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緒智+王支軍+馮世民
序:結合縣情,城步苗族自治縣縣扶貧工作目標是少數民族地區在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的先期任務。為此,縣發展和改革局瞄準小康建設目標,結合駐村幫扶工作進行積極探索和創新,走出一條特色精準扶貧之路。
走進大寨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村級產業蓬勃發展、旅游建設熱火朝天……2014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00元,較2013年增長600元,增副達23%。
這些變化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大寨村民的辛勤付出,更凝聚了縣發改局駐村扶貧工作組的智慧和汗水。
一、“六步曲”奏響產業興村
長安營大寨村,距縣城64公里,地處邊遠,交通閉塞,是典型的高寒山區村。全村735口人,經濟來源主要靠傳統農業,輔之以高山延季蔬菜種植,由于近幾年市場不景氣,農戶種植信心嚴重受挫,部分種植大戶損失慘重。
大寨村將何去何從?怎樣才能讓該村老百姓早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這是擺在扶貧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干部面前一道難題。是走過去那種“扶貧就是去扶貧村走一走,看一看,大不了出點錢就了事”的老路?還是另辟蹊徑,走真正的農村致富之路?
1、大膽決策。針對以上問題,縣發改局黨組就大寨村駐村幫扶工作召開了專題會議,通過黨組成員集體反復調查、研究,達成最后共識:大寨村的駐村幫扶工作要結合當地優勢,著眼長遠,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做文章。
2、科學論證。大寨村的土壤、氣候適合發展什么樣的產業呢?如何做到村級產業發展與旅游主導發展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為此,該局扶貧工作隊員多次上門向農業、林業、旅游部門和專家咨詢,最終確定在該村發展種植產業,即種植獼猴桃、苗鄉梨、冬桃等三種水果。這三種水果產量高,經濟效益好,受益面積大。獼猴桃、苗鄉梨適應海撥500米以上高山種植,因晝夜溫差大,種出的水果糖份足、口感好,大寨村完全符合這一條件,尤其難得的是這兩種水果在城步本土技術成熟,能就近引進。冬桃屬首次引進試種水果,九、十月成熟時正值旅游旺季,這一品種源自安徽,完全匹配旅游發展需要。
3、實地考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2014年7月,縣發改局派扶貧工作組專員去安微進行了冬桃種植現場考察。同年9月18日,該局扶貧工作組組織該村40名村民分別實地考察了本縣茅坪鎮大古聯龍村和蘭蓉鄉尖頭田村的獼猴桃、苗鄉梨種植項目,考察村民均對這兩個項目懷有極大興趣。經村支兩委及村民大會討論通過,最后確定在該村實施以上三種水果種植。
4、規劃實施。根據大寨村的山林田地的分布特點,結合當地旅游發展需要,該局扶貧工作組對獼猴桃、苗鄉梨、冬桃三種水果的種植區域和面積進行了詳細規劃。苗鄉梨和冬桃花開漂亮,可供游客觀賞,可靠近村公所和公路沿線種植,面積140畝;獼猴桃靠山種植,面積120畝。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扶貧工作組分三批次向該村老百姓發放水果苗木1.7萬株,平均每戶種植水果120株,種植戶達該村農戶90%以上。
5、跟蹤管理。產業發展的成敗關鍵在于管理,只種不管,等于白種。為此,扶貧工作組自始至終把管理工作當作為一件重要工作來抓。首先,與種苗供方簽訂技術與保質協議,從栽種、施肥、病蟲防治到田間管理技術,實行全程跟蹤服務;今年短短半年期間,技術人員已到該村開展6次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其次,強化村民責任心,村里在發放種苗的同時,向村民收取每株一元錢的苗木款,目的是讓村民懂得珍惜自已花錢買來的苗木,增強責任心。村里再用這筆錢買農藥化肥,按種植規模面積返還給種植戶,并實行帳戶公開,陽光操作,讓老百姓的錢最終用于自家產業上。第三,幫助成立農村合作社。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作為村級重大產業,走分散經營之路肯定行不通,必須走合作社模式。在扶貧工作組的幫助下,該村成立“侗寨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第四,將產業管理工作作為該村村支兩委班子的考核依據。管理能力,正是衡量戰斗力的標準,這也正符合建設扶貧的工作要求:即一手抓扶貧工作,一手抓村級班子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6、以獎代補。對于以下兩種產業種植情況,進行以獎代補。
一是林下間種。水果種植,一般三年后才產生效益,對于那些利用稻田種植水果農戶,為使其在三年中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鼓勵農戶在田間林木下實行作物間種,諸如花生、大豆、辣椒之類。凡按要求完成并經扶貧工作組驗收合格的,每畝獎補200元,這樣既發揮了農戶的積極性,又能最大限度的產生經濟效益。
