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波 張晨鐘 周盼盼
【摘 要】齊魯大地人杰地靈,文化積淀深厚,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因此,在齊魯文化視野下探索山東影視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們認為,在新的形勢下發展山東影視產業,應以齊魯文化為根袛和支點,深入挖掘齊魯文化的內涵,同時適當借鑒他方經驗,打造具有齊魯文化特色的影視發展戰略,以此為山東影視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關鍵詞】齊魯文化;影視產業;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J94
影視產業是文化產業中的關鍵一環,對于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山東多個文化傳媒集團在政府科學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有力地促進了影視產業的發展,彰顯了齊魯文化產業的實力。比如,山東政府采取打造電視劇“精品戰略”的舉措,使得《闖關東》《大染坊》等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齊魯影視文化發展的驕傲。但是,如何再現曾經的輝煌并使影視產業更好、更持續地發展下去,這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齊魯大地人杰地靈,文化積淀深厚,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因此,在齊魯文化視野下探索山東影視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新的形勢下發展山東影視產業,應以齊魯文化為根袛和支點,深入挖掘齊魯文化的內涵,同時適當借鑒他方經驗,打造具有齊魯文化特色的影視發展戰略。
一、以山東地域文化特色為基礎
齊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是先秦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自古以來,齊魯大地在齊文化和魯文化的滋養下,不斷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明。這片鐘靈毓秀、美麗富饒的土地養育了勤勞樸實的人民,形成了穩重內斂、重信守諾、自強不息的地方精神。這些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理論基礎。
電影、電視劇的采集、制作應以頗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資源為依托,并努力開發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1986年,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成立,成為山東影視劇最大、最有影響力的生產基地。迄今為止,它已經累計創作了700多部近5000多集電視劇,其中的《孔子》《大染坊》《闖關東》《孔繁森》《誓言無聲》等幾十部優秀作品榮獲國家級獎項,深受觀眾喜愛。《孔子》是山東電視臺與濟南電視臺合資拍攝的歷史正劇,榮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引起強烈反響。該劇正是以圣人孔子的生平和經歷為主線,展示了真實的歷史,發掘并弘揚了發源于齊魯大地的儒家文化,極具山東地方文化特色。又如《武松》一劇,將水滸故事搬上熒屏,傳達了山東水滸文化,并獲得好評。所以說,以山東地域文化特色為基礎,不斷開發其中蘊含的寶藏,正是影視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二、以齊魯文化美學特征為依托
“齊魯文化精神在本質上呈現為以仁、禮為核心的人文主義精神”,“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愛國主義、貴和尚中、遵禮求仁、崇尚氣節”等精神是齊魯文化精神的具體表現,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這些文化精神是齊魯文化的美學特征,展示的是山東的風采和魅力,也正是影視產業發展的基本依托。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就很贊揚剛健有為的人格,他認為“剛毅木訥近仁”,又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也是重視個人的堅韌品行。到了孟子,則將這種精神發展為“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這是一種貫穿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千百年來,山東的仁人志士正是以這種剛健進取、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追求著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國家、人民奔走呼號,并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民族精神。
《論語·衛靈公》有云:“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里仁》亦云:“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義,小人看重的是利。孔子對義與利的看法奠定了儒家的義利觀——追求公正、合理、合大局的“義”,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去做不義之事。隨后,孟子的“舍生取義”更與“殺身成仁”的精神相配合,內化為中華民族的心理品格,增添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齊魯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德之一。”中庸之道是儒家信奉的道德原則,孔子就極為贊同:“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認為中庸達到了道德的最高水平。后來孔子的孫子子思寫了《中庸》,深入闡釋這種思想。中庸精神使得山東人性格內斂穩重,勤奮踏實。基于以上齊魯文化的美學特征,山東影視產業可以著重表現這些精神,并融入到電影電視的制作當中。比如,通過個人奮斗、為國為民題材的劇作以展示自強不息的精神;加大水滸文化的開發以深入發掘其中蘊含的仁義品格;利用鄉村題材表現山東人民勤勞樸實、厚重踏實的性格;將“禮儀之邦”重和睦、和諧的生活面貌融入到家庭倫理劇中。
三、以新時期山東精神為動力
齊魯文化有兩千多年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東精神。在新形勢下,我們要繼承弘揚,推陳出新,形成新時期的山東精神,以此作為影視產業前進發展的不竭動力。
