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和平
“黃崖洞修造”擊斃日寇“名將之花”
■ 袁和平
特別值得驕傲的是,“黃崖洞”不僅為抗戰勝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艱難困苦的環境里,錘煉出了一大批軍事工業建設人才。新中國成立后,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為各級軍工部門的領導骨干。“黃崖洞軍工精神”也成為鼓舞國防工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激烈的槍炮聲,促進了中國軍民全面抗戰局面的形成。
日本侵略者在戰爭初期,依仗其軍事裝備的優勢,對華北和華中等地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推動下,國民政府統帥部調動全國軍隊,同時在北線和東線戰場實行戰略防御,抵抗日寇進攻。這時分屬第二、第三、第五戰區序列的,由工農紅軍改編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動參加了各戰區的防御作戰。
是年9月中下旬,氣焰囂張的日軍沿津浦鐵路、平漢鐵路南下,分別占領河北滄州、保定等地。沿平綏鐵路推進的日軍攻進山西北部,國民黨部隊忙于撤退。進駐五臺的八路軍總部審時度勢,指示第一二零師從西面馳援雁門關。第一一五師從東面配合友軍作戰,對從靈丘增援平型關之敵實施攻擊。
9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在剛愎自用的師團長坂垣征四郎率領下,一部首先從靈丘向平型關方向進犯,與中國守軍發生激戰。9月24日,第一一五師主力在師長林彪指揮下,冒雨由冉莊向平型關東北的白崖臺前進,在小寨村至老爺廟公路附近山地設伏。25日晨,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輜重一部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區。八路軍利用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突然發起猛烈攻擊,打得日寇措手不及、狼狽逃竄。
八路軍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對陷入混亂的日軍實行分割、包圍,與敵進行白刃格斗,殲敵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9月24日至25日,第一一五師獨立團部隊向趕來增援的坂垣師團余部發起多次反沖擊,殲敵300余人。粉碎了日寇西犯黃河河防的企圖,迫敵東撤。
平型關戰斗,是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尋殲敵寇的第一個大勝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民心士氣,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平型關大捷后,抗日前線捷報頻傳。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午城、井溝地區同日軍連續作戰五天,斃傷俘敵 1000余人,擊毀汽車60余輛,繳獲騾馬200余匹和大批軍用物資。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先后在平定縣和昔陽縣與日軍激戰,取得勝利,共殲敵2000余人,繳獲一批武器、馬匹和物資,有力地阻擊了日軍的前進。為八路軍總部沿太行山麓扎下根來,著手建設鞏固的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平型關大捷
我八路軍在平型關首戰告捷,于雁門關斃敵遍野。消息傳至延安,身居窯洞的毛澤東喜中有憂。喜的是此戰威震海內外,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忱;憂的是“八路軍武器裝備太落后了,蔣介石給的那點東西,口惠而實不至”。他踱步思量,“八路軍得想辦法,劈開一條自己生產武器彈藥、自己裝備自己的生路。”
善于高屋建瓴、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的毛澤東拿定主意,立即伏案疾書,給周恩來、朱德等人寫信,要求“必須在一年內增加步槍一萬支,主要方法自己制造”。
此信后來被史學家視為毛澤東主席關于我軍自己生產武器彈藥、創辦兵工廠的“第一號命令”。
1938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軍事工業局,總參謀長滕代遠兼軍事工業局局長,李強、王諍任副局長,統一領導我軍的兵工生產。
朱德與毛澤東一樣,深知我軍武器的匱乏程度。往往一個戰斗班只有三五枝槍,有的不得不用古老的長矛和大刀同日寇拼殺。
為解決我軍武器裝備問題,1938年9月,八路軍總部決定整合修理力量,擴大生產能力,在山西榆社縣韓莊村籌辦制造步槍的兵工廠。9月底,八路軍總部修械所(軍史稱:韓莊修械所)正式成立。初時設施簡陋,只能修理損壞的槍械,兼造地雷、手榴彈,朱德形象地說:“所有家當還沒有王二麻子剪刀鋪的齊全。”到年底,總部修械所共有職工380多人,還有車床5臺、刨床2臺、三節臥式鍋爐1臺、15匹馬力蒸汽機1臺、各種小型機械10余臺的家當。
