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明+黃亞梅
如何讓貧困戶認識到發展產業不是為政府爭面子,而是為自己賺票子?江西省橫峰縣龍門畈鄉工作人員上門為貧困戶做思想工作,依據農戶自身意愿,幫其選擇合適的產業。目前,該鄉已形成葡萄、藥材、苗木、水稻制種、葛根、高產油茶、特色柚子、湖羊養殖、龍蝦養殖等9個主打產業,基本做到“一村一品”。常言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對于如何解決資金問題,龍門畈鄉聯合銀行部門開展“銀農對接”,幫助農戶免抵押、免擔保從銀行貸款,三年累計發放產業扶持直補資金350萬元。并通過解決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問題,為貧困戶脫貧之路清除“障礙”。
產業推介 農民自己點“菜單”
為了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該鄉按照標準,根據事實,進村入戶將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純低保戶和五保戶準確識別出來。他們上門給貧困戶做思想工作,讓貧困戶認識到發展產業不是為政府爭面子,而是為自己賺票子,只有自己想發展,政府才能幫助他們致富。
貧困戶想發展,但常常因對各種產業的特征、市場、效益等不了解,不知道該種什么?為此,龍門畈鄉堅持每年召開農業產業推介會,邀請縣農業等相關部門與有種植意愿的貧困戶面對面溝通交流,向他們宣傳推介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的農業產業,宣傳各種優惠政策,并現場解答農民擔憂和困難,幫助農民選擇合適的產業。”
錢家村部分村民靠種葡萄賺了錢,在今年的全鄉產業推介會上,錢宗福選擇了種葡萄脫貧致富。于是,村黨支部派出了葡萄種植能手與錢宗福結成幫扶對子,幫他選種苗、搭葡萄架,去年,他家的葡萄就開始掛果。又到一年葡萄成熟的季節,橫峰縣龍門畈鄉錢家村54歲的錢宗福這幾天總是笑瞇瞇的,他家4畝葡萄長勢喜人,產量可達8000余斤,刨去成本,能賺4萬多元。錢宗福說:“要不是精準扶貧,我這‘貧困戶的帽子還得戴幾年。”
用身邊致富成功的產業,幫助扶貧對象脫貧致富,容易被接受。目前,全鄉已形成葡萄、藥材、苗木、水稻制種、葛根、高產油茶、特色柚子、湖羊養殖、龍蝦養殖等9個主打產業,基本做到“一村一品”。
部門聯動 集中力量清“障礙”
農民脫貧致富難,有的是缺啟動資金,有的是受當地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影響。龍門畈鄉整合各方資源,實行部門聯動,集中力量為扶貧對象脫貧清理“障礙”。
資金是困擾貧困戶發展生產的主要瓶頸之一,為解決這一難題,龍門畈鄉黨委主動找銀行部門,開展“銀農對接”,幫助農戶免抵押、免擔保從銀行貸款。近三年來,僅信用社發放的涉農貸款累計就達4200萬元。同時,縣、鄉加大了對農業產業的補貼,三年累計發放產業扶持直補350萬元,有效解決農民資金難題。
投入1000萬元,新建道路38條,總里程35公里。錢家村600多畝水田地勢較低,一到雨季就澇,村里葡萄產業難以發展。該鄉自2012年以來,妥善安排涉農資金改造錢家村低產田,先后修建水渠8千米、改造機耕道5千米,使600多畝水田成了旱澇保收的良田。改造后,錢家村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年產值達800萬元。洋葉村實施基本農田改造后,成為全鄉水稻制種和藥材種植大村。
精準幫扶 齊心協力拔“窮根”
為讓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農業產業發展中去,龍門畈鄉大力發展“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扶貧模式,實施扶貧“一拖三”工程,即鼓勵種植大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求每名種植大戶至少幫帶三名貧困戶,每名黨員干部至少結對幫扶三名貧困戶,引導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種植大戶、黨員干部在信息、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貧困戶支持,貧困戶可通過土地入股、到產業基地做工或直接參與種植等方式獲取收益。為最大地發揮合作社的扶貧帶動作用,龍門畈鄉一方面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合作社發展到哪里,基層黨組織就建到哪里;另一方面加強了對合作社的考核,把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效果大小作為以獎代補的依據之一,從而激發大家齊心協力幫貧困戶脫貧致富。山口村農民劉國興成立的山口興業種養專業合作社,鄉村干部幫他流轉土地,種植三紅柚570多畝,濕地松、杉木林600多畝,帶動當地180多民村民致富,其中貧困戶52戶。
近三年來,龍門畈鄉新增合作社38家,總數達76家,帶動新增葡萄種植面積1500畝,高產油茶2000余畝,藥材2000余畝,特色柚1000余畝,湖羊養殖也初具規模,累計幫助3400余名貧困人員實現脫貧。
[作者簡介]
姜建明、黃亞梅,橫峰縣扶貧和移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