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
摘 要:2011年11月16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等重要文件,就此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此次稅收改革為增強文化創意企業競爭力,加快文化創意企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文章從“營改增”稅收改革的內容和背景入手,從稅負變化、企業管理、行業發展三方面分析此次改革對文化創意業的影響;闡明了不同類型企業在本次稅改中的稅負變化情況、企業應對稅改的內部管理措施以及稅改對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上,探索文化創意企業對“營改增”稅改的應對措施,最后從企業角度對此次稅改實施情況提出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文化創意業 稅負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167-02
一、緒論
2011年11月16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等重要文件,就此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文化創意服務業作為“十二五”重點發展行業——文化行業的一個重要細分行業,是我國在未來幾年中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行業。長期以來營業稅重復征稅問題一直是制約該行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此次稅收改革為增強文化創意企業競爭力,加快文化創意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從企業稅負水平、企業管理、行業發展的角度探討本次稅改對文化創意業有何影響,研究新稅制下企業的應對措施,對文化創意企業適應新稅制進而快速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同時對“營改增”稅改提出有益的建議,為稅改的推進提供借鑒。
二、“營改增”稅改對文化創意業的影響
(一)文化創意企業稅收負擔發生變化
本次稅收改革的實施,旨在整體減少企業稅負壓力。做為文化創意企業,“營改增”是否能夠真正減稅,不可一概而論。其影響因素主要有:稅制改革前后企業稅率變化、上下游企業流轉稅納稅情況、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情況、企業所屬行業情況等。下面就不同類型的文化創意企業稅負變化做出分析(其中1至3點全部為一般納稅人稅負情況分析,為簡化不再重復說明)。
1.多數文化創意企業有效減輕稅負。多數文化創意企業,稅改前按照服務業的稅目繳納營業稅,稅率為5%;稅改后繳納增值稅,稅率為6%,從稅率上比較上升1%;在考慮增值稅價稅分離的因素后,應繳納的銷項稅額仍比原繳納的營業稅有所增加。但企業可以將提供服務過程中所采購的材料、固定資產,水電費、維修保養費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予以抵扣,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將低于營業稅,總體的稅負可獲得一定程度的降低。
尤其是處于服務產業鏈中端的企業,無論是否有應稅貨物的進項稅額的存在,都可以減輕稅負。這類企業在發生應稅服務收入的同時,又有應稅服務成本流入,稅改后,其“頭”和“尾”繳的都是增值稅,兩者之間抵扣后僅對服務增值的部分繳稅,使得企業有效地避免重復征稅,達到節稅目的。
2.生產服務混業經營企業減稅效果顯著。混業經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既有銷售收入又存在應稅服務收入。這類企業“營改增”稅改后獲得明顯的減稅效果。例如電子出版物出版企業,經營范圍涉及電子出版物銷售,廣告設計制作、策劃咨詢、音視頻編輯制作服務、版權銷售等業務。稅改前,電子出版物銷售按13%的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銷項稅;其他業務按5%的稅率計算繳納營業稅;公司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僅有電子出版物的原材料、固定資產、辦公費、設備維修保養費等,而占公司支出項目比重較大的版權采購支出、服務外包支出都不屬于進項稅額的抵扣范圍,公司仍需要繳納增值稅和相當多的營業稅。“營改增”稅制改革后,版權采購、服務外包等支出均可以從上游企業取得較多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用于抵扣,公司實際繳納的增值稅較稅改前大幅下降,公司整體稅負下降明顯。
3.部分文化創意企業存在稅負不減反增的可能。“營改增”后,影響企業流轉稅稅負高低的關鍵因素是取得的進項稅額的多少,從這個角度分析,部分文化創意企業的稅負可能不減反增。
(1)處于服務鏈特殊位置的較弱勢的源頭企業。這類企業是指那些處于服務鏈頂端的企業,對它們來說,絕大多數甚至是全部的收入對應的成本都來自于企業內部,與其關聯的上游企業極少甚至沒有,也就意味著新產生應稅服務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同時,沒有新產生與其對應的進項稅額。加上部分服務行業的競爭激烈,賣方通常議價能力很弱,這類文化創意企業無法通過調整價格將增值稅轉嫁給下游企業,只能自己承擔增加的稅收負擔。
