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寧
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文/夏寧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大審議中指出,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為此,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3月7日新華網)
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良好的政治生態,風清氣正,政通人和,可以內聚人心、外樹形象,可以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是干事創業的優異環境。反之,惡劣的政治生態,風歪氣濁,勾心斗角,是非不分,正不壓邪,壞人得勢,好人受氣,小人得重用,賢者難提拔,工作一團糟,事業無希望。
要凈化政治生態,就得先找到政治生態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對癥下藥。當前危害政治生態的因素很多,其中尤以部分官員的貪腐現象危害為甚,對政治生態破壞最嚴重,如不及時治理,任其發展泛濫,對政治生態將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要重拳出擊,反腐打貪,嫉惡如仇,除惡務盡,以蕩除污泥濁水,橫掃霧瘴陰霾,努力創建風氣清正、紀律嚴明、人心凝聚、事業興旺的良好政治生態。
要凈化政治生態,首先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不論發生什么情況,誰來掌管權力,都不允許權力越出籠子一步;這種籠子必須時時置于眾目睽睽之下,讓籠子里的權力接受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組織監督。這樣,才能使官員們有權卻不敢亂用、胡用、濫用,不敢貪,不想貪,不能貪,清白自律,循規蹈矩。最終可以全身而退,名節不壞。
要凈化政治生態,必須鏟除拉幫結派的山頭主義,營造干部之間“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的潔凈氛圍。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說:“干部都是黨的干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因此,我們決不允許在黨內搞封建人身依附關系和江湖幫派那一套。而要大力提倡和而不同、群而不黨的君子之交,提倡同心同德、清清爽爽的同志情誼,提倡搞五湖四海,不搞任人唯親,同志之間要講友誼,但更要講原則;講人情,更要講黨性;講交情,更要講規矩。這樣的政治生態,健康陽光,符合黨章要求,也符合現代社會的運行規則,會造就一大批廉潔奉公、勤奮敬業的優秀干部。
要凈化政治生態,必須根除“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潛規則,堵住買官賣官的邪路。不夸張地說,買官賣官是當前對我們事業危害最大的腐敗。在一些部門和地方,“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為干部升遷的潛規則。在這種潛規則支配下,賣官者貪得無厭,利欲熏心,大搞權力尋租,甚至明碼標價;買官者則投其所好,錢賄、色賄、雅賄無奇不有,烏煙瘴氣。既嚴重敗壞了官風,影響了黨的形象,也害了一批干部,損害了黨的事業。有鑒于此,反腐打貪一定要把重點放在買官賣官問題上,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樣,才能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優勝劣汰的選人用人基本原則,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讓廉潔官員揚眉吐氣,讓干凈有能力干事的干部得到重用,讓更多干部把心思放在干工作、出業績上。
總之,優化政治生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