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博 楊媚
【摘 ?要】21世紀初,隨著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區域經濟合作的建立,對廣西執法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為了順應廣西執法環境,廣西法學教育必須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方面做出相應改革。
【關鍵詞】區域經濟合作;廣西公安法學教育;執法環境
公安法學教育不同于系統法學教育,是公安職業性質下的法學教育,因此,公安法學教育必須滿足公安職業需求。對廣西公安法學教育而言,不能脫離廣西執法環境而單純地傳授法學知識,因此,廣西公安法學教育應該結合公安職業特點,依據公安執法環境要求來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區域經濟合作格局的形成帶來執法環境的重大改變,對執法主體的執法理念、執法能力有更高要求,由此而引發對執法主體培養應有的相應舉措的探索。
一、區域經濟合作對廣西公安執法
環境的影響
(一)執法對象、內容變化對執法影響
從2004年以來廣西成功舉辦多次中國—東盟博覽會,先后有30多位國家領導人、1000多位部長級貴賓來到廣西參加國際活動。從2007年開始,出入境人數相當于2000年以前10年的總和,突破了350萬人次,2009年出入境人員突破400萬人次,這給廣西公安安全保衛工作及預防、打擊恐怖犯罪及國際性犯罪呈嚴峻考驗。
(二)執法地緣特殊性對執法影響
中越廣西邊境沿線是中國內陸腹地進入中南半島東盟國家最便捷的海陸通道,隨著國際交往的密切,廣西公安執法環境更趨復雜。為應對走私、毒品和跨國犯罪等復雜的執法環境,需要建立一支公正廉明、業務熟練的公安執法隊伍,為廣西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執法國際化的挑戰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區域經濟合作的建立,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關系比較復雜,既要涉及中國與多個東盟主權國家在國際公法上的法律關系,又要涉及與區域內相關主體、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在經濟領域方面的國際經濟法律關系,還有中國內部法域的協調問題。這些都要求廣西公安執法人員除掌握國內法外,還必須熟悉相關國家的法律,才能更好地為區域經濟合作保駕護航。
二、執法環境改變所導致的
公安法學教育問題
執法隊伍法律素質的高低決定其執法水平的高低,法律素質取決于公安法學教育,公安法學教育必須根據警務活動的需求,理論服務于實踐。廣西執法環境在不斷改變,而公安法學教育維持原狀,就出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也就是說學生所學法學理論不能更好地指導公安實戰,或者說學生所學法學理論不足以指導公安實戰,這已表明執法環境的改變導致公安法學教育出現了問題。
(一)課程設置上缺少東盟國家的相關法律
從目前廣西警察學院的專科公安專業課程設置來看,法律課程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與民事訴訟法、憲法學、法理學、刑事訴訟法、刑法學,沒有設置國際法方面的課程。放眼全國各公安本科院校公安專業課程設置中大多也沒有國際法方面的課程。廣西執法地緣的特殊性要求廣西公安執法人員應該具有應對復雜環境的業務素質,從公安法學教育視角來講該業務素質應該包含與廣西經濟來往密切的東盟國家的法律知識,尤其是經濟法、合同法。在區域經濟合作的背景下,為應對走私、毒品和跨國犯罪等復雜的執法環境,執法人員更需要具備東盟相關國家的法律知識。
(二)對新執法環境下法學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不足
1.沒有專門從事東盟國家法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
由于廣西在2015年之前沒有本科公安院校,所以也沒有公安院校的本科法學專業,因此也沒有國際法教研室。對于從事國際法方面或者東盟國家法律研究的專職教師還是空白。2015年廣西唯一的公安院校——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升為本科院校,目前尚未設置國際法或東盟國家法律方面的教研室,因此也沒有專門從事國際法及東盟國家法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
2.部分法學專業教師缺乏執法實踐
廣西公安法學教育師資基本是從非公安院校法學院引進,其中一部分是非廣西本地生源,法學理論扎實,但對廣西當前區域經濟合作的大背景不甚了解,沒有理解區域經濟對廣西公安法學教育的影響和要求,同時部分法學教師對公安業務沒有直接的認識。因此,廣西公安法學教育師資的總體公安職業教育水平與區域經濟合作背景下的實際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公安法學教育將無異于單純的法學教育,沒有達到公安法學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法學教育內容中匹配區域經濟合作背景的實踐環節不足
在區域經濟合作的大背景下廣西的民警執法對象、執法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需要提高民警法學知識綜合素質,需要提高民警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而這些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僅僅靠法學理論知識是不可能的,必須將法學教育的理論性和公安職業的實戰性相結合。公安法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的警務人才所接受的法學教育足以可以指導公安實戰。目前廣西公安法學教育的重任主要有廣西警察學院來承擔,和其他公安院校一樣,公安法學教育作為基礎科目由法律系教師任教。由于教學過程中追求知識的部門化,強化了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公安法學教育課程過于理論化,與當前區域經濟合作大背景脫節,缺乏實踐性。
