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霞 成晶晶 高偉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南京210028)
腹腔間隔室綜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各種原因造成的腹腔內壓力急劇升高,影響腹腔內、外組織器官的血液循環,進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綜合征[1]。在ICU住院的危急重癥患者,由于手術、感染、嚴重創傷、休克等多種應激狀態或疾病均可致使胃腸道黏膜受損,造成腸麻痹、胃腸積氣,因而發生腹脹、嚴重的腹內高壓,嚴重威脅到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病死率高達63%~75%[2]。近年來,國內外已經認識到ACS的危險性,如何預防和治療ACS,一直是重癥醫學研究的課題。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11月ICU危急重癥患者63例,年齡17~94歲,平均年齡(61.9±1.3)歲;男性45例,女性18例;肺部感染24例,腦出血23例,多發傷13例,腦梗死3例。隨機分成對照組30例、實驗組33例,兩組疾病類型、年齡無明顯統計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63例患者常規留置鼻胃管,長度50~65 cm,每日鼻飼前回抽胃管,觀察胃內潴留情況,檢查胃管位置是否在胃內,并聽診腸鳴音。對照組:予胃腸減壓、抗感染、抑酸、促進胃腸功能等常規治療。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予“超細運腑粉”均勻灌胃。將陳皮、萊菔子等可食用中藥采用超細工藝加工成“超細運腑粉”備用,取“超細運腑粉”5 g+溫開水30 ml充分溶解均勻,溫度28~32℃灌胃,再用溫開水30 ml沖洗胃管,3次/d。治療后觀察腹脹情況,治療期間每日測量腹圍、聽診腸鳴音及觀察膀胱內壓力、胃潴留、尿量、大便情況等以觀察療效。
2.1 兩組灌胃后臨床指標比較 見表1。實驗組患者腹圍、膀胱內壓力增加病例數低于對照組;胃潴留、生命體征不平穩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腸鳴音、大便次數增加病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灌胃后臨床指標比較(例)
2.2 臨床療效 11例患者(對照組6例、實驗組5例)因病情惡化死亡,其余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實驗組予“超細運腑粉”灌胃后,總有效率為75.0%。具體見表2。

表2 實驗組各疾病臨床療效比較
ICU入住的患者,由于嚴重感染、創傷、大手術、休克、心肺復蘇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發生率較高[3],MODS時,胃腸功能障礙發生率高達50%左右,腸道在MODS中不僅是靶器官,更是應激狀態下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的調節者,表現為胃腸運動功能受限、黏膜屏障損傷和腸道菌群紊亂及易位[4],容易使腹腔壓力增高導致腹脹。腹腔間隙綜合征在ICU是多發和常見病,大量研究證實,ACS在SIRS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傳統治療手段是腹壓減張,但可能導致機體機能的損失。依據中醫藥傳統“通因通用”理論,“腑氣不通”可以導致病人腹脹,嚴重者發生腹膜間隙綜合征等一系列臨床表現。針對危重癥腹脹患者運用“理氣通腑”的治療原則,即給予“超細運腑粉”鼻飼管灌胃的方法,可起到“減壓”的作用,避免腹腔壓力增加的發生。“超細運腑粉”主要成分為陳皮和萊菔子,陳皮屬理氣藥,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陳皮能抑制腸道平滑肌痙攣,對小腸胃排空及腸推進均有促進作用[5]。萊菔子具有消食除脹、祛痰降氣的功效。
運用“超細運腑粉”治療肺部感染病人并發的腹脹,效果最理想。肺部感染后全身氣機逆亂,腑氣不通,中醫說“肺以大腸相表里”[6],對這些患者實施“超細運腑粉”理氣通腑治療護理后,可促進腸道的正常蠕動,以達到通導大便、蕩滌胃腸積滯排除病邪的目的,使病人腹脹癥狀好轉,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對懷疑可能發生創傷后ACS的患者,要嚴密監測腹內壓、呼吸功能、血流動力學變化及肝腎功能等,盡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發展成ACS,或者造成長時間缺血后減壓出現嚴重的再灌注損傷。依據傳統中醫“治未病”的理論,“防”字當先的原則,運用理氣通腑的治療方法,在患者進入ICU后即給予“超細運腑粉”鼻飼管灌胃的方法,以其量少、多靶點的優勢,可起到預防腹腔間隙綜合征發生的作用。
腹腔壓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臨床診斷和治療疾病重要的生理學參數之一[7]。所以,測定腹內壓對創傷后ACS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較小體積改變就會引起較大壓力變化,當IAP增高到一定程度時,損害多個系統和器官,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影響機體,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腹內壓升高、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吸氣壓峰值升高、心搏加快、呼吸加快、心輸出量減少、少尿甚至無尿、水鈉潴留、腹脹明顯、腹壁張力增高、腸鳴音減弱或消失、代謝性酸中毒及顱內壓升高等。膀胱內壓的測定被認為是間接測定腹內壓的“金標準”,測量IAP一定要保持患者的體位的一致性,每次注入同量的生理鹽水,溫度為37~40℃為宜,使用呼吸機的病人呼吸參數PEEP下調至“0”或條件允許下脫離呼吸機片刻,以保證所測IAP的準確性。
中藥是在幾千年的實踐中逐漸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普通劑型存在起效慢、個體差異大的缺點,“超細運腑粉”中陳皮、萊菔子等中藥材進行超細粉碎后,得到更加適合于機體吸收的超細粉,提高中藥的溶解性、吸附性和生物利用度。ICU危重病人發生腹脹時,使用“超細運腑粉”加溫水溶解后鼻管灌胃,更加適合機體吸收利用,大大縮短中藥的起效時間,提高原生藥材的治療效果。運用“超細運腑粉”治療時,要做到辨證施護,若里實熱證,中藥宜涼服或溫服,溫度在28~32℃,但不宜太冷,以免傷胃氣。由于個體差異,運用“超細運腑粉”灌胃后,需要觀察藥物的療效及用藥后反應,根據患者情況及時改變給藥劑量和時間,給藥后患者腸鳴音增多,大便排出應該停止用藥。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腹脹、胃潴留、大便、腹圍、腸鳴音、心率、呼吸、尿量等變化,從而保證治療效果。
早期關注危重患者胃腸功能,預防ACS發生是ICU治療和護理中的關鍵問題,運用“超細運腑粉”灌胃治療危重患者ACS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但在使用節點、劑量把握和持續時間上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和研究,特別對急診胰腺炎患者是否能使用還存在爭議,將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進一步研究。
[1]Malbrain ML,Deeren D,De Potter TJ.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it is time to pay attention[J].Curr Opi Crit Care,2005,11(2):156-171
[2]Johna S,Taylor E,Brown C,et a1.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does intra-cystic pressure reflect actu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A prospective study in surgical patients[J].Critical Care,1999,3(6):135-138
[3]段美麗,董軍,陳曦,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胃腸功能障礙中西醫結合治療-附208例患者的多中心臨床療效觀察報告[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9,16(1):30-33
[4]蔡小妮,孟張戈.大黃不同給藥途徑治療危重病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9):742-743
[5]張志海,王彩云,楊天鳴,等.陳皮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西北藥學雜志,2005,20(1):47-48
[6]孫緒勇,廖小剛,王長志.承氣湯在急危重癥中的運用[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11):1628-1629
[7]蔣仕銀.腹內壓監測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進展[J].護理學報,2010,17(1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