1939年初,八路軍總部修械所開始試制“七九”式步槍。工人們展開了火熱的造槍競賽。大家在院內樹樁上固定自制的老虎鉗,配以鉆頭、榔頭、鏨子、銼刀,“土法上馬”,很快就造出槍來,解決了燃眉之急。以后,兵工廠迅速得到發展,手工造槍逐步被機器造槍所代替。到1939年6月,全廠月產步槍已達60支,仍遠遠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
1938年11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出:“每個游擊根據地,都必須盡量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彈藥、步槍、手榴彈的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全會決定“把提高軍事技術,建立必要的軍火工廠,準備反擊實力”作為“全中華民族的當前緊急任務”之一。
朱德帶著六中全會精神從延安回到武鄉八路軍總部。他提出,要盡快落實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關于“建立必要的軍火工廠”的決定,先成立八路軍軍工部,然后在太行山麓建立兵工廠,“下決心發展太行區的軍事工業,擺脫‘背著工廠打游擊’的局面。”建立兵工廠的任務落在了時年32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身上。
1939年,曾留學于伏龍芝軍事學院和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左權在軍事地圖上查出一座叫“黃崖洞”的大山。憑著職業軍人的敏銳,左權和八路軍總部軍工部的同志專程來到山西黎城東崖底鎮下赤裕村西北深山實地勘察。看到這懸崖峭壁皆為黃色,東崖半空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的黃崖洞,左權篤定:“這兒就是理想的兵工廠廠址!”當他向朱德、彭德懷匯報了勘察結果后,“兩位老總激動不已,決心親自去黃崖洞查看一番”。幾天后,兩位八路軍的最高將領在左權的引領下,從下赤峪村走到了甕圪廊。看著壁立千仞的甕圪廊絕壁,朱德對左權說的一句話,讓黃崖洞從此成了聞名遐邇的軍工圣地:“這兒的山勢比井岡山還挺拔,真可謂銅墻鐵壁。” 兩位老總斷然拍板:就在這兒建立八路軍的兵工廠。
1939年7月,遵照朱德總司令和左權副參謀長的指示,將韓莊修械所正式遷移到地形隱蔽的黃崖洞,擴建成華北敵后我軍規模最大的兵工廠。韓莊修械所遷進黃崖洞后,居山創業,迅速擴建為擁有700多名工人、40余部機器設備的兵工廠,八路軍還把軍工部設在黎城縣上赤峪村。為了早日制造出武器,八路軍指戰員克服了一切困難,不到半年的時間,軍工廠就已開始制造武器。此后晉冀魯豫的人民兵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先后組建了7個兵工廠。
1939年6月,劉鼎到達晉察冀,根據他的建議,抗大第六期成立了特工大隊,專門培養從事參謀業務和特種兵的技術人才。1940年4月,劉鼎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劉鼎到任后第一件工作,就狠抓步槍生產的標準化和統一化。
1940年春,兵工廠制造出第一批步槍。當時正值朱德總司令55歲誕辰,為表達對他的敬意,第一批步槍被定名為“五五式”步槍。這是我軍武器裝備型號制式的“開山鼻祖”。在此基礎上,軍工戰士繼而制造出“七九式”步槍,最高月產達430支。7月底又造出了 “八一式”步槍,它是副所長劉貴福等人在總結五五式步槍生產經驗后,參照延安兵工廠制造的無名氏步槍和捷克式步槍,制造出的一種新式步槍。這種槍只有3.06公斤,輕巧、堅固、美觀。朱德、彭德懷、劉伯承、左權看到劉貴福等人造的槍后十分贊賞,并以總部名義給予嘉獎,定名為八一式步槍。此后,黃崖洞兵工廠生產的這種槍圖樣和制造技術推廣到其他兵工廠,成為當時八路軍較為普遍使用一種槍。
從1940年到1941年,黃崖洞兵工廠共生產步槍4100 多支;最高月產步槍400多支。
1941年下半年,這里的五○炮(擲彈筒)和五○炮彈試制成功后,就迅速轉入批量生產。到11月,共生產五○炮80多門,炮彈2000多發。
1942年,在日寇瘋狂“掃蕩”之下,黃崖洞各兵工廠的生產,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這一年生產五○炮167門,五○彈28000多發,八二迫擊炮彈1600多發;到1943年生產五○炮350門,五○彈48000多發,八二迫擊炮彈4200多發。

黃崖洞兵工廠遺址
抗戰期間,黃崖洞兵工廠是我軍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的兵工廠。為八路軍生產步槍近萬支、手榴彈58萬枚、迫擊炮2500門、炮彈26.2萬發,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軍,成為抗日根據地人民軍工的標志。并被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譽為八路軍的掌上明珠,為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1939年10月25日至12月8日,日軍糾集2萬余兵力,沿晉察冀三省的北岳區進行冬季大“掃蕩”。11月初,晉察冀部隊在主力部隊第一二零師的配合下,在河北省淶源縣雁宿崖、黃土嶺成功地對日寇進行伏擊圍殲戰,兩戰共殲敵1500余人,并用黃崖洞修造的迫擊炮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這是中國抗戰史上八路軍擊斃的日本陸軍最高級別的指揮官。