三、廣西公安法學教育適應區域
經濟合作背景的舉措
從我國公安機關的性質來看,公安機關是國家的司法行政機關,因此法律是一切公安業務的基礎。公安法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法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應用于公安實戰中。基于廣西區域經濟合作的背景,廣西公安法學教育必須做出相應的舉措,使學生能運用所學法律基礎知識來應對當下廣西復雜的國際執法環境。
(一)設置東盟國家相關法律課程
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加快,公安執法對公安隊伍的法律素質要求也更高,公安法學教育的職責是培養公安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提高整體執法隊伍的能力。隨著區域經濟合作建立,法律規范日趨嚴謹,社會法律意識、國際警務合作水平普遍提升的形勢下,我區公安民警的法律素質和執法水平面臨著嚴峻考驗,作為廣西公安執法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廣西警察學院,應針對上述執法環境,在課程設置上除了開設公安機關執法所需的辦案程序、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等基本法律課程的教學同時,加大比較民法、比較合同法等涉外民商法內容,培養熟悉國際經濟貿易法律、打擊跨國違法犯罪等公安執法人才,為高校與社會之間搭建了一個多樣化、國際化、復合型、實踐型的嶄新的教育平臺,對加快廣西公安法學教育發展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
(二)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師資隊伍
引進的非公安院校畢業的法學教師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基礎,他們欠缺的是對廣西公安執法環境的熟悉、對影響廣西公安執法的東盟國家的法律知識的系統研究、對公安業務的實踐經驗。培養優秀的執法人才需要一支理論知識深厚,業務功底精湛的公安法學教育師資隊伍。
1.培養本校老師
(1)廣西公安執法環境培訓。定期為法學教師特別是新進法學教師舉辦廣西執法環境講座或培訓,讓他們了解廣西公安執法環境,了解在執法活動中需要用到哪些法律知識、廣西執法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法律素質,然后把應對當前執法活動最需要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2)組建涉外警務法律研究團隊。應對廣西公安執法國際化的要求,組建涉外警務法律研究團隊。法律課程是公安專業的基礎課,由于課時的限制不可能系統地來學習法學知識,這就需要法學教師在傳授法律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所側重地吸收最需要的法學知識。因此需要有專門的國際警務法律研究團隊,來研究學生之所需,并有效的教授給他們。
(3)鼓勵教師到實戰部門調查研究或掛職。公安教育的特點是學以致用,公安法學教育也不例外,學生學什么取決于老師教什么,教師如何突出法學教育的實用性、針對性,自己首先必須了解警務工作的實際操作和警務工作的最新情況以及當下要解決的問題。在公安法學教育中要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法學專業教師應當定期到公安實戰部門進行調研、交流,或者定期到實戰部門去實踐。
(三)建立“教學、實訓、實習”的公安法學培養模式
公安法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夠適應當前廣西復雜的國際化執法環境,因此法學教育應當增加實踐環節,將理論與實戰相結合。應當建立一個專業技能學習與社會服務交替進行相互促進的公安法學培養模式。
入學新生還沒有法律基礎,先在學校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執法所需的法學理論基礎,假期進入公安實戰部門進行見習,對警務活動形成初步認識。在真實的公安執法實踐中感受所學法學知識的運用,并檢驗學校教育的內容是否到位,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假期結束學生回歸校園,補充在見習中法學理論知識的不足,繼續學習保衛執法技能,在這個階段學生既有了法學理論知識也有了保衛執法技能,再把他們放到實踐中去,參加大型安保活動和防爆反恐演練,參與到真實的法律實踐中,去運用法學知識保衛執法,在實踐中將法學理論與實際運用相結合。實踐結束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總結所學法學理論與實際運用的差距,再投入到技能學習中,進一步掌握執法技能,這一階段學生基本掌握了公安法學理論知識并有了一定的運用能力,進入最后一個階段畢業實習,實現“教、學、練、戰一體化”。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交替進行并層層遞進,最終培養出高法律素質的警務人才。
參考文獻:
[1]熊安邦.公安本科院校國際法學教學改革初探[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0(1).
[2]王改萍.公安院校法學實踐課程改進探析[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
[3]古小松.中國—東盟知識讀本[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