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偉
【摘 要】在傳統的新聞媒體數字化轉型以及以互聯網與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融大眾傳播背景下,新聞傳播已經發生了圖像化的轉向。新聞傳播的圖像化發展讓新聞信息中的話語建構方式、傳播方式、傳播觀念以及形態等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現代傳播中新聞圖像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多,本文就現代新聞傳播的圖像化轉向做了一些研究。
【關鍵詞】新聞傳播;新聞圖像;圖像轉向;社會輿論
中圖分類號:G21
伴隨著傳統新聞媒體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以及手機開始成為了新的一種集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于一體的媒介,在這樣一種傳播環境中,新聞圖像正日益變得越來越重要,它被人們廣泛使用,并對社會現實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作用。這也意味著,新聞傳播圖像化時代的到來。
一、新聞圖像傳播的出現與初步發展
拍攝于1842年5月5日的記錄德國漢堡發生的一場嚴重火災的圖片,是人們目前所知道的一組最早的新聞圖片,這組圖片,是由攝影師史特樂茨納以及比歐烏兩人共同完成的,照片的題目叫做《漢堡大火廢墟》。這次拍攝被人們視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新聞攝影。之后,新聞圖片就擔負了記錄并反映社會現實的重要功能。美國的《每日圖畫》于1880年3月4日利用銅版照相印刷技術在報紙上印刷出了一組照片,這標志著現代意義上的新聞圖像誕生了。不過,在19世紀這一時期,當時無論是攝影技術還是印刷技術都還比較落后,因而新聞圖像在報紙中出現的次數也比較少,它僅僅起到一種裝飾和點綴版面的效果,對于新聞圖像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人們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關注。在1906年10月17日,德國物理學家阿瑟·柯恩通過使用電報機將圖像成功地從慕尼黑傳至了1800公里之外的地方,這代表著現代傳真技術的問世。到了20世紀70年代,隨著電視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將形象和事實的連續與同步融為一體,尤其是對于“阿波羅”號飛船登月事件的報道和傳播,引起了大眾對于電視新聞的強烈關注。在19世紀末期的晚晴時期,中國的新聞圖像呈現出了一種繁榮發展的景象,這一階段開始出現了許多帶有新聞圖像的畫報,同時刊登各種新聞圖像的報刊雜志在這一階段也問世了。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之間,現代的照相制版技術在不斷進步,再加上新聞圖像比較直觀易懂,所以當時的新聞攝影業呈現出了迅速發展的趨勢。當時很多的報刊中都設有照片專欄,新聞照片內容的選取以及編排方式都朝著多樣化的趨向發展,而且新聞照片逐漸開始獨立出現,擺脫了之前要依附于文字的局面,許多“消息照片”開始競相出現,這些“消息照片”就是主要通過照片來傳達出一則新聞信息,主要是以照片為主,配以簡單的文字說明。此后,新聞圖像對于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作用也是日益增強。新聞圖像在我國的新聞傳播過程中,受到比較多的關注是在1990年左右,1990年我國召開了第一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人們達成了一種共識,也就是要實現“圖文并茂”,這之后,在新聞傳播中,新聞攝影以及新聞圖像才開始具有了一種獨立地位。這一時期在全國范圍內,電視已經是相當普遍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通過電視新聞。
二、新聞圖像傳播的數字化時代到來
