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燦萍
凌云展翅抒壯志——記中航工業航宇公司寓軍于民、大力發展民機產業之路
■劉燦萍
作為國內唯一的商用飛機旅客座椅專業研發生產廠家,中航工業航宇公司懷抱打造代表國家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座椅產業、融入世界民用航空產業鏈的遠大理想,百折不撓、持之以恒、求實進取、銳意創新,經過2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中航工業航宇民機座椅產業騰飛的羽翼日漸豐滿……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航工業航宇軍品任務銳減,為積極響應國家軍轉民的號召,航宇人借助中國發展干線飛機、支線飛機的大勢和契機,以軍工專業技術為支撐,在已經掌握的主動救生領域核心技術的基礎上,于1987年開始了民機生活設備的立項研究工作。1988年11月,中航工業航宇被確定為干線飛機生活設備副主任設計師單位;1989年,被確定為干線飛機生活設備系統定點研制單位。1990年,公司成立民機座椅研究室和民機生活設備研究室,被動救生領域——民機客艙設備項目的研發工作從此全面鋪開,并在當年即成功試制出了兩批共66座9g經濟級旅客座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但喜悅是短暫的。由于受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加之對國內民機座椅市場預期過于樂觀和對公司民機座椅進入主流市場的難度、對民航產品市場開發中需履行的各項程序的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中航工業航宇以座椅為主打產品的民機生活設備從立項到進入市場一波三折,多次面臨被迫下馬的窘境。

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中航工業航宇領導班子經過反復研究和深入客戶開展調研,在國家相關部委和中航工業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堅定了按照國家產業方向、奮力一搏的發展思路,并重組優質資源,強化研發、市場開發團隊,中航工業航宇民機產業又一次迎風起航。2010年12月27日,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標志著中航工業航宇民機產品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20多年來,中航工業航宇鍥而不舍,民機產業在曲折中進步,在艱難中成長。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2007年3009萬元,2008年迅速增至5114萬元,到2010年,已實現銷售收入7800萬元。民機座椅、民機生活設施、救生衣、救生船、氧氣面罩等項目也先后實現了從概念到產品的跨越,多項產品獲得部級科技成果獎。
如何使高質量的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成為中航工業航宇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經過反復研究,公司很快確立了“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旅客座椅)、國內國際同步,各個擊破”、一手抓國內取證、一手抓國際合資合作,采取迂回戰術進入國際市場、取得國際適航證的發展之路。
在民航局適航審定司和原上海審定中心的關心、指導和幫助下,1993年,公司組建了適航取證辦公室,按照CCAR21部要求建立了質量保證體系和適航技術管理體系。經過兩年的艱難歷程,1995年3月,公司以KKY100系列經濟艙旅客座椅為基本型,取得了中國民航總局適航審定司頒發的適航證。這是航宇取得的第一個民機座椅適航證,它標志著航宇在民機產品的研制和開發方面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為企業積累了寶貴的取證經驗,也為民機座椅的穩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公司發展民機產業的信心與決心進一步堅定。1998年11月,經上海審定中心的嚴格審查,中國民航總局批準了公司KKY100A-08型座椅整機配裝長城航空公司B757-200型飛機。自此,航宇KKY100A系列座椅正式在中國注冊的民航飛機上裝機使用,結束了進口民航飛機上沒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座椅的歷史。
繼KKY100系列座椅之后,新品研制捷報頻傳,航宇又先后成功研制了新型主結構形式的9gKKY200系列座椅、抗16g動載的KKY300系列座椅、整體式吸能的KKY400型經濟級座椅,并于2007年取得中國適航當局頒發的適航證,并實現深圳航空公司空客320整機配裝。
2008年6月,公司KKY400系列16g座椅獲得中南審定處頒發的CTSOA;同年 8月,取得了波音B737-300/700/800飛機的重大改裝設計批準書(MDA),11月獲得空客A319/320/321飛機的重大改裝設計批準書(MDA)。
2009年,中航工業航宇與深圳航空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了深航進口新機配裝航宇經濟艙旅客座椅項目,新設計的個性化座椅,經過試裝試用得到了客戶認可。2010年1月22日,隨著第一架不帶座椅的新飛機飛抵深圳機場并完成座椅安裝與交付,標志著航宇座椅成功進入國內民航機主流市場。

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中航工業航宇國內取證工作碩果累累,先后取得國家民航當局頒發的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CTSOA)、零部件制造人批準書(PMA)、重要改裝設計批準書(MDA)、補充型號合格證(STC)等各類適航證件40余項,在國內同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公司的民機座椅產品已在國產ARJ21、新舟60、新舟600型客機和波音、空客、麥道系列飛機上裝機使用,并隨國產支線飛機“新舟60”出口到十多個國家。2010年,公司成為中航商飛ARJ21型飛機座椅類產品首選供應商。
與此同時,公司的民機產品也是全面開花,基本做到了飛機艙內生活設備的全覆蓋,在商用飛機座椅、生活設備、用于航空維修的零部件(PMA)方面均形成了系列化。
“開展國際適航認證、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航宇民機座椅產業發展的唯一途徑。惟其如此,才能取得與國際知名座椅廠商同臺競技的資格。”中航工業航宇主管民機產業發展的副總經理徐新潮深有體會地說。
2000-2005年期間,為了突破國際適航認證從而實現民機座椅產業快速發展,中航工業航宇曾與國外多家航空座椅企業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但由于合作方式、條件等達不成一致,合作探討均以失敗告終。在艱難的探索中,中航工業航宇逐漸明白,再好的大環境、再優惠的條件,離開企業自身實力,一切都是空談。面對國際合作的困局,中航工業航宇迅速調整發展思路,由先尋求合資合作再取證轉變為先實現國際認證“點”的突破,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再去促進合資合作。根據美國市場通用飛機占全球總量近71%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頒發的適航證被世界多數國家認可的實際,決定以民機旅客座椅取FAA證為突破口,對標國際適航管理高標準,抓管理,夯基礎,強實力,“打鐵先讓自身硬”。
2009年,中航工業航宇正式啟動了申請FAA-TSO的取證工作。2010年3月,FAA完成了對航宇申請資料的預審并在航宇進行了現場審查,對公司質量體系、工程技術和適航管理團隊等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提交審查的資料給出了詳實的修改意見。2010年6月,航宇將修改完善的文件提交中方項目審查組審閱后報送FAA洛杉磯辦公室。
中航工業航宇全體職工的辛勤付出終于有了回報。2011年5月6日,中航工業航宇KKY400型旅客座椅終于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頒發的FAA-TSO設計批準函;并于2013年3月19日正式獲得了美國波音公司頒發的供應商資質證書。這對于中航工業航宇來說,是令人欣喜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取得FAA證、成為波音公司民用飛機座椅供應商,表明公司民機產品進軍世界市場已經邁出最艱難、也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在成績面前,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永勝頭腦非常冷靜。在頒發FAA證的儀式上,他感慨地說:“我們追求十余載、情系幾代人的FAA適航取證工作終于獲得了成功。但取得FAA證、成為波音座椅供應商只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起點,中航工業航宇未來民航產業發展的道路依然曲折,挑戰依然嚴峻。”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航工業航宇民機座椅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制工作業已完成,旨在進行國際銷售和服務的美國合資公司已開始運行,第一期戰略投資的引進工作已結束,生產交付能力的改善提升以及國際主機制造商在線裝機工作已全面啟動。
(作者單位:中航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