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鈺 廖鎮 江磊
摘 要:從精益供應鏈的角度對船舶工業企業進行績效評價,可以實現企業對整條供應鏈優化的目標。研究通過對平衡計分卡結構的改進構建了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體系,并運用組合賦權的方法對20個船企的績效進行評價和進行聚類分析,并為提船舶工業企業提高精益供應鏈的績效提出建議。
關鍵詞:船舶工業企業 精益供應鏈 績效評價 組合賦權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066-05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發展迅速,但面臨的產品競爭形勢仍然緊張,提高供應鏈的生產運作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是實現船舶工業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目標的重要途徑。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不僅能促進供應鏈短期內的良性運作,還有利于其長期的健康發展??冃гu價的實施能夠發現核心造船企業在指導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運行中呈現的問題,能夠識別核心造船企業未來發展中的瓶頸,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實現整個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及其各運營環節的優化。同時,實行績效評價能夠實現核心造船企業與其他節點企業合作行為的有效控制,規范各節點企業的生產行為,激勵核心造船企業與優質供應商開展進一步的合作。
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是以核心造船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運營現狀進行評價分析,判定以該核心造船企業為關鍵的相應的造船供應鏈是否實現精益化運作,即供應鏈的管理過程是否實施信息共享、達到庫存最優、建立供應商合作伙伴關系,以此能夠識別該核心造船企業的運營狀況,前瞻該企業的發展前景。
二、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以美國學者羅伯特·S·卡普蘭(Robert S.KaPlan)和大衛·P·諾頓(David P.Norton)提出的平衡計分卡結構框架為基礎,考慮到本文的供應鏈管理研究對象具有精益性特點,即以供應商合作為核心,因此對傳統的平衡計分卡結構框架進行改進,在平衡計分卡的四維度,內部經營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財務維度和客戶維度的基礎上增加供應商維度。其中各維度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本研究基于精益思想,因此構建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首要原則便是精益原則,此外還有戰略原則、導向性原則、關聯原則和持續改進原則,依據以上五個原則,構建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三、評價模型的構建思路及數據的收集
(一)基于最優組合賦權法的績效評價模型的構建思路
首先,將績效評價指標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其次,選用G1法、G2法和離差最大化法的單一評價方法進行指標賦權;第三,計算三個單一評價法計算所得的權重系數,從而確定各績效評價指標的組合權重;最后,計算各船企的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得分,得分大小順序即為各船企的績效狀況排序。具體的運算思路如圖3所示。
(二)數據的收集
本文為簡化評價過程,擬選取江蘇、上海、浙江、遼寧、山東和廣東六個省區共20個典型的船舶供應鏈核心企業為樣本,評價過程暫不考慮造船供應鏈中核心造船企業上下游節點企業主體。由于存在行業的不便利性,本文不公開企業的真實名稱,在實證分析過程中僅采用序號對評價對象加以命名。
研究所需的數據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搜集獲取,對調查問卷中的內部經營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客戶維度、財務維度和供應商維度進行設計和測定。為確保測量題項的信度和效度,本文所選取的量表盡量采用國內外現有文獻所用量表,并在參考部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文情況加以修訂而成,所有量表在初始設計完成之后,共選取20個典型的船舶供應鏈核心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進行與測試,獲取有效問卷20份,在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刪除分析結果不理想的量表項目,對保留的問卷項目進行語言和含義上的修正,形成最終的正式問卷。
四、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過程分析
(一)指標的規范化處理
正向指標即數值越大表明評價的績效狀況越好。
設:表示第個對象第個指標規范化處理后的值;表示第個對象第個指標的值;表示被評價對象的個數。正向打分公式:
逆向指標即數值越小表明評價的績效狀況越好。
逆向指標的打分公式:
結合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數據及所有評價船企的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的最大值3.25%和最小值1.53%,帶入公式1.1,得到船企1的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規范化處理后的值為:x11==0.5963;結合船舶產品次品率數據及所有評價船企的船舶產品次品率的最大值12.5%和最小值2.4%帶入公式1.2,得到船企1的船舶產品次品率規范化處理后的值為x21==0.901:
(二)單一評價方法賦權
1.G1法確定權重。G1法通過主觀排序反映指標的重要程度,重要指標賦予較大權重。
(1)用G1法確定評價指標的序關系。準則層對目標層:根據專家意見,得到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x1、學習與成長維度準則層x2、財務維度x3、客戶維度x4和供應商維度x5的主觀優先順序排序為x1>x2>x3>x4>x5。
指標層對準則層:以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為例:根據專家意見,得到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船舶訂單完全執行率p2、造船進度控制率p3和船舶產品次品率p4的優先順序排序為p1>p2>p3>p4。
(2)專家給出相鄰評價指標xj-1與xj重要性程度之比rj的理性賦值。準則層對目標層:根據專家意見,得到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x1、學習與成長維度準則層x2、財務維度x3、客戶維度x4和供應商維度x5的主觀優先順序排序為:x1>x2>x3>x4>x5。
指標層對準則層:根據專家意見,相鄰指標層pj-1pj與重要性程度之比rj的理性賦值為:r3=p2/p3=1.2,r4=p3/p4=1.1。
(3)若專家給出相鄰評價指標xj-1與xj重要性程度之比rj的理性賦值,則第k個指標的G1法權重wk為:
準則層對目標層:將相鄰準則層的重要程度之比的理性賦值rj(j=2,3,4,5)代入公式1.3,可得出供應商維度準則,即第5個準則的權重w5的計算過程為:
指標層對準則層:將相鄰指標層的重要程度之比的理性賦值rj(j=2,3,4)代入公式1.3,可得出船舶產品次品率p4的權重v4的計算過程為:
(4)由權重wk得第k-1,…,3,2個指標的權重:
wj-1=rjwj(1.4)
其中,wj-1表示第j-1個指標的G1法權重;rj表示專家給出的理性賦值:j=k,k-1,…,3,2。
準則層對目標層:將w5=0.1504和r5=1.1代入公式1.4,則客戶維度準則的權重為w4=r5w5=1.1×0.1504=0.1654。同理可得其他準則層的準則權重為w3=r4w4=1.1×0.1654=0.1819,w2=r3w3=1.2×0.1819=0.2183,w1=r2w2=1.3×0.2183=0.2838,即各準則層對目標層的G1法權重為w1=0.2838,w2=0.2183,w3=0.1819,w4=0.1654,w5=0.1504,將其列入表1第3列;
指標層對準則層:將v4=0.1898和r4=1.1代入公式1.4,則造船進度控制率p3的權重為v3=r4v4=1.1×0.1898=0.2088。同理可得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中其他指標層的指標權重為v2=r3v3=1.2×0.2088=0.2506,v1=r2v2=1.4×0.2506=0.3508,即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中各指標層對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的G1法權重為v1=0.3508,v2=0.2506,v3=0.2088,v4=0.1898,將其列入表1第6列。同理,可得其他準則層各指標對相應準則層的權重,見表1第6列。
(5)指標層對目標層的的G1法權重的確定。以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為例,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對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的權重為0.3508,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x1對目標層的權重為0.2838,因此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對目標層的權重為h1=0.3508×0.2838=0.0996,將其列入表1第7列。同理,可得其他準則層中各指標對其相應目標層的權重,見表1第7列。
2.G2法確定權重。G2法通過主觀排序反映指標的重要程度,重要指標賦予較大權重。
(1)用G2法確定評價指標的序關系。準則層對目標層:根據專家意見,得到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x1、學習與成長維度準則層x2、財務維度x3、客戶維度x4和供應商維度x5四個準則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準則是供應商維度準則x5。
指標層對準則層:根據專家意見,得到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船舶訂單完全執行率p2、造船進度控制率p3和船舶產品次品率p4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指標是船舶產品次品率p4。
(2)專家給出最不重要的一個指標xk。準則層對目標層:根據專家意見,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x1、學習與成長維度準則層x2、財務維度x3、客戶維度x4和供應商維度x5的重要性程度之比dj的理性賦值為d1=x1/x5=1.5,d2=x2/x5=1.3,d3=x3/x5=1.2,d4=x4/x5=1.1,d5=x5/x5=1。
指標層對準則層:根據專家意見,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船舶訂單完全執行率p2、造船進度控制率p3和船舶產品次品率p4的重要性程度之比dj的理性賦值為d1=p1/p4=1.4,d2=p2/p4=1.3,d3=p3/p4=1.2,d4=p4/p4=1。
