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鐵明 湯曉彤 (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161000)
巴洛克服裝風格在現代婚禮服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范鐵明 湯曉彤 (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161000)
在歷史上,巴洛克是歐洲藝術中最后一個偉大的藝術風格,具有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對當今服裝流行趨勢亦有深刻的影響。本文簡單介紹了巴洛克風格的起源,及巴洛克時期服飾特點,并分析巴洛克服裝風格在現代婚禮服設計中的多角度的運用研究,希望能為現代婚禮服設計提供可以借鑒的參考。
巴洛克藝術;服裝風格;婚禮服設計;裝飾
巴洛克(b a r o q u e)一詞,一般認為源自葡萄牙語(barroco)或西班牙語(Barrueco),意為不合常規,特指外表瑕疵的珍珠。17世紀末葉以前,該詞用于藝術批判,泛指各種稀奇古怪的、不合常理的、離經叛道的事物。到18世紀時期用作貶義,一般指違反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準則的做法。一直到1888年海因里希·韋耳夫林發表《文藝復興與巴洛克》一書,才對巴洛克風格作了系統的表述,成為一種藝術風格的名稱,也代表著歐洲藝術史上的一個時期,其特點是氣勢恢宏,生氣蓬勃,有強烈的動感和緊張的氛圍,強調光與光影的效果,善于表現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沖破各種藝術界限的趨勢。在歐洲服裝史上把17世紀初到18世紀初出現的裝飾過剩的奇異裝束稱為巴洛克樣式。
16世紀末,巴洛克藝術誕生于意大利的羅馬,羅馬天主教為了鞏固其宗教地位,試圖消滅文藝復興帶來的所有影響,打擊一切新的思想和觀念,教廷以“反宗教改革”為名義的引導下,將巴洛克藝術從意大利傳播到法國以及其他的歐洲國家,使巴洛克風格漸漸成為歐洲藝術的主流。
巴洛克藝術涉及建筑、雕塑、繪畫、音樂、文學、服裝等眾多領域,形成了整個時代的統一風格。雖然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產生至今已有400年之久,但這顆奇異的珍珠始終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據著獨特的地位。
17世紀初,西班牙國力日漸衰退,原屬西班牙領地的尼德蘭地區建立了歐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荷蘭共和國。隨后荷蘭資本主義經濟發張迅速,制造工業和對外貿易給荷蘭帶來了巨大財富,使其取代西班牙掌握了服裝流行的領導權。另一方面,17世紀后半葉,有著穩固政權和經濟基礎的法國波旁王朝,由于“太陽王”路易十四推行絕對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和重商主義經濟政策,使法國的國力得以大力發展,以至取代了荷蘭,成為歐洲新的時裝中心。因此巴洛克時期服裝大體上可分為荷蘭風和法國風時期。
1.荷蘭風時期
17世紀的荷蘭人重新組合了上個世紀分解的服裝部件,拉夫領逐漸被造型柔和的巴拉領所取代,領口不再那么僵硬化,大量的填充物被去掉,領子、袖口、衣角等處都有蕾絲的裝飾,服裝從束縛向寬松的方向發展。新型的荷蘭資產階級反對奢華和浪費,主張實用的市民服。因此,可以說荷蘭時期的服裝是現代服裝的始祖。
荷蘭時期男子衣身上仍有縱向的切口裝飾,雙肩上的埃波萊特更顯夸張。拉巴領與袖克夫越來越大,上衣腰線提高,腰線處連接裁成多片式的波浪下擺,在歐洲服裝史中首次出現了長及小腿肚子的筒形長褲,一般膝下有6英寸的花邊(如圖1)。另外,水桶型的長筒靴也是荷蘭時期男子服飾的又一特色,其靴口極大,還裝飾蕾絲花邊,靴口向上翻折,富有裝飾性。還有淺口方頭鞋,帶有方形鞋舌,上面有精美花邊。
荷蘭時期女子服裝與男子服裝同樣都是高腰身,擺脫了西班牙時期服飾的生硬感,人體的曲線變得柔和、圓潤,除了與男子一樣的拉巴領之外,還出現了大膽袒胸的樣式(如圖1),但女子的下半身都是近乎自然的圓潤豐滿的外形。

