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峰(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杭州 310053)
?
試論警務實戰訓練的概念
倪峰(浙江警察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 要:當前我國警務實戰訓練是警察教育訓練的組成部分,從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訓練條令》來看,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和時間在培訓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充分說明警警務實戰訓練在警察訓練體系中的地位。筆者從警務實戰的內涵和本質出發,對當前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及相互關系進行探討,分析警務實戰訓練的特點及分類,對警務實戰訓練的概念進行界定。該文重視警務實戰訓練的內涵及外延關系,以期為警務實戰訓練的理論研究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警務實戰訓練條令內涵分類概念
警務實戰訓練作為民警從事維護社會治安、確保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工作,一直受到各級公安機關的積極重視。警務實戰訓練是提高人民警察預防、制止違法犯罪行為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培養警察依法、安全、高效地完成執法任務能力的教育過程,是公安機關開展崗位大練兵的重要內容之一。警務實戰訓練的實踐工作與理論研究是密切相關的,理論研究的滯后將直接造成訓練中抓不住警察職業能力的核心需求,訓練中扣不住實戰對抗重點,難以把握警務實戰訓練的方向。但目前研究警務實戰訓練的有關人員,因視角、理念、平臺等方面存在差異,對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及本質特點的界定有所不同,至今“警務實戰訓練”概念都沒有一個學術上的統一,因此警務實戰訓練的理論研究是一永恒的課題。該文通過演繹推理、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我國警務實戰訓練的內涵和本質特點進行分析,理清當前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分類和運用范圍,以期從宏觀視角為警察實戰訓練的理論研究提供些許參考。
進入21世紀,隨著新時期公安工作對警察職業能力的新要求,警察教育與訓練工作的發展翻開了新篇章,警務實戰訓練因呈現出極其鮮明的實戰特色而使其公安學科屬性明顯。2001年6月公安部在吉林召開了“全國公安機關警務技能訓練工作會議”,2002年公安部政治部在《公安教育發展“十五”規劃》中將“警務技能開發訓練工程”列入公安教育發展的四項重點工程之一,2002年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實戰基礎訓練大綱》,警務實戰訓練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警務實戰訓練以一門獨立的學科初顯雛形練,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當前,我國警務實戰訓練是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以提高公安警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增強民警警務實戰能力為目標,以貼近實戰對抗、貼近基層、貼近民警需求為重點,追求警務實戰訓練內容職業化、訓練方法多元化,逐步向強對抗、多層次、高效能和綜合化方向發展。新修訂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訓練條令》(以下簡稱《訓練條令》)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訓練條令》緊緊圍繞公安部關于民警訓練工作的“四項建設”總要求,突出了民警訓練工作的實戰性、體系性、職業性、簡單實用性,推動公安教育訓練工作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全面提升公安隊伍實戰能力。
1.1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分析
根據《訓練條令》中第三章訓練任務的要求:入警訓練內容包含基礎警務實戰技能和體能;專業訓練內容包含單警裝備使用、槍支基本操作、槍支實彈射擊、徒手攻防技能、體能達標訓練;發展訓練內容包含實戰案例教學等。而綜合公安部下發的部編《實戰基礎訓練教程(試行)》《警務實戰基礎訓練教程(2006年版)》《公安民警警械武器使用訓練教程(試行)》等教材及《公安民警警械武器使用訓練大綱與考核標準(試行)》,可以得出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體能達標訓練;警務實戰理念;徒手防衛與控制;手銬、警繩、警棍的使用;搜身帶離技術;武器的使用;無線通信聯絡與警察手語;現場急救技術;戰術基礎動作訓練;對嫌疑人的盤查等 。
1.2警務實戰訓練的體系構成
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警務實戰訓練理論研究者針對警務實戰訓練內容的各方面進行研究討論,結合研究成果,將警務實戰訓練內容總體比較認同歸納為體能類、技能類和戰術類訓練幾大類別,但在具體內容闡述及項目建構上仍有不同認識。該文將公安民警訓練規律和執法特點作為依據,兼顧警務實戰訓練內容的延續性、系統性、差異性特點,把警務實戰訓練內容體系分為警務體能類、對抗理念類、對抗技能類、對抗戰術類、對抗模擬實戰類4大類。因為警務實戰訓練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民警在對抗執法過程中“如何選用控制等級及程序”(警務實戰理念),“控制技能會不會”(警務技能),“控制效果怎么樣”(警務體能、警務戰術)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賴于各項訓練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各內容相互之間聯系結合的情況。
基于警務實戰訓練的體系構成,通過綜合分析警務實戰訓練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不難得出:警務實戰訓練就是全面提高警察對抗控制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警務實戰技能運用能力、臨戰應急處置能力;是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人權保障為前提,以理性、公正、規范為要求的特殊職業的綜合性訓練。因此警務實戰訓練有三大特點:對抗性、依法性、綜合性。
