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媛
摘 要:協商民主制度化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了全方位的支撐,協商民主制度化為人民當家做主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同時指出,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發揮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才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關鍵詞:協商民主 制度化 政治生活 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039-02
協商民主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全文9100余字,其中近一半的篇幅在闡述“協商民主”;講話中提到“協商民主”四個字,計25次。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使協商民主制度化,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實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協商民主制度化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全方位的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方面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當前,我國社會生活多樣多元多變的特征日益凸顯,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訴求多元化,利益矛盾時有激化。在這種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協商機制,能把各個階層的價值觀念、利益訴求匯集起來,以化解矛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遵循求同存異,發揚體諒、合作、參與、協商、包容的優良傳統,既反映多數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納少數人的合理主張,既聽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見,又聽取批評的、不同的聲音,從而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這就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渠道,有助于基層民主的發展,有助于黨和國家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助于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現在,人民政協創造的協商民主已經被拓展到人大、政府和社會,正在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形成縱向從中央到地方直到社會基層,橫向從立法協商、行政協商、參政協商、民主協商到社會協商,這樣一個網狀的協商民主體系。這個體系將和選舉民主體系進一步結合在一起,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并帶動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科學發展,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全方位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二、協商民主制度化為人民當家做主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部發展歷程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靠的是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果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治國理政、管理社會。人民當家做主是國家治理的根本要求,讓人民滿意是國家治理的最終目標。一句話,國家治理得好不好,人民說了算。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化突出了中國特色,為人民當家做主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主要體現在一個“實”,人民當家做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保證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首先,從人民參與實踐的完整度來看,一方面,人民是否真正當家做主,要看人民是否在選舉時有投票的權利,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續參與的權利;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選舉的權利,有沒有進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另一方面,人民當家做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其次,從人民參與實踐的廣泛度來看,人民是否真正當家做主,要看在治國理政時在人民內部各方面是否進行廣泛商量。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內部商量好怎么辦,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夠,要想把事情辦成辦好是很難的。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做到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這樣做起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礎,也才能凝聚起強大力量。再次,是從國家政策制定是否以人民利益為準繩來看,人民是否真正當家作主,要看共產黨是否能夠廣泛聽取人民內部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是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國家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應該來自人民,都應該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也是發展協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下,以人民利益為準繩,通過多種形式的協商,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廣泛接受批評和監督,可以廣泛達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識,有效克服黨派和利益集團為自己的利益相互競爭甚至相互傾軋的弊端;可以廣泛暢通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進入決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為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固執己見、排斥異己的弊端;可以廣泛形成發現和改正失誤和錯誤的機制,有效克服決策中情況不明、自以為是的弊端;可以廣泛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各層次管理和治理的機制,有效克服人民群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無法表達、難以參與的弊端;可以廣泛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項政策和工作共識不高、無以落實的弊端。
三、協商民主制度化突出體現民主不是裝飾品和擺設的執政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首先,要拜人民為師,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執政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見都能運用于治國理政。其次,要做到真協商。就是做到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來決定和調整我們的決策和工作,從制度上保障協商成果落地,使我們的決策和工作更好順乎民意、合乎實際。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就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特別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廣泛協商,既尊重多數人的意愿,又照顧少數人的合理要求,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要拓寬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政協、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類智庫等的協商渠道,深入開展政治協商、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等多種協商,建立健全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公示、評估、咨詢、網絡等多種協商方式,不斷提高協商民主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再次,讓人民的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行使人民監督權力,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點。腐敗是文明社會的毒瘤,是黨和國家健康肌體的腐化劑,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懈怠;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參考文獻:
[1] 薄貴利.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中國行政管理,2014(5)
[2] 本刊特稿.姜曉萍.國家治理現代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中國行政管理,2014(2)
(作者單位:中共太原市委講師團 山西太原 030081)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