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興祥(四川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從汪國真因肝癌離世談肝癌的篩查與預防
文 楊興祥(四川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人物檔案

四川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衛計委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肝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學會感染病學會委員,四川省醫學會內科學會委員,成都市感染病學會委員。從事肝病和感染性疾病臨床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發表醫學論文40余篇,其中SCI 2篇。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級、省級和廳級科研課題5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華預防醫學會科技三等獎1項。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衛生應急先進工作者”。
汪國真走了,4月26日凌晨2點,著名詩人汪國真因肝癌不治逝世,享年59歲,他的詩句曾激勵了無數青年為目標和理想奮斗;同樣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演員傅彪患肝癌,盡管進行了兩次肝移植,最終因搶救無效于10年前逝世,享年42歲。這兩位名人都正值風華正茂就因肝癌撒手人寰,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的惋惜和遺憾。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肝臟是體內較大的實質器官,具有強大的儲備功能,肝病早期往往沒有特異癥狀,不容易引起重視,經常被誤認為是胃病或感冒。同樣,肝癌早期也沒有任何癥狀或者癥狀不明顯,一旦出現癥狀已經處于中、晚期,這時病情進展迅速,治療手段和效果非常有限。肝癌具有隱蔽性、高度惡性、高致死性的特點,被老百姓稱為“癌中之王”。早期因沒有癥狀,患者多數不會主動就醫,大多數患者出現癥狀而就診時,往往已經到了晚期階段。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部分肝癌可以治愈或者獲得長期生存。因此,應重視和加強常規監測與篩查。
這里講的肝癌為原發性肝癌,即原發于肝細胞和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不包括轉移性肝癌。我國是原發性肝癌的高發地區,全世界每年新增和死亡的肝癌患者50%左右發生在中國,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呈農村高于城市和男性高于女性的特點,并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根據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在我國所有惡性腫瘤中,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居第四位,每年約有30萬人被診斷為原發性肝癌,而病死率居第二位,僅次于肺癌。我國為肝癌高發地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我國估計有9300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而80%原發性肝癌發生在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背景上。
需要進行肝癌篩查的人群也就是患肝癌的高危人群,這些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各種原因導致的進展期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患者、嗜酒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對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管病毒載量高低,以及不管是否肝炎發作均應定期進行肝癌的篩查,多數患者認為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不會發生肝癌,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上述高危人群如果出現以下情形,應及時進行肝癌的排查:(1)肝區疼痛,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或脹痛,隨著病情發展加劇;(2)食欲減退、飯后上腹飽脹、消化不良、呃逆、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癥狀;(3)消瘦、乏力、全身衰弱;(4)發熱,多為持續性低熱,也可呈不規則或間歇性、持續性或者馳張型高熱,類似肝膿腫表現,但是發熱前無寒戰,抗生素治療無效等。
肝臟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篩查肝癌最經濟、最有效和最方便的方法。如果彩超發現肝臟占位性質不明,甲胎蛋白明顯升高或者呈進行性升高而彩超未發現肝臟病灶,則需進一步作腹部增強CT或者磁共振進一步排查肝癌。
至于高危人群篩查的間隔時間,建議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患者6個月篩查1次;無肝硬化的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嗜酒、有肝癌家族史者等,6個月篩查1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獲得了HBsAg陰轉,仍然具有發生肝癌風險;此外,對于高攝入黃曲霉毒素、水污染、肝臟代謝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有發生肝癌風險的人群,建議每年篩查1~2次。
在我國,導致肝癌的主要因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黃曲霉毒素污染、長期酗酒、農村飲水藍綠藻類毒素污染等,以及其他肝臟代謝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隱源性肝病或隱源性肝硬化。我國80%左右肝癌患者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礎上發生的,且多數合并肝硬化,因此,做好乙肝防治,肝癌的發生就可以大大減少。
(1)預防和治療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預防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乙肝疫苗,主要接種對象是新生兒、嬰幼兒、15歲以下未免疫人群和乙肝高危人群。對于母親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新生兒,及時注射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的風險。對于乙肝病毒高載量的孕婦,在妊娠后期接受抗病毒治療可有效降低血清乙肝病毒水平,從而減少母嬰傳播的風險,但一定要在獲得充足的有關信息和充分知情同意下,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并對相關指標進行監測。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只要滿足抗病毒治療適應證,就應該進行規范、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以降低原發性肝癌發生的機率。
(2)治療丙型肝炎。目前,還沒有用于預防丙型肝炎的疫苗,但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的病毒清除率可以達到80%左右,可大大減少肝硬化的發生,從而減少肝癌的發生。
(3)預防肝硬化。通過病因治療,如采取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療,可有效預防和減少肝硬化的發生。酒精的攝入是引起肝硬化常見的原因,長期飲酒的患者應及時戒酒。對于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和代謝性肝病的患者也應正確的就醫,積極控制糖尿病和脂肪肝,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治療。此外,近年來隨著藥物的廣泛應用,特別是某些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導致了藥物性肝損害,甚至肝硬化的發生,因此,在治療其他疾病,特別是使用肝毒性藥物時,應密切監測肝功能,防止慢性藥物性肝損害甚至肝硬化的發生。
(4)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霉變食物、盡量減少腌制食物的攝入。飲用符合衛生標準的飲用水,避免飲用污染水。
(5)保持樂觀的心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使體內免疫功能處于正調節作用。有研究表明,情緒抑郁、焦慮的人群發生肝癌風險明顯高于正常人群,焦慮和抑郁的患者應注意自我調節,減少負性情緒,合理進行心理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