當今,在“和而不同”理念指導下,善于求同存異、意蘊寬廣的齊魯文化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和諧統一。如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共生的時代,多維立體地追求多樣共存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共同的價值取向,影視產業當然也不例外。《論語·為政》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到了漢代的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為“五常”之道,是處理關系的基本法則,在他看來,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此,以誠信為主要釋義的“信”,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要義之一。“信”,自古以來在山東人的精神構架和道德準則中占有重要地位,待人做事、于國于家都體現著誠與信的風貌。“務實拼搏是齊魯文化精神中‘經世致用和‘自強不息精神在當代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大地上的儒、墨、管、兵等學派都是主張積極入世、救世,充滿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的。”這些均屬于新時期的山東精神,也是影視產業人應有的風采,更是推動影視產業持續強勁發展的力量源泉。
四、以藍色文化為新突破點,注重山東品牌建設
藍色文化即海洋文明。中國文化雖為典型的內陸文明,但海岸線長,沿海城市自古以來與外界交流頻繁、經濟繁榮,海洋文化歷史比較悠久。以山東為例,膠東半島歷經東夷文化、齊魯文化、近代海派文化等8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海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著獨特的地域條件。
近十年來,膠東半島多個城市打藍色文化牌,“這是對長期積淀的豐富的海洋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傳承,也是彰顯齊魯文化魅力的現時之舉”,同時成為齊魯影視產業新時期發展的一個全新突破點和有力增長點。打造齊魯地域文化特色品牌,塑造齊魯影視文化產業的全新形象,可以充分利用膠東半島的自然景觀、人文傳統、城市品牌等優勢,嘗試建立海洋文化影視基地,努力打造海洋文化影視劇、海洋動畫動漫等產品,把發展藍色文化融入其中。同時利用半島港口城市優勢,推進與其他國家海洋影視文化產業的交流,逐步擴大國際產業合作,以此為切入點提升山東影視產業的國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
與此同時,提升山東影視產業的實力,就要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以孔子、泰山等為代表的品牌文化,深入探索其中蘊含的文化和精神內涵,合理融入影視制作當中。山東媒體完全可以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諸如“儒家文化論壇”一類的品牌,提高影視產業的實力。二是做大做強地方影視媒體,構建地域品牌影視節目。地方媒體可以依托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努力創造地域影視品牌,壯大齊魯影視產業。
五、適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
發展山東影視產業,除了加強自身底蘊外,還要適當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先以西安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拍出了《老井》《秋菊打官司》《黃河謠》等多部在國內、國際獲得好評的影片。進入21世紀后,西安的民營影視企業迅速發展,拍出《法門寺》《大明宮》等帶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其影視產業的發展壯大,除了政府對影視企業的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以曲江影視為中心的影視產業群外,還離不開對自身文化資源的重視和開發。西安影視產業已初步凝聚了以黃土文化為中心的歷史地域文化資源和以周秦漢唐文化、絲綢之路文化為中心的區位文化資源。這都是其影視產業呈現勃勃生機的重要動力和支撐。
無錫的影視產業很發達,一系列影視城和影視基地的建設,擴大了無錫的影響力,使其與“影視”緊密聯系在一起。之所以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離不開以下成功的經驗。第一,通過育名企、制名作、聚名人、建名地,樹立品牌意識,形成核心競爭力。第二,突出重點,嚴格立項,加強技術研發管理。成立專業部門,嚴格立項,加強技術研發與管理環節。第三,不斷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與經驗,聘請國內外人才擔當顧問指導,努力與國際接軌。
美國影視產業的發達已被世界認可,我們要根據國情適當地借鑒其成功之處。首先,經濟上,極高的利潤率和商業價值吸引了眾多大型財團進入,為美國影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額資金。完善的市場經濟又激發了活力,使其瞄準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其次,文化方面,建立起了完善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眾多具有專業素質的高質量影視產業人才。再者,法律方面,十分重視通過立法來保護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世界上最為詳盡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系統。最后,發達的科技作支撐。
總之,山東影視產業的未來走向應以齊魯文化的大背景為引導,積極開發其中的文化精神和內涵,加快影視傳媒品牌的建設;借鑒成功的外部經驗,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藍圖和戰略走向,使齊魯影視產業的不斷迎接新的曙光!
參考文獻:
[1]于志平等.齊魯文化及其現代價值[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1).
[2]劉文儉.打造齊魯文化品牌的對策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0,8(8).
[3]高冠琳.山東電視劇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0.
[4]高亞娟.《齊魯文化》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5]賀滟波.重視藍色文化,推進齊魯地域文化品牌建設[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10).
[6]曹丙燕等.齊魯文化與新時期山東精神[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
[7]肖江文.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3.
[8]何承志等.無錫影視文化品牌建設研究[J].江南論壇,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