺址建置、歷史地位、演變過程、歷史事件和斷代的較有論據和說服力的資料。
“檔案資料中,文物保護工程檔案資料較為重要,她是建設項目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資料,承載了大量的文物保護工程信息,在此后對工程項目的再建、重建、維護、維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和利用價值。文物保護工程檔案資料包括:從文物保護工程項目自提出立項、審批、勘察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驗收等工程建設及工程管理過程中形成并保存的文字、表格、聲像、圖紙等各種載體資料,其特點是專業性、成套性和較強的現實使用性。”⑨
檔案資料室的環境也極為重要,具備了良好的存儲環境,對外管理者、借閱者和行業之間相互學習有利于;對內有利于紙質資料、參閱書籍和計算機等的保存,更有利于檔案資料的永久性儲藏。
總的來說,保管檔案資料的基本要求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加強重點,照顧一般;立足長遠,保證當前。檔案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技術,因此,應根據檔案的特點,吸取其他領域的科技成果,不斷提高保護技術的水平,更好地延長檔案的壽命,是我們每位檔案管理工作者的中心工作。
[注釋]
①⑧沈承寧:《淺析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摘自網絡文獻。
②③侯靜敏:《館藏文物檔案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發展小議》,摘自網絡文獻。
④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瓜州縣文物局編制:《甘肅省安西縣鎖陽城遺址保護管理規劃(2006—2025)》、《鎖陽城遺址管理規劃(2012—2018)》。
⑤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規范》,2003年11月24日。
④⑤許敏:《外部環境對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保存壽命影響差異及對策》,《檔案與建設》,2008年第9期。
⑥⑦⑨路霞:《文物保護工程資料管理》,摘自網絡文獻。
K878.21
A
1005-3115(2015)14-0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