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睿
【摘 ?要】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作為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四川地區,人口較少,生活在海拔幾千米左右的大自然。在藏族民間不論婚喪嫁娶、節慶豐收、祭祀祈福等活動都會以歌舞相伴,這反映出藏族人民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藏族舞蹈是藏族歌舞中最典型、最普遍的舞蹈之一,本文主要以人類學、民俗學、舞蹈學的角度梳理巴塘弦子舞蹈文化的特征,歸納其風格特點的影響因素、分析其傳承發展,挖掘巴塘弦子舞蹈更為深刻的文化含義。
【關鍵詞】藏族概況;弦子舞蹈特征;形成因素
一、藏族概況
藏族人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岷江流域,氣候寒冷,溫差較大,藏人一直以毛皮作為服飾的原材料,形成袍服之制,近代藏族服飾基本上承襲了袍服之制,服面料以皮裘、毛、麻織為主,服飾色彩斑斕。藏族舞蹈特點是節奏非常鮮明強烈、動作渾厚有力而粗獷豪放卻不失古樸典雅,體現了一種原始山地民族特有的灑脫、直率和堅韌不拔的個性特征。數千年來,藏族民間舞蹈作為藏民族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藏族地區長期傳承,而且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更具特色和魅力。藏族舞蹈多在節慶、婚嫁、勞作、祭祀等活動中進行,一般沒有樂器伴奏,舞者邊歌邊舞,歌舞缺一不可,所唱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再伴以踏步聲表演。動作形式古拙,風格質樸,生活氣息濃郁。藏族舞蹈基本上是集體表演的形式,參加者人數不限,在空地上圍成圓圈進行。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離不開歌舞的,歌舞中又包含著藏民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將所想所感寄情于歌舞之中,因此,歌舞在藏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巴塘弦子舞蹈特征
(一)巴塘弦子的形態特征
巴塘弦子分為自娛性藏族舞蹈和儀式性藏族舞蹈兩類。經過分析考察得以確認,自娛性藏族舞蹈源于藏民族的生產勞動。儀式性藏族舞蹈源于藏民族的祭祀與禮儀活動,它與藏族長者有著緊密的聯系。自娛性藏族舞蹈的基本隊形多以在舞姿中逐漸形成圓圈為主,在伴奏上通常用歌聲配合舞蹈動作循環往復地進行。據調查分析,自娛性藏族舞蹈動作大部分產生于勞作,如割麥、鋤地、播種等原型,還有一些關于游戲的體態。此外更重要的是,女性與藏族自娛性舞蹈動作體態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如舞蹈中身體的擺手、順邊傾、擰轉、頂胯以及圓圈的形態動律等。從原始采集到原始農業,從狩獵到原始畜牧的發展,原始人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原始人的食物比過去也增加了許多,為了感謝神靈使農作物豐收、牲畜增殖,開始產生用舞蹈的形式取悅神靈。當時的人們狩獵、放牧歸來,因而獲得了食物,有了儲備,或者遇到其他值得慶賀的事情,大家聚在一起,通過唱歌跳舞的方式宣泄情感,傳達心境,在互相激勵感染中自娛、娛人,舞蹈風格較為輕松愉悅。
從歷史資料中發現,古代藏族文化另一重要特點是尊重女性。從繪畫藝術也可以看出,從古到今對女性的描繪,人們的審美意識總以豐滿、曲線、特別是夸張女性的胯部為美的特征。這同原始時期以射獵、畜牧為生的古藏人以豐滿、肥壯為美的意識是一致的。藏族舞蹈中的胯部動作仍保持了藏族先民嫵媚中又不失豪放、粗獷的性格及原始的審美觀念。胯部往復轉動的韻律之所以獨特,與后來生產發展的精美的藏族服飾也有一定關系。自娛性舞蹈中舞者隨著重心的轉移將胯部向一側頂出,上身擰轉,形成“S”型,體現了女性之美,其中順邊美的特色最為明顯,據調查分析與藏人居住在高山峽谷地帶關系密切,由于居住環境狩獵耕作時需要走山路,背著勞作物時只有順邊傾斜才能看見腳下的路,故形成了擺手、順邊傾、擰轉、頂胯的體態。在藏族重大節日中,大部分地區都是從早上起做太陽饃饃和月亮饃饃,放置烤箱烤熟(原先是生火烤熟),再將饃饃放于神龕祭拜,祭拜完取回饃饃,在備上香、艾葉、酒、肉準備上山祭女神塔,由長者帶領上山,路上伴以歌曲。到達神塔后由長者折一枝當地的沙樹枝插于神塔中央,再將艾葉點燃圍著神塔轉一圈,隨后將供品置于神塔前,在長者念完一段經文后村民開始祭拜。祭拜結束就在山間的空地上開始進行祭祀性藏族舞蹈。隨著誦唱,長者獨自舞蹈,或帶領眾人群起而舞,舞蹈風格與自娛性藏族舞蹈不同,較為凝重,下肢較穩,動作較緩。主要有含胸屈膝、低重心姿態以及逆時針圓的形態動律,呈現出一種虔誠、肅穆的氛圍。“圓”的形態分為自轉和隊形中的圓,自轉的“圓”節奏多由慢速至快,體現出舞者的一種狂熱的虔誠感。隊形中的圓則沿逆時針的方向轉動,這種由東至西的運轉方式是儀式性藏族舞蹈中特有的行進形態。
(二)巴塘弦子的情感特征
自古以來,就有樂舞詩三位一體的說法,藏族的舞蹈、音樂、詩歌也互相結合,充滿著迷人的藝術魅力。在藏族民間不論婚喪嫁娶、節慶豐收、祭祀祈福等活動都會以歌舞相伴。在青年男女交往時唱情歌,以表愛慕之情;在婚慶時唱喜慶歌,以表祝福贊美;在勞作時唱山歌以解乏;在處境困難是唱悲傷的歌,以泄心中的郁悶不平;在親人亡故時唱喪歌,以表悼念。且往往是越舞得興奮時,歌聲越強烈,情緒也就越高漲。舞蹈時,歌曲的旋律樸實優美,內容豐富,節奏緩緊適度,拖腔婉轉動人,很有典雅、樸素、豪放之感。與此同時,藏族的民歌,題材廣泛,語言生動。其悅耳動聽的歌聲,悠揚婉轉的藏笛、口弦和樸素、健康、粗獷優美的舞蹈相結合,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且使舞蹈顯得更為豐滿,更富特色和生命力。
三、結語
藏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甘孜藏族以牧羊為主,在很早以前藏族就有了原始農耕,并形成了農牧文化的雛形。同時伴隨著民族文化羽翼的日益豐滿,藏族民間舞蹈也得到了不斷地發展,成為了藝術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巴塘弦子是數千年來藏族人民的智慧結晶,其獨特的風格,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在藏族歷史發展中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和影響力。我希望巴塘弦子在傳承原有的舞蹈形式下,保持著其獨特的風格,帶著它的靈魂越走越遠,越走越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