(2)人工成本、房租費用較高的文化創意企業。部分文化創意企業諸如廣告制作、設計等業務實質是為客戶提供創意服務,其提供服務的過程即是員工進行各類有創意的腦力工作,這些勞動密集型服務企業的人工成本占其成本費用總額的比重較大,通常占60%~70%,甚至更高。還有部分文化創意企業,固定資產更新較少,占支出項目比重最大的就是人工費和房租,而這部分的成本無法有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予以抵扣。
4.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營改增”前,小規模納稅人的文化企業一般按3%的增值稅率計征貨物銷售增值稅和5%營業稅率計征的文化服務類的營業稅。稅改后,大多數企業的5%的營業稅率相應轉換為3%的應稅服務的增值稅率。對于這類企業來說,此次稅改不僅降低了企業稅負,也節約了資金,增強了這類小企業的成長能力。
(二)文化創意企業將面臨新的財務管理及稅務法律風險
1.“營改增”對試點文化創意企業的會計核算提出了新要求。營業稅計稅較為簡單,核算營業稅時,會計科目比較簡單:一般來說,涉及“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這些會計科目。“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是抵扣模式,企業會計核算的科目增加了較多明細科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用于歸集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已交稅金等。增值稅的核算難度較營業稅明顯增大。為適應“營改增”,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應更加規范和健全。尤其是目前文化創意服務企業中相當數量為中小型企業,兼職會計、聘請記賬的方式大量存在,會計核算體系不健全,會計核算水平不高。企業應加大對會計核算的投入,增加人員配備,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建立健全會計核算管理制度,以適應“營改增”稅改的新要求。
2.“營改增”要求文化創意企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防范稅務風險。“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采用的抵扣模式,日常稅務問題的處理和原營業稅有較大不同,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包括納稅申報、稅票認證和抵扣、稅務籌劃等均面臨新的課題。這些稅務操作問題將直接影響企業實際稅負和稅務風險。一旦涉稅的某個環節處理不慎,企業將面臨一定的稅務風險。
其次,企業應進一步規范發票管理,規避稅務風險。增值稅發票分為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兩種,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對發票的使用上又有所不同。在發票的種類、使用、核銷等各個環節均比營業稅發票復雜,發票使用不規范會直接帶來稅務風險,嚴重的情況一旦觸犯相關刑罰,可能招致嚴厲的刑事處罰。因此文化創意企業應制訂規范的發票管理制度,對發票開立、領用、使用、核銷等各個環節嚴格管控,保證發票管理規范。
(三)文化創意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強,行業發展加快
首先,“營改增”實施后,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的服務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客戶可直接用于進項稅額抵扣,降低了客戶購買相關服務的成本,增強了文化創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營改增”改變了過去服務分包環節層層征收營業稅的狀況,促使企業將服務外包,從而加快服務外包發展,促進服務業分工細化和資源優化配置。
第三,“營改增”打通和拉長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服務業產業鏈的拓展,推動了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
三、文化創意企業應對“營改增”稅改的措施
(一)分析稅改后稅負增減變化情況,選擇正確的稅收應對策略
面對“營改增”,企業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對自身稅負增減以及增減的原因做全面的分析,作為稅收應對策略研究的基礎。
1.分析進項稅額抵扣情況。“營改增”后,企業進項稅額的抵扣情況直接影響稅負的高低。分析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有多少成本費用能夠用于進項稅額抵扣,能夠用于抵扣進項稅額的支出額度越大,越有利于稅負減少。若不可抵扣進項稅的支出項目占收入的比重過大,則可能出現稅改之后賦稅壓力不減反增的問題。
2.落實合法憑證的取得。取得合法憑證是進項稅額抵扣的前提,企業要落實可用于抵扣進項稅的支出項目能否從供應商那里獲得合法的抵扣憑證,如果供應商無法提供合法憑證,那么就算支出項目符合抵扣標準仍然可能面臨無法抵扣而引起企業賦稅增加的風險。
