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豐
【摘 ?要】深入了解泥塑與木雕之間的關系,才能游刃有余地在兩者之間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本文主要介紹泥塑和木雕的種類,采用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提出了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
【關鍵詞】泥塑種類;木雕種類;兩者關系
泥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泥塑又分圓雕、浮雕。其實木雕也可以分為圓雕、浮雕和鏤空雕,木雕中有一種叫根藝藝術,因為它是根的造型藝術,是天趣藝術,這就注定了它必然要表現出由天地造化的自然美。
一、泥塑的種類
(一)泥塑中的圓雕又稱立體雕,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泥塑
圓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塑造。圓雕的手法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寫實性的與裝飾性的,也有具體的與抽象的,戶內與戶外的,架上的與大型城雕,著色的與非著色的等;泥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甚至于靜物。圓雕的特征是完全立體的,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它,如雕塑《劉胡蘭》,從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咬緊牙關、怒視敵人、威武不屈的形象。在側面,觀眾只能看到緊握拳頭的右手和左手,通過手勢表現出劉胡蘭內心憤怒的情緒,以及恨不得砸爛舊世界,把敵人一掃而光的氣概。背面較簡單,只能看到因風吹飄動而交織著的頭發和衣紋。就這樣,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看到雕塑的各個側面,從而形成藝術形象的整體感。如果是群雕,觀眾繞雕塑一圈,則可以看到前后左右各個人物的不同動態和思想感情,從而引起豐富的聯想。眾多的羅馬頭像,龍門石窟,東山的浮雕羅漢像,羅丹的一系列肖像,《收租院》的一些農民形象都是范例。當代雕塑家魏小杰的《母親》塑造了一位飽經滄桑的母親,正在為自己即將結婚的兒子剪大紅喜字。勤奮善良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子女,她含辛茹苦、毫無怨言、無私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此刻她已是滿頭銀發、滿面皺紋、雙眼昏花、但她是幸福的。作品表現手法渾厚質樸、形體夸張,用渾圓的形體傳達出母愛如山一般的厚重,面目與雙手采用寫實性手法來塑造,把母親的偉大及母親內心深處對子女的不舍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浮雕是泥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
由于其壓縮的特性,所占空間較小,所以適用于多種環境的裝飾。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占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浮雕的空間構造可以是三維的立體形態,也可以兼備某種平面形態;既可以依附于某種載體,又可相對獨立地存在。一般地說來,為適合特定視點的觀賞需要或裝飾需要,浮雕相對圓雕的突出特征是經形體壓縮處理后的二維或平面特性。浮雕與圓雕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相對的平面性與立體性。它的空間形態是介于繪畫所具有的二維虛擬空間與圓雕所具有的三維實體空間之間的所謂的壓縮空間。壓縮空間限定了浮雕空間的自由發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圓雕的實體感減弱了,而更多地采納和利用繪畫及透視學中的虛擬與錯覺來達到表現目的。與圓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繪畫原則來處理空間和形體關系。但是,在反映審美意象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圓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顯示的只是某種外表特征。作為雕塑藝術的種類之一,浮雕首先表現出雕塑藝術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審美效果不但訴諸視覺而且涉及觸覺。與此同時,它又能很好地發揮繪畫藝術在構圖、題材和空間處理等方面的優勢,表現圓雕所不能表現的內容和對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與環境、敘事情節的連續與轉折、不同時空視角的自由切換、復雜多樣事物的穿插和重疊等。平面上的雕鑿與塑造,使浮雕可以綜合雕塑與繪畫的技術優勢,保持手法上的多樣性和多樣化。二維空間中的透視縮減,陪襯主體形象的背景刻畫或虛擬,使浮雕的塑造語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圓雕,具有更強的敘事性同時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現。
木雕是以樹木,樹根為原材料進行構思、創作,所以我認為可以統稱為木雕藝術。
二、木雕的種類
1.木雕也可以分為圓雕、浮雕、鏤空雕。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黃楊木、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龍眼等。1985年王篤芳大師創作的《屈原問天》是一件表現重大題材、造型上極具創新的作品。屈原忠君愛國,胸懷大志,但在昏君的統治下卻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在悲、恨、怨、愁的交織中,投江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個人的也是歷史的悲劇。王篤芳在這一作品中顯示了他對中華民族歷代先賢義士的深切關懷。在這件作品上,屈原懷才不遇,雙手藏袖,仰天長嘆。以靜中含動、簡練中見豐富的形象表現了一位政治家和揭示出詩人內心痛苦至極的情態。作品雖然不大,但像是一座極其雄偉的紀念碑雕塑。
2.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說在根雕創作中,大部分應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藝。根雕創作的基本手法,就是運用夸張、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創作方法。具體地說,就是對所選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細致的觀察,進行巧妙構思。借其形態、紋理、節疤、凹凸、曲張、窟窿等殊姿異態,進行虛實結合的大膽設想。以多種題材和內容來尋找材料本身的可用價值,并善于從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確定創作的整體形象。明確創作思想,大膽地想象,對根世創作是至關重要。
竹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中國也由來已久。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竹雕成為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并受到喜愛。竹雕發展到明清時期大盛,漢族竹刻家們雕刻技藝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現了“嘉定三朱”等諸多竹雕大家。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也是漢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三、結論
無論是泥塑還是木雕都離不開藝術家對造型藝術的理解,包括對人體藝術,動物結構,植物造型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個人在造型基礎、美學觀念、文化修養、藝術創新等方面都不可缺少。都說藝術是相通的,在泥塑與木雕之間只是材料不一樣,可以說就是加減法的運用不同而已。一堆泥巴在搓揉捏塑之間,便有了生命的躍動。同樣幾塊木頭在刀劈斧削下也有了神態的傳神。神秘的靈性,富贍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這就是泥塑與木雕。都是為了傳播更多美好的事物,塑造人們美的心靈,以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陳龍海.名雕塑解讀[M].岳書社出版,2005.
[2]劉云輝.中國雕塑年鑒[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5.
[3]李忠雯.王篤芳黃楊木雕(畫冊)[M].遠方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