圖1
荷蘭時期男子流行長而卷的自然頭發以及俏皮的髭須或是山羊式小胡須。頭戴帽檐向上翻卷的軟帽,上面裝飾著長羽毛。女子的發型一般是短發,將兩耳后側將頭發分成兩部分,后面的頭發梳成卷狀或發髻,前面的頭發則是形成一綹綹發卷分布在臉旁周圍。
2.法國風時期
繼荷蘭之后,開始進入以法國占主導地位的時期。17世紀末,法國用銅版畫的方式把法國的宮廷貴族服裝公布于眾,加速擴大了法國宮廷服裝在世界上的影響,同時也確定了巴黎成為時尚界的中心。
法國時期的男子服裝已經到了奢華和人工造作的頂端,襯衫更加華麗,袖口和領邊皆簇擁著無數的花邊,此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短衣,衣襟只到肋下,袖子也是短袖,使襯衫從短袖上衣中露出,充分展示那自然華美而流閃不定的褶裥。后來,上衣和袖子越做越短,也沒有了領子,就形成了坎肩,這也就是當代西服三件套的起源(如圖2)。

圖2
法國時期女子服裝特征是強調女性的自然曲線的基本上稍作夸張,同時還利用繁多褶裥,花邊,緞帶等競相爭艷。仍然強調纖腰凸臀,使文藝復興時期的束腰重新流行。夸張的裙子依然膨起,除了最外層,里面最少要有三層襯裙,但很少用撐架(如圖3)。路易十四時代的花飾最為華麗,基本上是大團花飾和果實圖案,裙子的色彩和面料也是相當華美的。女子常穿淺口高跟鞋,造型尖俏小巧,鞋面鑲嵌著各類花紋裝飾,鞋口上還有緞帶和蝴蝶結等,玲瓏華美。

圖3
在荷蘭風時期男子都是留披肩長發,女子梳發辮或系發髻,發髻上還裝飾著緞帶蝴蝶結。但到了法國風時期,因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1670年開始使用假發,于是法國宮廷不論男女都帶上了假發。17世紀末期,女子也相對應的出現了一種特別的稱作“芳坦鳩”的發型,這種發型有二十幾種形狀,并且還很高,有時可達面部的一倍半。為了使容貌更具魅力,法國的宮廷女子還流行在臉上和胸前貼黑痣,將黑色的天鵝絨或黑絲綢小片直接貼在皮膚上,形狀和大小千變萬化。
法國風時期鞋子的種類很豐富,除長筒靴外還有短筒靴和皮鞋,男子以黑色為主,又紅色的高跟,鞋舌很大很長但也是紅色的。女子鞋頭很尖,鞋跟也很高。男子和女子的鞋面上都會裝飾緞帶或和珠寶,有時用寶石帶扣和緞帶系扣。由于女子小臂的外露,齊肘長的手套也應運而生。還有扇子,中國式陽傘,耳環,胸針,項鏈也都是十分流行。
現代婚禮服設計中的對巴洛克服裝風格的運用極為廣泛,大體可分為五大類即造型運用、色彩運用、裝飾運用、圖案運用、面料及其他運用。
1.造型運用
巴洛克時期比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整體造型相對柔和一些,但主體依舊延續X型。為了體現現代女性自然形體的魅力,當代婚禮服設計充分運用了巴洛克服裝中對領口的設計,袖口的設計,和裙擺輪廓線的整體造型藝術。在2015春夏女裝Azzi & Osta Haute Couture禮服設計中運用層疊的裙擺給人以復雜的視覺變幻效果,多變的裙擺造型設計形成優美而文雅的輪廓線,還有上半身為合體設計,下半身為寬松膨起的裙擺,這些都充分展現了巴洛克服裝的造型藝術。
2.色彩運用
巴洛克時期服裝的色彩較明快,純度較高。現代婚禮服設計也借鑒了較為強烈的明度對比和純度對比搭配,使現代婚禮服的色彩設計更為大膽,突出人物個性。在上海秋冬時裝周Mon Cheri2015秋冬婚紗禮服發布會上色彩斑斕的婚禮服像彩虹一般呈現在T臺上,主要以單色紅、黃、白、藍、綠、黑等色彩構成,還有黑與白,杏色與淡藍色,金色與乳白色的巴洛克式色彩搭配,使得服裝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并且在明度較高的裙身上罩一層純度較低的紗,利用光影的明暗關系,突出動勢和起伏,展現了女性特有的神秘氣息。
3.裝飾運用
裝飾是巴羅克服裝中最重要的運用方式之一,也是現代婚禮服設計中不可忽視的點睛之筆。在現代婚禮服設計中將蕾絲、刺繡、緞帶、釘珠、褶皺、羽毛、花朵、蝴蝶結、荷葉邊等設計元素縫綴、鑲嵌在婚禮服上,將巴洛克服裝風格特點完美的呈現到現代婚禮服設計中。在2015上海高級定制周中,設計師郭培制作了一系列的中國式婚禮服,雖然是中國式婚禮服,但其中也不乏巴洛克服飾元素的裝點。精致的大面積蕾絲、金色奢華的卷草紋刺繡、五彩斑斕的寶石鑲嵌、輕盈浪漫的羽毛、不規則繁復的裙擺、五彩斑斕的寶石鑲嵌閃耀著晶瑩剔透的光芒,處處流露迷人的巴洛克氣質。