到了20世紀末,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又拓寬了,互聯網成為了新的一個信息獲取途徑。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自己不再只是新聞傳播的接受者,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傳播主體?;ヂ摼W與生俱來的交互性特征給新聞圖像的傳播與發展帶來了一個非常寬廣的視域?,F今新聞圖像在報刊或者雜志的報道中,無論是從圖片的使用數量上還是從圖片所占用的面積上都比以往有了大程度的增加,同時圖像在質量方面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出現了越來越多印刷精美而又色彩清晰的圖片。現在但凡是稍具名氣的報刊雜志都建立起了自身的網絡版。網絡版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不用像紙質版那樣受版面空間的制約,在對新聞圖像進行編輯和排版時也都比紙質版要更有彈性,這樣都使網絡中的新聞圖像在傳播內容方面更加靈活多彩。現今,媒體和大眾對于新聞圖像都非常關注,衡量一份報刊雜志發行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中新聞圖像的使用及其所帶來的視覺效果。新聞畫面在電視新聞中一直都是居于一種主導性地位。近些年這種局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和事發現場相關的圖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新聞報道中,這樣可以使觀眾在第一時間能親眼目睹事發現場的相關情況?,F在很多的電視臺也都建立起了自己專門的網站,并能夠進行網絡直播以及重播,這樣就讓新聞圖像的傳播功能得到了更廣泛的延展,電視畫面通常都是轉瞬即逝的,這種方式是對這一缺點的一種矯正。
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們利用網絡來獲取新聞信息,一些門戶網站諸如新浪、搜狐、網易等都有許多的圖片和圖像??约耙曨l專欄等?;ヂ摼W中的這些圖片傳播比傳統的傳媒方式要更具有優勢。首先,在網絡新聞中,人們可以同時看到照片、視頻、漫畫等多種新聞圖像,這就可以讓受眾對新聞事件進行更加全面和更具有深度的了解,且這種多維度和多方位的圖像報道可以使新聞的真實性得到有效地提高。其次,對于新聞圖像的制作也越來越便捷。不是只有新聞媒體人員才可以把攝影師以及業務攝影愛好者拍攝的新聞圖片傳到網絡上,就是普通的大眾也完全能夠輕而易舉地將圖像上傳到網絡上。在新聞圖像進行傳播的過程中,很多圖像都是制作者從相關報道中進行復制獲取的。毋庸置疑,在互聯網中,這種復制的確是非常便捷的。最后,網絡新聞中的圖像能夠有利于人們隨時地查詢與保存。只要網站不把圖像刪除,那么人們利用搜索引擎就可以查找到,這無形中就使得圖片出現的頻率與次數增加了?,F今,新聞和圖片以及視頻是制約網站新聞與閱讀率能否擁有廣泛受眾群體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人們使用智能手機來獲取新聞信息已經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它比使用電腦還要方便。雖然手機不像電腦那樣有較大的屏幕,但是人們可以通過滑動屏幕的方式來實現圖像的收縮自如,從而達到閱讀新聞圖像的需求。再加上智能手機所帶有的攝像功能,人們可以隨時把圖像傳到網絡上去,QQ以及微信等通訊軟件更是讓圖像的傳播更為便捷。如果圖像被一些大型的門戶網站轉載后,就會一炮走紅,甚至是對社會產生強大的反響?,F今,對于新聞圖像的傳播而言,手機又成為了一種非常便捷的交互式媒介。
三、以圖像為主的新聞播報形式出現
現今,不但是在新聞傳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圖像,也開始出現了一種以圖像為主的新聞播放形式。新聞圖像不但不再作為新聞報道中的點綴,而且開始和文字報道平分秋色,甚至是有“喧賓奪主”的趨勢。在新浪、網易、搜狐這些大型的網站中,人們都可以看到很多視頻專欄類的新聞,通常是一些和時事類相關的新聞報道,人們只要一點開,就會出現許多的與此相關的圖像信息,吸引著大眾來觀看,從而使大眾能夠深入地去了解相關的問題?,F在的圖片新聞其發展態勢是非常迅速的。這些圖片新聞是指主要以圖片為主,以簡單說明為輔的一種新聞報道方式。例如,搜狐網站里設有一個專門的欄目叫做“看圖說話”,就是利用各種直觀的圖表來讓大眾了解那些相對復雜的財經問題,這種方式既避免了文字報道的枯燥,又容易使人理解。正像該欄目所說的,就是試圖讓大眾通過這些直觀的圖像來了解難以理解的財經問題,這樣的方式可以說是給大眾提供了一種了解財經信息的新的視點。此外,許多大型網站,例如新浪、鳳凰、網易、搜狐等都設有“一周圖片”這樣的專欄,目的就是利用圖片的方式來讓大眾了解到國內外的各種時事。
四、新聞圖像的市場化
和之前的圖像生產方式相比,現今新聞圖像更多地是利用商業化的方式來進行生產。之前,報刊雜志中的新聞圖像多是通過自身專門的攝影師來拍攝的。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后,國外的諸如法新社、美聯社以及路透社這些著名的媒體機構,都建立起了自己專門的圖片庫以及圖片網絡,他們把本機構以及其他機構攝影師拍攝的圖片進行存儲,然后再進行銷售,或者是購買那些有版權的照片然后再將其銷售出去。這些機構都有自己專門的圖片網絡,例如法新社圖片網、美聯社圖片網、路透社圖片網等,它們存儲的新聞圖片都有高達幾百萬張的數量。在這方面,我國的媒體機構起步較晚。目前我國主要有中國新聞圖片網、中國日報新聞圖片網等,所存儲的圖片也都有幾十萬張的數量。這些圖片不但可以增加新聞報道的豐富性,還可以給其他媒體以及大眾體驗帶來便捷的途徑。
