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謀轉型軍民融合促發展——記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三江航天產業園
為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和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要求,按照“政府支持、企業為主、軍民結合、軍民互動、協作配套、集群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大力發展民品特別是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軍民結合優勢產品”的政策引領,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經過充分論證和慎重決策,確定以項目為突破口,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和經營能力,積極參與國家國民經濟和地方經濟建設,在湖北孝感建設三江航天產業園,打造現代化的軍民結合產業化發展平臺,促進了軍民結合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為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和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要求,按照“政府支持、企業為主、軍民結合、軍民互動、協作配套、集群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大力發展民品特別是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軍民結合優勢產品”的政策引領,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經過充分論證和慎重決策,確定以項目為突破口,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和經營能力,積極參與國家國民經濟和地方經濟建設,在湖北孝感建設三江航天產業園,打造現代化的軍民結合產業化發展平臺,促進了軍民結合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三江航天產業園位于湖北孝感市開發區孝天工業園,距離三江集團孝感工業區約3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約1817畝。三江集團對產業園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項目自治、效益優先,創新創牌;軍民結合、軍地融合、共贏發展。規劃為特車制造園、機電產品園、加工制造園、電子電器園、物流園、生產輔助配套區“五園一區”,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依項目成熟程度,分期建設。
從2008年5月產業園開工至2015上半年,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重型平板車項目、三人乘用水上摩托艇項目、衛材包裝設備項目、農產品加工成套裝備項目、小型地面無人平臺項目、重型高機動越野車、微波系列產品、天然氣高壓容器等項目已竣工并投產。2014年,三江航天產業園實現銷售收入約20億元,力爭2020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成為產業實力較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的國防科技工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
重型平板運輸車項目:自2007年國防科工局批復項目建設以來,三江集團萬山公司開發的重型平板運輸車,已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重型平板運輸車產品。項目已投入生產運行,形成重型平板運輸車、液壓組合掛車及自行式模塊運輸車等5大系列40多個品種,載重量覆蓋75-1000噸。其中WTW250B重型平板車獲“國家重點新產品”、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并入選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申請專利33項。

三人乘用水上摩托艇

新開發的鋁合金快艇
產品已銷往國內十幾個省市,先后出口韓國、越南、挪威等十幾個國家,重型平板運輸車、液壓組合掛車及自行式模塊運輸車產品現已占有近50%國內市場。截至2014年累計完成投資14274.16萬元,已形成年產重型平板運輸車190臺能力。
三人乘用摩托艇項目:三江集團紅陽廠研發的三人乘用水上摩托艇為軍民結合機電一體化的高科技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要應用在體育運動、旅游休閑等方面。已開發英國、泰國、意大利、阿根廷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
截至2014年,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9360萬元,具備年產發動機2000臺和1000艘摩托艇的生產制造能力。
WS2180/2250重型高機動越野車及專用車項目:三江集團以我國第三代重型高機動軍用越野車的需求為牽引,從2005年開始研制新一代7噸級和10噸級軍民兩用高機動越野車,其中WS2180和WS2250已被列入通裝目錄,WS2180A越野車底盤、WS2180A越野車,WS2251越野車底盤已被列入國家公告。2009年1月獲得國防科工局批復。
項目用地150畝,總投資16449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3290萬元,建成年產高機動越野車5000臺生產能力。項目截止到2014年已完成全部投資。
農產品成套裝備項目:三江集團萬峰公司農產品加工成套裝備是以超微粉碎機、制粒機、膨化機等單機為主的機電一體化成套裝備,其中SWFL130超微粉碎機、SSHJ4.0雙軸槳葉式混合機被評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公司成功列入《2009-2010年湖北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項目申報專利23項,其中已授權專利14項。目前產品涉足飼料加工、有機肥加工、魚肥加工、食品加工等諸多領域,其中飼料加工成套裝備綜合生產能力已進入國內同行業前3名。
項目用地122畝,總投資8222萬元。截至2014年累計完成投資,形成綜合年產各類成套裝備75套和核心單機100臺的生產能力。
微波系列產品產業化項目:三江集團險峰公司研發的系列微波產品主要針對國內3G移動通信領域和軍用產品配套,其可靠性好、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可觀,已成功開發十三大類微波產品,其中微波無源產品七類,有源產品六類。
項目新增土地100畝,固定資產投資13106萬元。項目建成后具備年產42萬套各類微波系列產品的能力,每年預計可實現4.5億元銷售收入。
衛生材料加工包裝成套機電裝備產業化項目:三江集團紅峰公司現已成為國內衛材加工設備及衛材包裝設備生產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特別是在醫療衛生材料設備行業,市場占有率達到75%以上。先后獲得2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和2項省部級重大科技成果,產品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項目新增土地120畝,總投資4985萬元。截至2014年已完成投資5485萬元,建成年產1000臺套的生產規模。
小型地面無人平臺產業化項目:小型地面無人平臺是集成機械、電子、控制、傳感器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無人移動作業設備,無論在軍事應用還是民用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三江集團紅林廠與北京理工大學聯合開發出系列小型地面無人平臺產品,其中新一代排爆機器人雪豹10成功參加了2010年珠海航展和第五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展覽會,均引起廣泛關注。專門為某防化部隊開發的核化偵察機器人雪豹3成功參加了空軍某軍事演習,取得了圓滿成功。
項目新增土地146畝,總投資3287萬元,可建成年產1000套的生產規模,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億元。截至2014年已完成全部投資,建成特種機器人生產線,具備年產180臺特種機器人的生產能力。