二是獼猴桃搭架補助。相對其他兩種水果種植,獼猴桃種植成本較高,僅搭架就需將近2000元/畝。為激發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我們在種植成本上對其實施獎補,凡種植獼猴桃的農戶,每畝獎補500元。實施以獎代補措施,一方面讓老百姓在產業產生效益前有其它收益來填補,另一方面又充分調動了老百姓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二、改輸血為造血,壯大集體經濟
大寨村,資源較貧乏,全村735人,耕地只有623畝,林地6000余畝,且全都分到農戶,村集體沒有一畝山和一分田,整個村級集體收入來源僅靠村里對外承包的游客接待中心每年8000元的承包費,村級財政十分困難。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級財政收入?這又是一道讓扶貧工作組無法逾越的難題?!案妮斞头鲐殲樵煅头鲐?!”2015年縣扶貧工作大會后,縣發改局黨組集體研究,做出以上決定。
年初,由該局投資對該村游客接待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并于今年5月底完成。經升級改造后,該游客接待中心的對外承包費大大提高,由每年8000元提高到今年的47500元。改造升級游客接待中將會成為村里一筆源源不斷的“扶貧款”,隨著該村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將成為旅游和產業發展的又一助推器。
三、“六到農家”建設助推旅游升溫
“千年古寨”大寨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有密集的侗族民族建筑群,有近1700年的東晉古杉群落,號稱“中國杉樹王”亦傲立于此,毗鄰紅軍長征紀念碑,號稱“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南山大草原后花園”。近年來該村先后被評為“湖南省十大旅游名勝村“、“省名村名寨”,2014年被評為“湖南十大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神奇的旅游景觀和美譽吸引天下游客慕名而來,該村旅游經濟一度向好。
如何搞好村級旅游資源基礎建設,讓大寨村旅游繼續升溫,使之成為城步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機遇隨之而來,2013年,省發改委在全省進行一批“六到農家”示范村建設試點工作,每個試點村300萬元,全省共50個名額。縣發改局得此信息后,全力做好前期工作,積極向上爭取了一個建設名額。后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將此項目在長安營大寨村實施。
“六到農家”是指在農村施行水、電、路、氣、房、環境改善等六個方面的建設要求實施到村,甚至到每戶農家?!傲睫r家”建設是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種嘗試,是改善民生的新舉措,如果項目建設完成,將極大地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
縣發改局扶貧工作組利用“六到農家”示范村建設的契機,協同村里和旅游指揮部緊扣建設項目,對該村民居改造、河堤、人安飲水、燈化、美化、綠化等項目改造進行了一系列艱苦細致的規劃、調處、建設工作。2014年開始,城步苗族自治縣以省級“六到農家”項目建設資金為牽引,整合各部門配套和自籌資金1610萬元,著力打造“十里長寨”旅游景點。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投資800萬元。如今,大寨村的“六到農家”示范村建設工作初見成效,尤其是民居改造,盡顯民族特色,古樸,神密,游人觀之,無不舉手點贊。如今的大寨村一到旅游旺季,游人如織,已經成為湖南省度假、休閑、觀光的熱門去處。
四、結對幫扶,落實到位
為實現“人人有幫、家家有扶”,縣發改局將摸底調查的該村貧困人口35戶142人(其中扶貧對象28戶118人,低保戶7戶24人)與該局全體干部職工結成“一對一”幫扶對象。為方便聯系,還建立了便民聯系卡,上面印有扶貧對象和局干部職工的聯系方式。到目前為止,該局干部職工均與幫扶對象取得了聯系,并與農戶進行了溝通,制定了幫扶方案,確保能按時完成脫貧任務。
通過駐村幫扶使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是我國走向小康社會的前提和基礎,更是黨和政府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城步縣發改局在駐村幫扶工作中做的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創新,或許能對如何開展好農村扶貧工作有所借鑒。面對城步縣尚存的4萬名農村貧困人口,還要舉全民、全社會之力,實施精準扶貧,讓貧困人口和全國人民一起奔赴美好的小康生活!
[作者簡介]
蔣緒智、王支軍、馮世民,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