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此即謂善念善行,足以自我救贖
名家怎么看公益慈善?這能反映出主流社會的態度、價值和未來方向。
近期,拙著《告別土豪:中國慈善新時代》一書出版,我邀請33位各行各業的名家撰寫了推薦語,雖簡潔,卻精彩。現從中摘錄幾個,以饗諸位。
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此即謂善念善行,足以自我救贖。
—野夫,作家
對當代中國財富的品質、對先富起來的群體,人們多有議論,其中并不僅僅因為人性的羨慕嫉妒恨。這些年公益慈善成為熱詞,證實了中國人有管理運用好財富的能力。傳統所說理財正辭為義,聚天下之人不可無財,理天下之財不可無義。真正的財是和義為一體。人生的公益慈善化,庶幾近之!
—余世存,學者、作家
什么叫企業家?企業家就是敢擔社會責任的社會精英!中國不缺人,更不缺官,缺的是敢于擔當的企業家!但愿《告別土豪:中國慈善新時代》喚起更多人的良知,不當土豪,爭當企業家!
—保育鈞,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從富人到慈善家,慷慨的不是錢,而是心;慈善家不僅僅是捐出財富,而且是凈化自己的心靈。愿中國的慈善家越來越多。
—周志興,共識網總裁
除了金錢,更想看到富人以他們的影響力和專業能力建設公益的新規則、新理念和新疆域。
—何力,界面新聞網聯合創始人
慈善更多是一種信仰,源自對地球和眾生的愛與責任。公益人士如同傳教士,身體力行的傳播和倡導,將一粒粒愛的種子播撒到人們的靈魂深處,用愛的力量感召每個人 、每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
感恩《告別土豪:中國慈善新時代》書中訪談到的每一位愛的播種者,感恩許許多多為了慈悲付出的善心人士。愿愛在心頭,滋潤大地;愛在路上,從未放棄……
—加措活佛 ,慈愛基金發起人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有許多指標,但不可否認的是,慈善永遠是社會文明最為重要的內容。企業家通過各種慈善事業,讓更多的人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毫無疑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于建嶸,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在《告別土豪:中國慈善新時代》中,從企業家到慈善家、公益家,他們的轉型,是內心價值的轉型,是生活方式的轉型,是生命意義的轉型。
—毛大慶,優客工場創始人、原萬科高級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