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冰
從“10+1”到“10+6”,東博會邁向全球化
●陳麗冰
11國搭臺,19億人唱戲,60億人喝彩……作為國際性經貿交流盛會,中國—東盟博覽會自創辦以來就以“10+1”為依托,構建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大舞臺。11年來,通過不斷磨合與互補,中國與東盟已然成為了一個緊密的整體,“10+1>11”的力量也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釋放。不僅如此,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重要的今天,東博會還以“10+1”的整體形象,拉近了“中國—東盟”與世界的距離。
2013年,隨著中國、東盟與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西蘭、印度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RCEP)談判的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與區域外國家的經貿關系變得更為密切。中國—東盟博覽會秉承著慣有的開放姿態,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與區域外國家的合作關系,201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邀請一個東盟國家以外的RCEP成員國,擔任東博會的特邀貴賓國,以推動中國—東盟與區域外國家的合作關系。
繼2014年澳大利亞首任東博會的特邀貴賓國后,韓國作為RCEP成員國之一,將出任第12屆東博會的特邀貴賓國。據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介紹,韓國將派出高級別商務官員率團出席,舉辦相關活動,如舉辦韓國產品體驗活動、專場配對會,展出建筑材料韓國的特色商品;舉辦投資合作園桌會、產業園區招商大會等一系列投資促進活動,為中國—東盟國家與韓國企業擴大投資合作提供有效渠道和平臺;著重展示韓國在港口物流、旅游、文化、教育等優勢領域,并推動中國—東盟與韓國在這些領域的合作,為企業提供服務貿易的“富礦”等。
事實上,從首屆東博會開始,韓國的企業就積極參展,產品大到汽車,小到手機、化妝品等,都受到中國—東盟各國觀眾的歡迎。與此同時,韓國的商界也對中國—東盟博覽會表現出極大興趣,韓國進口商協會、韓國會展公司、韓國中小企業支援中心等機構組織企業參加了歷屆東博會,展示了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廣受歡迎的電子電器、建筑材料、
美容化妝品等韓國特色商品,簽署了一批合作項目。尤其是韓國忠清北道,不僅連續多年組團參展,還于會期主辦了韓國—中國貿易洽談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中國與韓國、東盟與韓國均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經濟互補性較強。目前,中韓自貿區已完成實質性談判,RCEP也有望在2015年完成談判。通過東博會,三方可以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互利共贏。而且,這也是東博會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必然要求。
面向全球開放的東博會不僅要為東盟產品擴大出口搭建平臺,同時也要成為中國—東盟以外的客商了解中國—東盟這個19億人口大市場的窗口,為東博會融入全球價值鏈提供機遇,要體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商機。
從首屆東博會起,東博會承辦方每年都組織日、韓、歐美國家的萬余名采購商到會采購,其中包括沃爾瑪等世界知名的跨國采購商。與此同時,美國、法國、西班牙和孟加拉國等國的采購商也紛紛直接向東博會秘書處報名參會。
近年來,法國北伊澤爾省工商會、法國馬恩河谷省更是連續幾屆組團參展。世界銀行負責人、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世貿組織總干事等也先后出席東博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第11屆東博會首次迎來世貿組織(WTO)和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ITC)這兩位重磅支持者,得到這兩大機構在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建立完整和永久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推進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發展貿易的建議與經驗指導,加速東博會由服務區域化貿易一體化向服務全球化貿易一體化邁進。
不僅如此,據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介紹,第12屆東博會期間,世界貿易組織將舉辦WTO成立20周年高級研討會,彰顯東博會在推動中國和東盟深化合作、融入亞洲和全球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
“服務中國,服務東盟,面向全球”,正如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宗旨所體現的,11年來,東博會以開放的姿態、寬廣的視野,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45萬名客商參展參會,同時也讓東博會的全球化觀念不斷得到放大和升華。
■(摘自《中國-東盟博覽》雜志)(編輯/王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