近些年來,出現了很多發展迅速的視頻類網站,例如美國的Hulu、YouTube,中國的優酷、百度、騰訊、PPTV等視頻網站也都廣為人知。對于新聞圖像而言,目前的視頻網站所使用的都是“免費+廣告”的營銷模式,在觀看新聞視頻之前,一定會有一些廣告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廣告通常是這一模式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有一些媒體機構是利用分銷版權的方式來實現盈利。這些網站秉承的營銷理念就是讓人人都成為生活的導演,充分發揮出了互聯網所具有的互動功能,使大眾開始從新聞信息的被動接受對象轉變為主動的發布者,這對于網絡視頻產業來說,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例如騰訊視頻中就推出一個“拍客頻道”,利用付費方式來向廣大的網友征集那些具有新聞價值以及奇聞異事內容等視頻,進而給新聞圖像的群眾路線營銷帶來了一個很有效的渠道。
五、新聞圖像對社會現實的建構性
在近現代的西方政治學領域中,美國的新聞評論家沃爾特·李普曼最早意識到了公眾傳播帶來的巨大社會影響力,他對此進行了深入系統性的分析和闡釋。他指出,人類是生存在兩種環境里,一種叫做現實環境,另一種叫做擬態的環境即“假環境”。大眾傳播構建起了各種社會現實,每個普通人都生活于這個“假環境”中。他的這個兩種環境理論對于大眾傳播在社會現實中的巨大建構功能做出了深入的闡釋。美國的另一個學者莉莎·卡特賴特也曾指出:“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到處都充斥著許多的視覺圖像,它們具有再現這個世界并賦予其意義的巨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現今的文化已經日益成為了一種視覺文化,現今,圖像已經不再只是一種插圖,它們承載著更加重要的內容。這些圖像正在不斷地對我們的輿論和價值觀以及信仰進行著塑造和建構。這些學者都在闡釋著一個觀點即圖像具有一種強大的功能,那就是對于社會現實的建構作用,它建構起了一種“圖像世界”,而真實的客觀世界正日益被這個“圖像世界”所替代。和藝術類以及文學類的圖像相比,新聞圖像所具有的真實性以及和大眾利益之間的緊密相連性,這些特征就使得它所建構起來的世界能夠對人們產生較大的影響作用。它能夠讓某個問題或者某一類問題得以彰顯出來,并引發大眾的想象,從而產生某些社會情緒,并對社會形成一種明顯的影響力。
六、結語
隨著新聞傳播圖像化的迅速發展,和之前相比,新聞信息無論是在話語建構方式上還是在傳播觀念以及傳播形態上都呈現出了鮮明的不同之處。從印刷出版物到電子傳媒,從權威性的媒體機構到普通百姓的手機微信以及微博,這一切都在表明新聞圖像中蘊藏著巨大的功效。它的功能已經不再只是局限于對意義的簡單再現,也不再只是起到對版面進行美化的功能,它更重要的是實現文化表征的一種建構功能,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成為了一種對社會意義進行再生產的過程。它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拓展到多個領域,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教育等領域,甚至是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都隨處可見它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它所扮演的角色是越來越重要了。
參考文獻:
[1]劉源.圖片報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24.
[2]甘險峰.中國新聞攝影史[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8:30.
[3][美]阿瑟·阿薩·伯杰,張蕊等譯,眼見為實——視覺傳播導論[M].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8:180.
[4]盛希貴著.影像傳播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聶絳雯.圖像化變量與新聞播報的語體變化——從紙媒新聞到電視新聞[J].當代修辭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