據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第一團團長陳正湘回憶:激戰中,通過仔細觀察,我們發現(黃土嶺)遠處一獨家屋附近猬集一群敵人,估計應該是日軍的指揮所和觀察所,立即指揮身旁的炮兵連用剛從軍械所修理取回的迫擊炮對其進行火力襲擊,幾顆炮彈落點很準!只見一發炮彈落在院子中央,“轟”的一聲巨響,獨家屋附近的敵寇幾乎全給炸死!就是這天夜里,日軍連續突圍10余次,均被軍區部隊擊退。我八路軍在給突圍日軍大量殺傷后,各部隊迅速轉移隱蔽,主動撤出戰斗。當日寇援軍趕到后,卻撲了個空。此戰,八路軍共殲滅日軍900余人,并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晉察冀軍區頒發的嘉獎令稱:在黃土嶺戰斗中,第一軍分區炮兵連充分發揮了炮兵的作用,給予敵人以極大的殺傷和威脅,以準確的射擊命中敵酋,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使敵人失去指揮與掌握,致全線動搖而陷于極端混亂狀態中,并密切配合步兵獲得黃土嶺的勝利。

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工業
楊成武回憶,當時我們在雁宿崖、黃土嶺對日寇進行伏擊圍殲戰時,并不知道阿部規秀親率其部進山。戰斗中,指揮員用望遠鏡發現農民家院子里有身穿黃呢軍官大衣的人影后,遂下達了炮擊命令,事后也并不知道在炸倒的幾個日本軍官中就有阿部規秀。黃土嶺戰役結束后,我軍是從敵占區11月20日的《朝日新聞》中得知,“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因“親臨第一線,在一處人家時,一發炮彈突然飛至身旁爆炸,右腹部及雙腿數處受傷”,斃命于黃土嶺炮火之下。
楊成武知道后又驚又喜,急忙把喜訊轉告陳正湘,并要他們再去仔細清理戰利品,尋找阿部規秀的遺物。當天,他們就找到一件鑲著兩顆金星的黃呢子大衣,一把嵌著銀質皇家菊花飾物的指揮刀,并把這些遺物送往了延安。黃土嶺戰斗勝利,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均來電祝捷,連蔣介石也致電八路軍朱德總司令予以嘉獎。
黃崖洞成為我抗日根據地最大的兵工基地,黃崖洞“生產的迫擊炮火力強大”的消息,令華北日軍首腦岡村寧茨勃然大怒。他把黃崖洞兵工廠視為心腹之患,遂于1940年10月25日,在對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中,派遣岡崎大隊闖進黃崖洞,被當地抗日軍民擊退。為增強保衛黃崖洞兵工廠的力量,確保軍工生產的安全,1940年11月,總部特務團奉彭總的命令進入黃崖洞設防,肩負起保衛兵工廠的光榮使命。
11月11日,日寇計7千余眾進犯我黃崖洞。團長歐致富帶領戰士與4倍于我軍的敵人激戰8晝夜,到19日戰斗結束,斃傷敵2000多人,保衛了兵工廠,贏得了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果。被中央軍委評價為“1941年以來反掃蕩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戰斗”。它打出了八路軍小米加步槍的威風,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劣質裝備戰勝優質裝備的奇跡。但由于漢奸帶路,日寇繞到黃崖洞山背后向我兵工廠撲來,為保存軍工骨干力量,我軍主動撤離,遂使這里被占。
但是,黃崖洞兵工廠并沒有倒下去。特別值得驕傲的是,“黃崖洞”不僅為抗戰勝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艱難困苦的環境里,錘煉出了一大批軍事工業建設人才。
在那戎馬倥傯的年代,劉伯承、鄧小平也率部積極開展軍工建設。從1940年到1943年的四年間,他們沒有向黨中央要一個銅板一顆子彈的接濟,不但改變了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困難局面,還在物質上支持了其他根據地。
朱德曾在《太行春感》里壯懷激昂地詠道:
遠望春光鎮日陰,太行高聳氣森森。忠肝不灑中原淚,壯志堅持北伐心。百戰新師驚賊膽,三年苦斗獻吾身。從來燕趙多豪杰,驅逐倭兒共一樽。
1944年9月,在抗戰形勢好轉的情況下,軍工部對太行山根據地軍事工業進行了大調整,編成9個兵工廠和1個試驗所。這些兵工廠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延承至解放戰爭時期,太行山八路軍領導的軍事工業得以飛速發展,工廠增至26個,制造的武器達50多個品種,職工達1.4萬余人,形成了我軍自己培養的技術骨干力量。
新中國成立后,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為各級軍工部門的領導骨干。“黃崖洞軍工精神”也成為鼓舞國防工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者單位:國防科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