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 同
總有一天,你的沉默也能具有殺傷力
文_劉 同
劉同,青年作者、媒體人,曾出版《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每個人都在與他人的相遇和告別中成為今天的自己。劉同細數自己一路走來的腳步,一一盤點給過自己正能量的人。

有讀者問:“同哥,《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本書中講述的每一個人看似都有不同的樣子,但每個人都是溫暖的、令人感動的。我好奇的是,你在生活中難道就沒有遇見過壞人嗎?”
壞人,什么叫壞人?我看著他提問的神情,想到過去,那時候所謂的“壞人”,現在看起來或許只能稱為“不那么善良”的人。
如果說好人帶給你的都是當時或事后回憶時的感動,“不那么善良”的人帶給你的就是當下隱忍的勇氣和堅持走下去的動力。
11年前,我進入電視臺娛樂節目組做實習生,每天的工作是給主持人打印稿件。中文系畢業的我,總是喜歡字斟句酌地修改稿件,主持人如果不按照稿子上寫的念,我就會很不識趣地說:“能不能按稿子上的來啊,有一個相同的韻腳,聽起來比較舒服。”
有一次,主持人去外地出差,空運了很多鮮花回來。錄制完當天的節目之后,主持人對大家說:“每個人都有禮物哦。”然后,主持人按工位一個一個送鮮花。對于剛開始工作的實習生來說,能被單位的前輩惦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偷偷留意,準備好自己要說的感謝詞。主持人開始給實習生發禮物,一個,兩個,離我越來越近。可是到了我這兒,主持人并未看我一眼,直接繞過我,給下一個實習生送禮物。我滿臉堆著笑容僵在那兒,感覺全世界都看著自己,卻找不到任何一個臺階給自己下。我甚至已經忘記自己是如何收拾書包,下班回宿舍的,只記得主持人經過我身邊時似笑非笑的表情。后來,同事對我說:“你是不是得罪主持人了?要不,找個機會道個歉?”
我并未道歉,只當任何事都沒有發生過。但是我知道,全節目組的同事都看出主持人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排斥我。我想過離開節目組,也想過道歉,但想得更多的是認真工作,絕不服軟,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存在于對方的視野。離開,不過是在賭氣,何必為了一個“不善良”的人而放棄自己喜歡的工作。
后來,實習結束,我順利地留在了節目組。工作兩年之后,我做了北漂。后來,我開始負責幾檔娛樂節目的制作。某一天,幾個朋友不約而同地給我打了電話,說有一位不錯的主持人要來北京發展,希望我看看簡歷,給一個面試的機會。對于好的主持人,我向來歡迎。我說好啊,趕緊給我簡歷。你們大概也猜到了,我收到的幾份簡歷是一樣的,都是當年那個排擠實習生的主持人的。
我都沒有仔細看簡歷,就直接給朋友們打電話,說對不起,我不能用這位主持人。他們都問為什么,我說不想解釋。
后來有人知道了其中的緣由,問我為什么不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大家,就說這個主持人欺負新人,不善良,不可用。我說:“說別人壞話的人,一定是因為他們的可信度不高,所以才用各種事例來證明。如果你是一個有信譽的人,適時保持沉默,就是對這個人最諷刺的評價。”
后來,在一些場合,遇見一些合作伙伴評論該主持人,我往往選擇閉口不談,或轉換話題,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立場。我跟我媽說過這個故事,我媽說:“這么多年過去了,你為什么還是放不下?”我想了想,說:“不是我放不下,這就是事情的發展。”
實習生最在意的就是被人忽略,一名正式員工不僅忽略實習生,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排擠他,如果當年我沒有扛住,如果這個人不是我,或許就會被迫改行,被迫放棄他喜歡的工作。我并未報復,只是在和對方同樣年紀的時候,我選擇了正面對抗而已。
因為被這樣傷害過,現在的我盡可能去關注每一位新人,哪怕有人犯了錯,都不能因此讓新人產生孤獨感。廣東有句俗語,叫“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誰都不能保證你瞧不起的新人未來會怎樣,你的鼓勵可能會幫助他們產生強大的自信,你的輕視可能會成為他成長中的陰影。
之前看了收視率超高的日本電視劇《半澤直樹》,主角半澤直樹有句經典臺詞,大意是:“我不惹你,你也別欺負我,否則不要怪我以后以牙還牙。”
我覺得倒不用以牙還牙,你只需要認真工作,當有資格對這個人發表看法時,保持令人尷尬的沉默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