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高鷹
加快軍民融合營造園區特色——孝感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建設盤點
■田高鷹
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孝感地區最具潛力、最有活力、最為開放的現代化新區”,2010年,“軍民結合·湖北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示范基地獲批并授牌。2012年成功跨入“國家級”行列,自身發展平臺獲得極大提升。短短幾年,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快速發展勢頭如潮。
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孝感地區最具潛力、最有活力、最為開放的現代化新區”,2010年,“軍民結合·湖北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示范基地獲批并授牌。2012年成功跨入“國家級”行列,自身發展平臺獲得極大提升。短短幾年,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快速發展勢頭如潮。
2014年,市高新區實現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6.2%;工業總產值增長11.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4.6%。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8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1家。形成了以高端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汽車與零部件三大產業為主導的軍民融合產業集群,成為園區經濟的“絕對主力”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孝感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目前已形成三大產業集群(園區),即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和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區。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
該園區聚集了中國三江航天集團下屬的十幾家大型企業及其他40多家中小先進設備制造企業。裝備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生產線20余條,擁有近萬臺套數控機床,精密機械加工能力與國際水平同步。主要開發生產航天科技產品、智能制造設備、數控機床、機電成套設備及相關產品。擁有紅峰控制公司、紅陽機電公司、江北機械工程公司、險峰電子信息公司、萬峰公司等眾多知名企業。
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區。
該園區已被列為湖北省52家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以軍工企業的光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撐,孝感高新區獲得武漢·中國光谷孝感產業園授牌。園區匯集有華工科技、華中光電、漢光科技、愛普科斯為代表的50多家企業。園區光儀器、光設備、光機電一體化產品與技術全國領先。高精度光學測量儀器占全國市場的70%,是國內光學鏡頭主要生產基地。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區。
孝感高新區以武漢經濟開發區孝感汽車配套產業園為平臺,著力打造汽車及零部件龍頭產業集群。園區匯集了三江瓦力特特種車輛有限公司、萬山特種車輛制造廠、福達集團、捷能特種光源公司等50多家企業,是湖北省汽車工業走廊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平板運輸車、礦山自卸車、重型商用車為龍頭,以汽車底盤、燈具、汽車內飾、發動機曲軸等產品為產業延伸,園區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產業已形成90多億元的產業規模。除與汽車制造企業相配套外,園區汽配產業還具備同造船、火車機車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企業配套的基礎和能力。
中國三江航天重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是三江集團與孝感市政府正式簽約投資興建的第二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園——航天重工裝備產業園。該產業園是三江集團與孝感市政府正式簽約投資興建的第二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園。2012年,三江集團與科工資產公司、大唐國際發電等10家企業共同出資2億元成立航天重工,主要從事高端重型礦用裝備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重點建設以110噸、220噸、363噸重型礦用裝備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公司充分利用在重型軍用越野車底盤和平板運輸車領域的技術優勢,打破傳統兩軸礦車概念,采用雙動力4軸線8懸架16輪全輪驅動的設計,運用獨立懸架和擺動軸技術,開發多軸電動輪礦用自卸車,給礦山運輸裝備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爭取到2020年,產業園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努力將航天重工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端裝備制造與服務企業。
孝感高新區積極發揮國防科技工業對高新區工業轉型升級的驅動作用,強化區內骨干企業引領功能,突出“軍民結合、軍地結合,聯動創新和發展”特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新區技術產業,實施國家高新區創新工程,積極培育區域品牌,不斷增強軍民結合產業綜合競爭力。
華中光電、漢光科技等軍工企業引領了示范基地光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由三江航天集團裂變出來的航天重工、三江船艇等企業,奠定了示范基地高端裝備產業的發展基礎。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重型、專用、獨創等為優勢,以平板運輸車、礦山自卸車、汽車燈具等產品為主體,三江瓦力特公司、華中車燈公司、江河橡塑公司等一批軍民結合項目不斷發展壯大。
光電子信息產業在原有軍工企業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上,通過產業集群發展,建立了武漢光谷孝感產業園、相繼引進了華工科技、愛普科斯、惠維科技等重大項目。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由三江集團領軍,具備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高精尖裝備制造能力,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帶動了高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迅猛發展。