3.重視對供應商資質的審查,選擇最有利的供應商。要達到進項稅額抵扣的目的,對供應商資質的審查尤為重要。企業要確認現有的供應商和潛在供應商的資質以保證企業自身利益。要盡可能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這樣能夠盡量多地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應稅服務的進項稅額抵扣,降低企業成本。
(二)調整業務運作模式以適應稅制變化
1.采用服務外包的業務運作模式。“營改增”之前由于營業稅道道征稅的特點,較多的文化創意企業為了減少流轉次數,多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業務運作模式,企業提供的服務多來自于內部,稅改后這種運作模式的弊端顯露無疑。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及發展條件考慮將本企業的服務項目進行外包。服務外包一方面解決了進項稅額抵扣的問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專業化細分,使不同的企業各自專注于自己精通的領域,對文化創意整個行業的專業化發展有推動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服務項目外包過程中必須認真考察承包企業的資質和技術力量,以保證外包項目的完成質量。
2.試行公司職能部門外包。隨著外包服務快速發展,外包服務內容日漸廣泛,包括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等內部管理都可以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實現其職能。將企業自身的職能部門進行外包,在享受專業化服務的同時,將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人工成本,這對于部分人工成本較高、在此次稅改中稅負不降反增的文化創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降低稅負的好辦法。
3.分析企業客戶資質,執行不同的銷售策略。企業應將客戶群體劃分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一般納稅人客戶群在“營改增”后可以抵扣進項稅額,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繼而擴大其經營空間,企業會因此獲得該客戶群更大的服務需求量;而不能享受進項稅額抵扣的客戶對企業的服務需求量不會有大的變動。企業可根據具體情況對不同的客戶群選擇不同的銷售策略和定價方案,達到擴大銷售的目的。
四、對“營改增”稅改實施的建議
(一)財稅部門應進一步明確“營改增”行業具體范圍
此次“營改增”政策規定的現代服務業和原營業稅征稅范圍中的服務業并非一一對應,某些行業的具體范圍應做進一步明確。在實際納稅工作中,納稅企業有時難以判斷其提供的服務是否在繳納增值稅的范圍之內。這時的通常做法是以企業主管稅收征管機關的政策解釋為準,一項具體業務是否屬于“營改增”的范圍有時存在著難以清晰界定的問題,給企業實際辦稅工作帶來操作上的困難,這都有待于在稅改實施過程中進一步修正和完善。
(二)加快“營改增”稅改步伐,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
“營改增”解決的是重復征稅問題,近年的營改增試點對文化創意業顯示出重大利好。但由于改革尚未全面推開,企業的進項稅額抵扣不充分等因素,導致部分企業由營改增帶來的減稅效果并不明顯。諸如逐年上漲的人工費用、房租費用均屬非增值稅抵扣范圍,勞動密集型服務企業的稅負很難得到明顯降低。所以,推進增值稅完全轉型,進一步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將抵扣鏈條盡量延伸,才能真正達到調整優化現有稅收收入結構,實現結構性減稅的目的。
五、結論
綜上所述,“營改增”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結構性減稅的重要舉措,對文化創意業產生較大影響,影響分布于企業稅負水平、財務管理、行業發展等各個方面,企業應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此次稅改,在分析評估稅改對企業影響的基礎上,找出適合自身的應對措施,利用稅改的契機開展市場拓展、業務延伸,增加經濟效益。財稅部門應進一步明確稅改政策的實施細則,推動稅收改革,達到優化稅制結構和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北京等8省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2]71號.2012.07.30
[2]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2011.11.16
[3]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2013.05.24
[4] 賈康.為什么要“營改增”.上海國資,2012(1)
[5] 邱峰.“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效應及其應對.哈爾濱金融學報,2012(6)
[6] 薛婭.“營改增”后文化企業財稅變化影響之我見.新會計,2012(6)
(作者單位:華錄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3)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