4.圖案運用
在巴洛克服裝風格中對服飾圖案的運用也是與眾不同的。而現代婚禮服設計中也有很多設計師仍追隨著巴洛克服裝圖案的影子,如浪漫的卷草紋,波浪紋還有個性的果實團案和大花朵圖案的運用都是巴洛克服裝圖案的經典再現。在Dolce & Gabbana 2014春夏高級定制Alta Moda系列秀中依舊堅持著巴洛克風格的神秘路線,蕾絲面料上鑲嵌著恢弘大氣的大花朵圖案,各色花籃聚集在明艷的裙擺上,禮服上的卷草紋鏤空圖案神秘中透著性感,還有將巴洛克風格畫作直接印染在面料上,讓巴洛克風格在其禮服中充分體現。
還有2015春夏巴黎高級定制設計師Giambattista Valli將花朵賦予了靈魂,每一片花葉在模特的步伐中輕輕顫抖著,對比色、鄰近色的大面積花朵完美的詮釋了禮服中最令人著迷的部分。
5.面料及其他運用
在現代婚禮服設計中面料、工藝、款式、情感等運用手法也都與巴洛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巴洛克服裝風格充滿著韻律和強調多變的氣氛渲染,為當代婚禮服設計注入了強烈的生命力,來自2015春夏倫敦時裝Marchesa秀場中,灑脫中帶著甜美的禮服設計是整場秀中最突出的特點,略帶小女人氣質的矯揉造作也宣泄了巴洛克的性格。澳大利亞Pallas Couture品牌推出了2016高級婚禮服系列,以奢華的珠寶做為創作源泉。奢華瑰麗如夢如幻的婚禮服設計充分展現著巴洛克的韻味,張揚大氣的卷草紋樣與閃亮的珠飾搭配將復古的氣息感染到每一絲紗線,唯美羞澀的印花面料和精巧絕倫的手工藝將現代婚禮服設計與巴洛克時代氣息完美融合。
巴洛克時代是文藝復興之后又一次藝術繁盛時期,巴洛克藝術風格具有多元化、系統化、開放與動態、集中與擴展等特殊性質。雖然現代婚禮服的風格也向多元化發展,各類風格樣式較為繁多,但是巴洛克服裝風格為現代婚禮服設計提供了夸張的造型、艷麗的色彩、精致的圖案、奢華的面料還有繁復的裝飾手法。完美的做到復古與時代相融合,豐富了現代婚禮服設計風格,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總的來說,巴洛克服裝風格為現代婚禮服設計奠定了美學基礎。
巴洛克藝術作為17世紀歐洲主流藝術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學習,并運用它為我們今天的文化生活增添無限的創作思維財富。
[1]李當岐.西洋服裝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威廉·弗萊明,瑪麗·瑪麗安,宋協立譯.藝術與觀念[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
[3]李暉,劉博.寫意天空——巴洛克藝術[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4]楊超.巴洛克與洛可可的浮華時代——17-18世紀的歐洲藝術[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5]大衛·加里夫,徐效軍譯.藝術譜系[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6]李嘉.關于巴洛克概念的解讀[M].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7.
[7]張競瓊,蔡毅.中外服裝史對照[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8]宋科新.談巴洛克藝術風格及對服飾的影響[J].四川絲綢,2005(2).
[9]吳曉天.巴洛克藝術風格與現代服飾設計[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S1).
[10]范聚紅.裝飾工藝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范鐵明,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生導師;湯曉彤,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