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厚順
大力發展航空產業助飛湖北中部崛起
■周厚順
航空產業是指與航空器研發、制造、維修、運營等活動直接相關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個關聯行業所組成的業態總稱,主要包括航空工業、航空運營業與航空服務業三個領域。加快航空產業發展,有利于促進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優化湖北產業結構,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對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湖北省牢牢把握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和低空開發改革的歷史機遇,奮發有為,敢于擔當,充分發揮省內工業基礎和教育科研優勢,大力發展航空產業,為湖北中部崛起插上了強健的翅膀。
(一)產業基礎扎實,發展航空產業極具潛力
一是航空工業具備一定的基礎。湖北是制造業大省,在電子信息和軟件產業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實力,具備發展航空產業的先天條件。同時,湖北省現有從事航空工業研發、制造和修理的企事業單位近30家。其中:特種飛行器、通用飛機、無人機等主機研制企業發展勢頭很好,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生產的A2C超輕型水上飛機累計交付近百架,武漢易瓦特航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僅2014年就銷售億元各類民用無人機共60余架;配套企業已形成規模,武漢航空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企業的航空配套產品年銷售收入普遍過億;維修企業實力強勁,凌云科技集團等企業的飛機年維修收入都在5億左右,能完成飛機的全產業鏈維修任務。
二是通航運營業基礎良好。湖北具備發展通用航空運營業的良好條件,湖北通用航空的飛行量占整個中南六省(區)總量的一半以上。湖北擁有運營航空公司集中的通用航空機場沙市機場,擁有全國第一批民營資本投資建設的通用機場隨州厲山機場,擁有全國最早興建的水上機場漳河機場,與周邊省份相比,通航運營服務業的發展明顯走在前列。
三是通航服務業具備潛力。湖北蔚藍國際航空學校和海南航空學校的飛行員培訓業務全國領先,此外,湖北省豐富的教育資源,為滿足航空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新形勢新機遇要求湖北必須發展航空產業
一是航空產業在我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僅從通用航空來看,2012年美國通用航空飛機保有量達22.4萬架,通用機場約1.9萬個,產業鏈總規模約1500億美元,占GDP總量的1%,提供超過126.5萬個就業崗位;而至2013年底,我國通用航空飛機總數僅為1600余架,僅有不到300個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我國發展通用航空的經濟、科技、人文、資源等條件均已具備,目前產業發展滯后的差距,實際上也是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二是國內市場需求走旺,航空產業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時,國民對通用航空的潛在需求將逐漸轉化成為有效需求,2014年,中國人均GDP已達7575美元,湖北省人均GDP超過7600美元。民航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需要各類通用航空飛機和直升機2萬架,至少帶來2萬億元的市場容量,航空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三是政策導向明確,航空產業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等一系列有利于航空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并且將湖北納入低空開放的試點范圍,將湖北荊門列入《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通用航空產業布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已將航空工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三五”期間,也將繼續大力推進航空工業的發展。
四是湖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要求大力發展航空產業。隨著湖北加快推進工業強省建設,工業總量成功邁上萬億臺階,長期積累的結構不優、產能過剩矛盾凸顯,尤其缺乏一批引領新的市場消費需求的產業、企業和產品,工業經濟亟待轉型升級。
(一)謀劃統籌頂層設計,引領科學發展
航空產業涉及面廣,其健康發展離不開科學統籌和良好的政策環境。湖北省高度重視航空產業的頂層設計工作,省政府有關領導和行業主管部門多次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專題研究相關問題,組織精干專業隊伍積極開展研究工作。目前,《湖北省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航空產業發展的意見》、《湖北省民航及通用機場發展專項規劃》等政策文件正在積極醞釀之中。
(二)重點突破優勢領域,強化特色發展