示范基地內的航天重工裝備產業園,規劃占地面積2800畝,計劃總投資50億元。其中,重型礦用裝備生產能力建設項目征地12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達產能力為年產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200臺,占地630畝,總投資18.9億元;一期生產能力建設項目計劃周期18個月,2012年年底開工建設,2013年底已完成廠房施工并投入生產。

華中光電子產業園。2013年12月10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總建筑面積32.5萬平方米,計劃2020年12月達產;萬山公司充分利用原三江雷諾汽車公司資源和孝感三江產業園資源,投資10余億元建設商用汽車批量生產線。2015年計劃生產銷售2000臺商用車。
漢光科技光電產業園。湖北漢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電真空器件制造行業骨干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高新區興建的“漢光科技光電產業園”,占地564畝,兩期項目真空斷路器、高壓電氣成套設備、節能燈、車燈等產品生產線已建成投產。2014年1月,公司與廣東東箭照明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漢光光電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預計2015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
LNG裝備產業。LNG裝備產業也是三江集團“十三五”重點發展的民品產業之一。目前LNG裝備產業已涵蓋紅陽、江北、險峰、紅林、紅峰、萬峰、萬山等單位,產品涉及LNG產業鏈上游液化裝置,中游加注運輸裝備、LNG系列瓶罐,下游車、船應用裝備及專用裝備等。預計“十三五”末,LNG裝備產業將達到30億元的產業規模。
智能制造產業。目前,該市在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專用裝備、工業機器人、激光等產業基礎扎實,具備技術實力雄厚、精品名牌產品多、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領先的優勢,全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18億元。基于此,市經信委正策劃在市高新區新建孝感市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投資10億元,以三江航天和駿騰發公司為依托,重點建設工業機器人產業園。未來三至五年,我市立銳機電將建成年產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50萬臺規模,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
孝感高新區軍民融合的進程是伴隨“三線”企業調遷而展開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孝感搶抓“三線”企業調遷機遇,先后引進了原電子工業部4404廠、兵器工業部238廠、航天工業部066基地、核工業部中南地質局309大隊等一批軍工企業。20多年來,高新區堅持以政策扶持為引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示范園區為載體,以延伸配套為手段,探索形成了一條既適應市場競爭又符合自身實際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路子。孝感由此成為省第三軍工城市。總結孝感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建設發展經驗,主要有:領導重視,高位推進;規劃引領,政策驅動;聚力招商,注重質量;瞄準市場,搶抓機遇;內練外引,科技創新;精簡高效,優質服務等。在實踐中,主要采取了如下舉措:
(一)注重建設示范園區,推動軍民融合產業集聚發展。
將軍工企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相繼規劃建設了四個軍轉民產業園區:①以特種車輛、摩托艇等為主的三江航天產業園;②以重型汽車、高檔專用車及零部件、高端智能裝備等為主的航天重工裝備產業園;③以電子專用設備、特種光源為主的漢光科技光電產業園;④以激光器、光電檢測儀器為主的華中光電產業園。目前,這四個園區在高新區園區建設與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鼓勵人才創業創新,多途釋放軍民融合發展潛力。
市委、市政府注重發揮軍工企業的人才、技術優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裂變發展更多民品企業。一是鼓勵軍工人才創辦企業。在孝軍工企業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近萬人,很多都是行業領域的專家,先后有30多人領辦創辦企業20多家。二是利用技術優勢激活民品增量。全市軍工企業擁有12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3個國防重點實驗室,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一個技術“兩個運用”,促進軍工技術惠民。三江航天集團利用技術優勢,相繼開發摩托艇、智能機器人等系列產品,裂變了10家民品企業。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軍民融合活力。4404廠落戶孝感后,通過與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嫁接,先后孵化裂變了愛普科斯、捷能光源等5家規模以上企業,8家小微企業。
(三)延伸配套產業鏈條,做大做強軍民融合相關產業。
一是做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孝感是湖北省汽車走廊節點城市。汽車產業發展也比較早,三江集團萬山公司具有整車生產資質,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生產了萬山面包車。近幾年,我們通過內部相互配套延長鏈條,以三江集團為龍頭,先后發展了三江重工、三江瓦力特、萬山公司等14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通過產業招商,先后引進了全球車燈行業排名第一第二的日本小糸、意大利馬瑞利,還有日本矢崎、中央發條等1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孝感。二是做大光電子信息產業。以漢光科技、華中光電為依托,發展了30多家光電企業。漢光科技的電子管產量占國內市場的12%。愛普科斯的氣體放電管產量占國內市場的50%。三是做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由三江集團領軍,推出了智能制造裝備、模具、船艇等產品。
(四)加強政策引導扶持,積極營造軍民融合發展環境。
一是高位協調推進。成立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統籌協調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相關部門和軍工企業組成工作專班,開展經常性的溝通對接。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各項扶持資金并向軍工企業傾斜。近兩年,為示范基地內企業爭取各類政策資金6000多萬元。探索實施“智力支持+政銀企集合貸”辦法,由市政府出資購買工信部電子五所的智力服務,為軍民融合產業園區26家企業進行了“診斷”服務,發放貸款5.7億元。支持軍工企業開拓民用市場,把軍轉民產品優先納入政府采購目錄。三是實施定點服務。對軍工企業實行駐廠員制度,開展“一對一”零距離服務,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近三年,每年幫助軍民融合企業解決2000多個用工缺口。
(作者單位:孝感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孝感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