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峰 陳波
(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中醫院 團風438800)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我國腹股溝疝的發病率在3.6‰左右,每年的腹股溝疝手術在10萬例左右[1]。而隨著人工合成材料的出現及其性能的改善,臨床上開始應用合成材料來進行疝的修補[2]。無張力修補術是用網塞填充疝環并用補片加固腹股溝管后壁的方法,同時無張力修補的發展與修補材料的改進密不可分,修補材料有聚酯纖維、聚丙烯、膨體聚四氟乙烯、聚羥基乙酸、聚乳酸羥基乙酸、復合補片及生物補片等,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易推廣等特點[3]。特別是隨著目前疝外科的不斷演變,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已從Rutkow術發展到Lichtenstein術等多種術式[4]。本文為此具體對比了不同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09年2月~2014年1月選擇在我院進行診治的老年腹股溝疝患者300例,納入標準:符合腹股溝疝的診斷標準;年齡≥60歲;適宜進行手術治療;無原發性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知情同意;不包括嵌頓疝急診手術者。其中男225例,女75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8.33±4.09)歲;發病位置:右側123例,左側170例,雙側7例;BMI平均為22.05 kg/m2。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15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位置與BMI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Lichtenstein術進行修補治療,使用Prolene聚丙烯單絲紡織網片,麻醉采用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方法。選擇自內環口的體表投影點上方1 cm至恥骨結節作切口,離斷結扎腹壁淺靜脈、陰部外靜脈,游離腹外斜肌腱膜下至腹股溝韌帶;解剖出髂腹下及髂腹股溝神經,游離精索,解剖出疝囊。疝囊較小直接回納,較大疝囊中部切開,疝囊游離后作高位結扎。然后將補片修剪成約6 cm×8 cm后覆蓋于腹橫筋膜前并進行固定縫合。對照組:選擇Rutkow網塞術進行治療,使用美國巴德公司的疝環充填補片Bard Mesh Perfix Plug,前期處理同治療組,高位游離疝囊,疝囊較小直接回納,較大疝囊中部切開;選擇錐型疝環充填物經內環口充填至腹膜前間隙,常規進行縫合固定。所有患者術后應用抗生素,并鼓勵患者酌情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圍手術指標:觀察兩組的術后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同時觀察與調查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陰囊積液、尿潴留、陰囊血腫等。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數據組間對比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進行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手術指標對比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組術后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圍手術指標對比(±S)
?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術后經過調查,治療組的感染、陰囊積液、尿潴留、陰囊血腫等并發癥總體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腹股溝斜疝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本文選擇的老年腹股溝疝被認為是嵌閉機制障礙和/或腹內壓力增高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5]。在其發病機制中,常規研究認為老年腹股溝疝的形成與脯氨酸的羥化不全和腹股溝區纖維連接組織的削弱有關,為此對于腹外疝修補中補片應用也有了支撐作用,比如可以通過放置補片加強腹股溝區薄弱部位,從而起到治療作用[6]。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無張力疝修補術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其中修補的關鍵在于正確辨認解剖已混亂的腹股溝區域,正確解剖出疝囊等組織。早期置入Rutkow網塞應用比較多,而Lichtenstein修補術的應用具有更好的應用效果,其操作較為簡單,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局麻患者術后即可早期下床活動[7]。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組術后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都明顯少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張力疝修補術使用人工材料,不破壞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減少了損傷。且Lichtenstein修補術對于腹橫筋膜前局部解剖層次無法分清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應用優勢,因其不再經過原手術切口可減少組織損傷和復發,并發癥也比較少[8]。本研究顯示,治療組的感染、陰囊積液、尿潴留、陰囊血腫等并發癥總體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總之,相對于 Rutkow網塞,采用Lichtenstein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能促進患者的康復,并發癥更少,值得推廣應用。
[1]Holzheimer RG.Low recurrence rate in hernia repair--results in 300 patients with open mesh repair of primary inguinal hernia[J].Eur J Med Res,2007,12(1):1-5
[2]Bisgaard T,Bay-Nielsen M,Kehlet H.Re-recurrence after operation for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A nationwide 8-year follow-up study on the roleof typeof repair[J].Ann Surg,2008,247(4):707-711
[3]余輝.平片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嵌頓疝42例[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4):48-49
[4]張蕓,胡浩忠,于洪武.局麻下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應用[J].浙江醫學,2014,36(4):324-325
[5]包文中,周高潮,湯大緯,等.腹股溝嵌頓疝一期無張力修補術中不使用抗生素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4):293-295
[6]劉磊,王成宏,丁銳,等.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并發癥的多發因素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3):1-3
[7]Kumari V,Biswas N,Mitra N,etal.Is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during orchiopexy mandatory[J]?J Indian Assoc Pediatr Surg,2009,14(2):66-67
[8]黃建朋,王衛星.普里靈三維疝裝置經股路修補股疝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4,13(6):48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