(3)專家給出其余評價指標xj與xk重要性程度之比dj的理性賦值;若專家給出dj的理性賦值,則準則層下第j個指標對該準則層的G2法權重如下:
其中,wj表示第j個評價指標的G2法權重;dj表示專家給出的理性賦值;k表示能源效率評價指標個數。
準則層對目標層:將各準則層與最不重要的準則層的重要程度之比的理性賦值dj(j=1,2,3,4,5)帶入公式7.5,可得出各準則層的權重wj的計算過程為:
即各準則層對目標層的G2法權重為w1=0.2459,w2=0.2131,w3=0.1967,w4=0.1803,w5=0.1639將其列入表2第3列;
指標層對準則層:將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中的各指標與最不重要的指標船舶產品次品率p4的重要程度之比的理性賦值dj(j=1,2,3,4)帶入公式1.5,可得出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中的各指標權重vj的計算過程為:
即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中各指標層對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P的G2法權重為v1=0.2875,v2=0.2653,v3=0.2449,v4=0.2041,將其列入表2第6列。同理,可得其他準則層中各指標對其相應準則層的權重,見表2第6列。
(4)指標層對目標層的的G2法權重的確定。以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為例,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對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的權重為0.2857,內部經營流程維度準則層x1對目標層的權重,0.2459,因此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對目標層的權重為h1=0.2857×0.2459=0.0703,將其列入表2第7列。同理,可得其他準則層中各指標對其相應目標層的權重,見表2第7列。
3.離差最大化法確定權重。離差最大化法通過計算第j個指標的離差占所有指標總離差的比重反映指標的重要程度,比重越大指標越重要,賦予的權重越大。
設tij(i=1,2…m)為第i個對象第j個指標規范化得到的值。設wj為第j個指標的權重,wj≥0。對于指標j,用Hij(w)表示對象i與其他所用對象指標值的離差(k=1,2…,n),則有:
對于指標j,所有對象與其他對象的總離差為{8}:
根據離差最大化原理,構造最優化模型:
解此優化模型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得離差法權重:
式1.9中的分子表示n個評價對象第j個指標規范化后的值兩兩相減取絕對值,再求和得到的離差,記為Hj;分母表示m個指標的離差Hj之和。根據收集的數據,計算得到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的離差法權重,見表3所示。
(三)組合賦權
1.基于兩種因素的組合系數的確定?;谙旅鎯煞N因素確定組合權系數αc:
(1)保證各評價對象的加權得分與理想點廣義距離最?。?/p>
式1.10中的li為各評價對象加權得分與理想點的廣義距離;wcj為第c種賦權方法第j個指標的權重,xij為第i個對象第j個指標規范化后的值。式1.10實現了各評價對象加權得分與理想點的廣義距離最小,充分說明了距理想點越近得分越高的原理。
(2)引入Jaynes最大熵原理體現各賦權結果間的一致性程度,基于各賦權結果差異最小的原則,構建目標函數:
式1.11引入Jaynes最大熵原理充分體現了各賦權結果間的一致性程度,基于各賦權結果一致性最大的原則確定組合權系數,避免出現選取的賦權法對組合賦權結果貢獻太小的問題。
基于上述因素分析,構建目標函數:
其中,參數θ為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系數,0≤θ≤1,給出θ=0.5。
構建拉格朗日函數求解組合權系數αc得:
以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為例,結合收集的數據,計算得到組合系數:
=0.0046
其中,參數θ為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系數,0≤θ≤1,本文為計算便利,暫設定θ=0.5。同理,可得組合系數α2=0.5176,α3=0.4778。
2.組合權重的計算。分別運用G1法、G2法和離差最大化法求權重wc(c=1,2,3),組合權重為:
以指標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p1為例,將表7.2、表7.3、表7.4中的各指標權重和上述算得的αc(c=1,2,3)帶入公式1.14,得到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的組合權重,
將公式1.14求得的組合權重的轉置WT和求得的各指標規范化得分X相乘得最終的評價得分Q:
Q=WT×X=(q1,q2,…,qn)(1.15)
將船舶產品存貨周轉率的組合權重列入表3中第1行第6列。同理可得其他指標的組合權重,見表3第6列。
將表3中第6列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轉置WT和各指標的規范化數據帶入公式1.15,得到各船企的最終績效評價得分,列入表4,根據得分進行排序,即為各船企船舶工業企業精益供應鏈績效狀況的排序情況。
以表4中的績效評價得分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聚類研究的基礎數據矩陣,運用spss16.0軟件進行聚類分析。以20個船企為樣本,以內部經營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財務維度、客戶維度、供應商維度以及綜合維度作為聚類變量,運用層次聚類法對其進行分析,計算樣本間的歐氏距離,運用組間平均鏈鎖法計算小類間距離,對樣本數據做Z處理,最終得到聚類圖,如圖4所示。 ? ? ? ? ? ? ? ? (下轉第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