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夢媛
【摘 ?要】手風琴作為一種和聲樂器,既能獨奏也能為聲樂作品、電影電視進行伴奏。在世界大戰之后,各個方面的藝術都有空前的發展,在影視作品中,運用手風琴進行伴奏也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手風琴以其獨特的音色,鮮紅的革命特點為影視作品畫上了重要的一筆。
【關鍵詞】《天使愛美麗》;Yann Tierson;《山楂樹》;手風琴
一、《天使愛美麗》
電影《天使愛美麗》就是一個典型的手風琴伴奏的作品。揚·提爾森(Yann Tiersen)是著名的手風琴大師,他在2001年為電影《天使愛美麗》(《Amelie From Montmartre》)配樂,由此獲得廣泛關注,名噪一時。在《天使愛美麗》中,鋼琴、小提琴、手風琴、鼓聲、口琴層層疊疊,色彩飽滿飄搖,異想如肥皂泡般漫天飛舞。揚·提爾森用他的音樂來告訴你一個魔幻世界里的浪漫巴黎。揚·提爾森出生于法國布勒斯特,法國前衛音樂家。他的作曲風格抽象,擅長在樂曲中運用多種不同的樂器,他的音樂作品中通常使用鋼琴、手風琴和小提琴作為主要的樂器。
電影中不止一處選用了手風琴作為背景。影片中,愛美麗找到了盒子真正的主人后她感到非常開心,就連平時一直在走的街道都感覺不一樣,遍地充滿了活力。在這種喜悅氛圍的縈繞下,揚·提爾森的一首手風琴漸漸響起,歡快的三拍子旋律環繞進耳朵。此時,愛美麗拉起一位盲爺爺的手,攙扶他走過街道,并為他講解周圍的商店、風景。影片在這里并沒有太多的情節,只是愛美麗快速的語言和歡快的手風琴聲。因為節奏是華爾茲舞步的節拍,此處加入更襯托出邊走邊跳的主人公歡樂的心情。電影使用手風琴這種樂器伴奏,加以跳躍性強的三拍子節拍充分體現了法國特色。所以,《天使愛美麗》與手風琴相結合將法國人浪漫自由的情感發揮到極致,這也是流行手風琴在法國興盛的開始。
二、《山楂樹》
因為手風琴琴身裝有變音器,就使得手風琴具有了更多音色。變音器的轉換使音色時而低沉時而明亮,能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手風琴又是和聲樂器,可以彈奏多聲部音樂,豐富的和聲效果和可彈奏任意節奏型的特點讓這個樂器占據了有利的形勢。
根據著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山楂樹之戀》中同樣使用了蘇聯著名樂曲《山楂樹》。而在此作品中,這首曲子表達的愛情因素會更多一點。當靜秋第一次去找老三站在門外等待他出現時,靜秋聽到了手風琴彈奏的《山楂樹》,那是屋子里傳出來的,導演在此處安排手風琴的出現能說明上文提到的第二點:正處文革時期器樂的單一性與手風琴的發展壯大。而在此處用《山楂樹》作為背景襯托,更能體現出等待中的靜秋在腦海中已經在聯想“老三”是個什么樣子,等待中又有一些期盼的心理活動。此時選用的變音器是較低沉的,節奏也是比較緩慢的,在下著小雨的環境中,剛下鄉的靜秋正好就配合著悠揚的旋律遇見了那個讓她怦然心動的人。而后靜秋回到城里排歌舞劇《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這無疑又是手風琴伴奏的。但是,此時使用了明亮的變音器,音色尖銳、聲音宏大的手風琴將歌唱祖國歌唱黨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首歌曲使用了4/4拍與2/4拍的結合,采用了前八后十六、大切分,小附點,兩個八分等節奏型充分表達了歌曲的鏗鏘有力。
三、《父母愛情》
和《山楂樹》同一個年代背景的電視劇作品《父母愛情》中,也有相似的情況——手風琴的琴聲一直不斷,這更能體現出這個樂器的年代意義,也就使得這些影視作品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手風琴,并用其伴奏。聽到手風琴彈奏的《山楂樹》能把我們從現實一下拉回到那個時期,不單是說歌曲的年代性,更多的也是手風琴在我國發展延伸的民族性賦予了它時代的意義,更能體現出“紅色”年代的味道。
總體來說,手風琴在我國發展初期非常的普遍,所以更能體現出那個年代的特色。其次,手風琴黃片震動的原理使其具有特有的音色,所以為人熟知,普羅大眾一聽到這個聲音能立刻知道這是手風琴,會增加觀眾的親切感,所以,在影視作品中手風琴的發展道路還很長遠。
參考文獻:
[1]高潔.20世紀中國手風琴藝術的發展與思考[J].人民音樂,2008(4).
[2]曲芳菲.簡論流行手風琴在當代中國的發展與影響[J].大眾文藝,2014(9).
[3]朱春鈴.論手風琴音樂的時代特征[J].中國音樂(季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