特種飛行器和無人機是湖北省航空產業的特色領域和優勢領域。湖北省一方面立足技術推動,重點推進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浮空飛行器項目和襄陽宏偉航空器有限責任公司滑翔傘項目的產業化進程,促進科研技術向現實產能轉化;另一方面立足需求牽引,依托湖北易瓦特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智能鳥無人機有限公司、襄陽宏偉航空器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發展各具特色的固定翼、旋翼、柔翼等各類無人機及無人機地面站、無人機通訊指揮車的研發制造,結合湖北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優勢,大力促進無人機在航空測繪、災害應急偵察、電力和道路巡線等方面的應用,打造集無人機研發制造、無人機航拍、無人機影像后處理軟件開發、無人機操控人員資格培訓于一體的無人機應用產業鏈。
(三)培育行業骨干企業,龍頭帶動發展
行業重點骨干企業對行業發展起著支撐帶動作用。湖北省積極培育壯大航空產業骨干企業。一方面,重點支持通用飛機的主機企業和重要分系統骨干企業做強做大。另一方面,密切關注企業發展難題,積極跟蹤解決。在2014年的全省航空產業發展座談會上,集中征集了全省13家骨干企業提出的28個問題,分別征求相關地區和部門的意見并積極協調予以解決。
(四)鼓勵企業技術進步,推動創新發展
湖北省歷來重視科技創新對產業的推動作用,鼓勵企業進行科技攻關,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2014年,僅民用航空領域就完成科研項目近百項。例如,中航工業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申請36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在水陸兩用飛機、地效飛機和飛艇領域獲得4項發明專利。
(五)抓緊園區項目建設,促進聚集發展
近年來,湖北航空產業園區項目建設推進迅速,武漢、襄陽、荊門等地相繼設立了航空產業園。其中,襄陽航空航天工業園是工信部授予的軍民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0多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完成項目建設7個,新開工項目建設8個,投資規模達到23億元。園區初步形成以航宇公司、航天三沃、5713、超卓航空、西航精工、北航旋轉機電等為代表的航空航天特色產業集群。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不動搖,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航空產業和實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有利時機,借力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并重,航空工業和運營服務相互協調,引進生產和自主研制并舉,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積極培育市場,完善基礎設施,做大通用航空,做強運輸航空,實施創新驅動,堅持錯位發展,加強人才建設,健全產業體系,努力把湖北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到2020年,實現航空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航空工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航空運營業、航空服務業及航空關聯產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形成集航空工業、航空運營業、航空服務業、航空基礎設施于一體的航空產業園和航空綜合體產業發展模式。
航空工業方面:充分利用全省現有航空工業基礎,積極壯大和發展航空科技研發與生產制造。重點發展特種飛行器、通用飛機、無人機等整機及航空儀表、航空內飾、救生裝備、復合材料等航空配套產品的研發制造;鞏固飛機整機維修、航電維修、部附件維修、發動機維修、起落架維修等維修能力,壯大航空維修業;拓展包括低空通信、導航、監視等在內的低空飛行保障設備的研發制造。
航空運營方面:鞏固運輸航空發展成果,積極發展通用航空。一是鞏固湖北現有的通用航空工農林業飛行作業領先的優勢,支持現有通用航空公司發展壯大;同時,支持社會資本興辦通用航空運營企業,拓展公務航空、通勤航空、航空旅游、航空運動、應急救援與公共服務飛行等新興通用航空運營業務。二是支持航空主題項目建設,重點建設愛飛客航空綜合體、襄陽熱氣球飛行文化基地、十堰武當山太極湖航空旅游基地、恩施航空旅游基地等航空主題項目,形成齊頭并進、各具特色、差異化發展的良好格局。
航空服務方面:重視航空服務業的先行作用,為航空運營提供支持,為臨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一是發揮蔚藍航校、海航航校現有優勢,將湖北省的飛行培訓業務做大做強,同時,鼓勵航校與高等院校共建通航學院,為通航產業發展培養前勤、地勤、空勤人員;二是依托各類航空綜合體和航空主題項目,拓展飛機租賃、飛機托管、維護保養、航材保障、空管導航等新興通用航空服務業務,集聚發展通用航空全產業鏈;三是構建以武漢、宜昌、襄陽三點為支撐、涵蓋全省的飛行服務站,打造全省航空服務網絡化保障體系與平臺;四是構建航空金融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包括航空產業基金在內的多種形式的航空金融業務,擴寬航空產業的投融資渠道。
機場網絡方面:構建樞紐機場、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布局科學、結構合理、融合促進、協調發展的湖北民用機場新格局。
基礎配套方面:加強通用航空基礎配套建設,完善現有的荊州沙市機場、荊門漳河機場、隨州厲山機場、國網仙桃機場保障條件,支持省內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參與通用航空基礎配套設施和系統的研發、制造和建設,完善地面通信導航基站、飛行服務站、航空油料供應體系、低空管理配套設施等地面基礎設施,構建完善的產業發展硬件保障環境。
(作者單位:湖北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