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貝,戴素娟
(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省土木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山東 青島 266510)
綜合管廊(utility tunnel)也稱之“共同溝”,即在城市沿道路或管線走廊帶建造一個隧道,將以往直埋的市政管線,例如給水、雨水、污水、供熱、電力、通信、燃氣等集中放入其中,并設置專門的配套系統對綜合管廊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檢測和控制[1],如圖1所示。傳統的市政管線直埋方式不僅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復開挖問題,也浪費了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廊將各類市政管線集于一體,在對管線進行“立體式”布置的同時也實現了對各類管線的統一管理,如此可以使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避免了道路反復開挖給市民正常生活帶來的影響。
早在19世紀,法國、英國、德國等就開始興建地下綜合管廊。我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起步較晚,在國內各大城市中,北京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開展最早,1958年在天安門廣場敷設了我國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2]。1994年底,隨著浦東新區的開發建設,上海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大規模的現代化地下綜合管廊——張楊路地下綜合管廊,標志著我國綜合管廊建設正式起步。國內其他城市,如廣州、深圳、濟南、杭州、嘉興、唐山、廈門等也著手進行了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和建設。
近20多年來,我國綜合管廊的建設一直沒有取得較大的進步,究其原因[3]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目前我國綜合管廊建設法律法規不完善、技術規范不健全、投融資和運營模式不明確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綜合管廊建設的快速發展。雖然國外綜合管廊的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國國情復雜,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案例并不能完全適用我國,所以我國的當務之急是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綜合管廊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管理體制。
②在綜合管廊建設中,各方都存在著諸多的矛盾。政府部門注重的是宏觀的社會利益,而管線部門注重的是微觀的局部利益,后者認為該項目不利于自身的利益,所以積極性很低;我國各管線部門之間沒有交集,幾乎都屬于壟斷性行業,因此其利益具有不可調和性,再加上目前我國城市地下空間使用權的免費性,在客觀上也阻礙了地下綜合管廊的發展。
③實施綜合管廊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該項目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等特點以及綜合管廊的公共產品屬性的不明確性,這些因素都制約了財政部門投資的積極性,因此,如果政府不采取相關措施,綜合管廊的建設就很難進行。
綜合管廊能夠有效改善城市發展過程中因各類管線的維修、擴容造成的“拉鏈馬路”和空中“蜘蛛網”的問題,對提升管線安全水平和城市總體形象、創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拉鏈馬路”是指管線部門由于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重復開挖道路的現象,不同的管線部門“各自為政”,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而導致馬路不斷被挖填。“拉鏈馬路”現象幾乎在我國的每個城市都存在,甚至個別城市一條大街每年被挖六七次都很常見,嚴重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面貌,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綜合管廊可以將各類管線集于一體,并在其中預留空間,供維護管理人員定期進入綜合管廊對管線進行巡視、檢查和維修。在節約維修成本的同時還可以避免由于重復開挖道路對市容、交通以及居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狀況和城市面貌。
除此之外,不同管線部門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很少溝通,多是按各自的系統直接將管線埋設在土層中。由于各種管線的埋設深度不一,在施工中容易出現沖突,甚至造成事故,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失。2013年11月22日凌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秦皇島路和齋堂島街交匯處,中石化管道公司輸油管線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在雨水涵道和輸油管線搶修作業現場相繼發生爆燃,事故共造成62人遇難,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輸油管道與城市排水管網規劃布置不合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果將各種市政管線統一布置在綜合管廊中,就能夠實現不同管線部門的協調發展,避免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沖突。各種市政管線由綜合管廊保護起來,不接觸土壤和水,避免了土壤和地下水對管線的侵蝕,增強了其耐久性,在提高市政管線安全水平的同時也節約了后期的維護成本。
近幾年,我國多地遭暴雨頻襲,“逢雨看海”已經成為大多城市的通病,甚至多次造成傷亡,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正常秩序。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暴雨導致79人死亡以后,城市內澇致死、致損失的報道屢見報端。城市產生內澇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城市排水標準設計的比較低,排水管道開始老化,排水設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統建設滯后等。盲目地增加排水管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要通過建設綜合管廊,打造“海綿城市”,把雨水收集起來,防止產生大的匯流。巴黎是個多雨的城市,但是多年來從未發生過因暴雨排泄不暢阻塞交通的情況,更沒出現過“看海”的情景,這些都與先進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關。
2015年10月4日,臺風“彩虹”正面襲擊了廣東湛江,對當地電網造成了嚴重影響,累計跳閘線路247條,74座變電站失壓,影響用電用戶逾180萬戶。如果將城市各種生命線設施設置在綜合管廊內,就可以避免由于電力系統遭遇災害破壞而對城市造成的二次災害。而且綜合管廊的設置,消除了通訊、電力系統在城市上空布下的“蜘蛛網”及地面上豎立的電線桿、高壓塔等,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總體形象,還可以增強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
發展綜合管廊的意義還在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我們往往只認識到了城市地上土地的價值而忽略了城市地下空間的價值。各類市政管線統一布置在綜合管廊內,實現了管線的“立體式布置”,替代了傳統的“平面錯開式布置”,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減少了地下管線對道路以及兩側的占用面積,節約了城市用地。
大力發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對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創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以及提高城市防災抗災能力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情況下,發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還有利于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拉動社會資本投入,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已成為21世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熱點和衡量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的標志之一。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開始通過政策和機制推動國內綜合管廊建設,為綜合管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使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的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設目標,城市地下基礎設施落后等突出問題有望得到破解。根據競爭性評審得分,包頭、沈陽、哈爾濱、蘇州、廈門、十堰、長沙、海口、六盤水、白銀等10個城市入圍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通過試點,將摸索出在不同財力、不同地區的城市建設綜合管廊的經驗,以便在全國推廣。
隨著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城市面臨的市政問題越來越多。綜合管廊作為城市管線集約化、科學化和綜合化的先進敷設方式的新興基礎設施,已經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它不僅能夠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提高市政管線安全水平,還滿足國家倡導的土地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的要求。隨著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綜合管廊必將會在我國呈現快速健康的發展。
[1]李德強.綜合管溝設計與施工[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唐海華.國內外市政共同溝建設的現狀與趨勢[J].建筑施工,2001(5).
[3]譚春曉.我國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廊建設前景展望[J].工程價值,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