重型平板運輸車運輸大型物件應用

自行式模塊運輸車運輸整船
2007年以來,三江集團三個獲批項目共獲得國撥資金1.43億元支持,其中重型平板運輸車項目成為國家軍民結合產業化建設首個示范項目,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配套的優惠政策支持,極大地促進了集團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為探索建立軍民融合發展的新體系奠定了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㈠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十二五”期間,三江集團民用產業總體規模由2005年的8.7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69.3億元,年均增長26.2%,民用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22.7%增加到2014年的45.5%。車輛、機電裝備兩大產業規模逐年壯大,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重型平板運輸車、新一代高機動越野車、三人乘用摩托艇、農產品加工成套裝備、線纜設備、壓力容器、衛材設備、微波系列產品等項目已成為三江集團主導高端裝備產品。

單螺桿水產飼料膨化機

制粒機
㈡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通過國撥資金支持和企業自籌資金投入,三江集團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06年以來軍民結合產業共獲專利459個。其中重型平板車項目實現了75-900噸的系列化開發,“WTW250B重型平板運輸車”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以此為平臺,橫向開發了重型牽引車、自行式模塊運輸車、液壓組合掛車、電動抬包車等重型平板車延伸產品,包括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抬包車、國內最大噸位單體平板車和新一代WS3520A2礦用車、重型牽引車填補了國內空白,整車的允許連接總重量達到250噸,達到國內重型牽引車的最高水平。
㈢軍民融合顯著提升
通過軍民結合項目建設,三江集團動態保軍能力顯著提升。不僅實現了軍品富裕資源的有效利用,進一步鞏固了企業保軍能力和員工隊伍的穩定,而且生產能力也得以迅速提升。累計新增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新增工藝設備229臺套,有效解決了軍民融合項目與軍品項目資源要素短缺問題,產品從設計、工藝到生產周期縮短近一半,生產效率比以前提高近2倍。
新增的大部分設備能夠很好地實現民用資源對軍品資源的補充和完善,在戰時條件下可快速轉化為軍品的生產能力。如新增的16米數控銑鏜加工中心,是寓軍于民的典型,既可以在平時加工重型平板車的橫梁和縱梁,又可以在戰時更好地生產多功能發射車的起豎臂,真正實現“保軍促民、軍民轉換、軍民互動”的目的。
㈣市場開拓成效顯著
通過生產能力的提升和技術創新的增強,促進了市場開拓。三江集團軍民融合項目不僅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在激烈的競爭中攻城掠地,市場蛋糕越做越大。如重型平板車項目在船舶制造領域市場占有率達到50%,遠銷20余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集團首個年營業收入過億元的軍民融合產業化項目。飼料加工成套裝備綜合生產能力也進入國內同行業前3名。
㈤社會效益日益明顯
通過軍民結合產業項目建設,三江集團為地方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了地方就業的壓力,社會效益非常明顯。截至2014年底共接納地方就業人員1000多人,上繳稅收1億多元。僅重型平板車項目就安排對口專業畢業生30人,解決了327人的就業問題。同時通過三江航天產業園區建設,有效推進了軍工經濟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其中孝感市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三江航天產業園被授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軍民結合)”,較好地履行了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
㈥帶動作用日益突出
通過軍民結合產業建設,帶動了三江集團其他主機廠大力拓展軍民結合產業。如萬峰公司農產品加工裝備、紅峰廠衛材設備、險峰公司微波設備等項目紛紛進入產業園進行開工建設。前2個項目在國內同行業中已進入前3甲。通過這些項目在產業園集群式發展,既提升了三江集團的企業形象,又有利于吸引人才,產生了積聚效應,使集團民用產業收入連續3年超過軍品,繼續保持著迅猛發展的良好勢頭,輻射和帶動作用日益明顯。
(供稿單位: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