2.1對抗性
警察在社會中主要有3種基本職能:維持秩序、提供服務及執行法律。除提供服務外,公安民警在維持秩序和執行法律的實戰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對抗”,近年來,在我國暴力襲警也不斷發生,據公安部統計,2010年至2014年,公安民警(含公安現役官兵)因公傷亡22870人,其中,民警因公犧牲2129人,因公負傷20741人。這些都體現了執法過程的對抗性特點,而且警務執法活動是社會領域最復雜最尖銳的對抗形式之一。“對抗”的形式有武力與非武力對抗,表現有顯性的,即表現為體能、技能的對抗,同時還有隱性的,心理、智謀、戰術上的對抗。許多警務活動中直觀上確實難以判斷它的危險性,也很難辨別對抗性的等級,公安民警在執行法律和維持秩序的實戰過程不僅靠說服、命令、勸解等控制方法,還需要利用武力控制手段克服任何對抗。只有在警務實戰訓練中牢固樹立安全理念,強化對抗的心理和行為準備,訓練警察自我防范的技能、方法,才能確保執法的安全和效率。
警務執法是對抗性的實踐活動,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和方法都必須結合警務執法的現實。警務實戰訓練必須貼近警務執法對抗的工作實際,緊扣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符合警察職業的培養要求。因此,警務實戰訓練不是單純的理念灌輸、技能教習、戰術演練,而應著重培養民警從事對抗性執法活動的能力,是一種職業教育活動,其內容、方法和手段都必須貼近實戰、符合對抗性執法活動的特點。
2.2依法性
警務實戰的過程即警察完成執法、維持秩序任務時對抗控制的工程。公安民警執法本身必須是符合規范的執法程序及操作程序,警務實戰的依法性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執法程序規范化。即執法程序要嚴格按照《人民警察法》《刑訴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等法律、法規。二是操作程序規范化。即進行預防控制犯罪、維持社會秩序等警務活動時操作程序需規范化;執法過程中不能重實體法、輕程序法,認為只要執法行為實際效果合法而不注重按法定程序辦。執法行動是在法律法規授權下開展的,警務實戰訓練就是對抗性執法訓練,警務實戰訓練也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同樣的,警務實戰訓練的方法也必須依法,強調法律意識,結合法律程序。警務實戰訓練的依法性決定了警務實戰訓練的規范性,警務實戰訓練的內容、模式、考核標準都要規范,訓練的內容要做到法律程序合法、行為程序合法和執法行為合法,在訓練中使用的每一種方法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能只學技能、只講動作而不結合法規、不講法律依據;公安民警對執法規范與實踐的改變和反饋對訓練規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總體來說,訓練規范在一定條件內對于警務實戰訓練活動應該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規范。
警務實戰執法行動的依法性不僅僅是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且要求警察真正樹立人權與公民權利神圣不可侵犯,人民權力至上,人民意志與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執法行動中遭遇對抗使用強制手段應當根據執法行動的性質、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及警情敏感性等綜合因素,采取合適、合法、合情的對抗控制手段進行處理。警務實戰訓練要建立人權為本、執法為民的理念,增強人權保障觀念,只有這樣,警務實戰訓練才能提高警察依法、安全、有效地完成對抗性控制的能力,達到真正的警察職業目的。
2.3綜合性
警務實戰訓練是基于實戰對抗為目標,銜接結合體能、對抗技能、對抗戰術等各項訓練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警務實戰訓練內容之所以成為一個體系,就在于其各項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缺一不可。警務實戰訓練它包括警察體能訓練、對抗技能訓練、對抗務戰術訓練及對抗實戰模擬訓練。警務實戰訓練不能強調各科目的獨立性,不能體能訓練脫離技能,技能訓練脫離戰術,戰術訓練脫離法律法規,實戰模擬對抗訓練脫離心理行為訓練等。警務實戰訓練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民警在實戰執法過程中會不會技能,會的技能敢不敢用,怎樣去用、效果怎么樣。警務實戰訓練要由“點”到“面”,以“面”成“塊”,以“模塊”為主,兼顧各項訓練“模塊”的邏輯結構情況以及相互之間的銜接結合,形成一個完整體系。警察與執法對象的對抗往往是突發的、多變,其形式也是千變萬化,既有體能的對抗,同時也有技能、戰術的對抗,但警察執法對抗都包含或隱含心理的對抗,因此警察心理訓練是警務實戰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響制約著警察的身體、技術、戰術水平的改善和發揮。警察心理訓練可促進訓練者心理過程的不斷完善,使訓練者心理狀態能適應警務實戰對抗的要求,獲得高水平的抗壓心理承受能力,并形成警察職業所需要的良好個性品質。另外,警察心理訓練需要貫穿于整個警務實戰訓練之中,如體能訓練中力量、耐力、抗干擾、抗寒抗熱等訓練需要融合意志力和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的訓練;技能訓練中的武器使用、徒手控制、水中救護、野外生存、險情處理以及戰術訓練中的盤查、緝捕、解救人質、群體性事件處理等,這些都要融合注意力訓練及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訓練。警務實戰訓練不僅僅是組織實施體能訓練、技能訓練、戰術訓練的指導,更多的是以實戰對抗為目的,結合模擬實戰要求進行模擬對抗訓練,而專門的心理訓練可以促進各項訓練內容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因此,警務實戰訓練必須將心理訓練融入到警務實戰訓練的體系中,進行警察心理訓練的指導,達到警務實戰訓練體系的綜合運轉,這是警務實戰訓練的職業特點。
3.1警務實戰的概念
所謂警務,即警察事務。警察履行警察職責,完成警察任務的行為。1995年2月28日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是一個大概念。而根據當前我國新修訂的《訓練條令》中的警務實戰訓練任務,警務實戰的外延界定主要是指執行法律和維持社會秩序時遭遇的對抗控制。因此,警務實戰可表述為:是指警察依法以查、控、緝等對抗性形式執行警察事務的實踐活動,即對抗性執法。
3.2警務實戰訓練的概念
綜合當前我國警務實戰訓練的體系構架(內容外延)、本質特點(內涵),因此,本文定位的警務實戰訓練概念為:以提高警察依法、安全、有效的對抗性執法能力為目的,學習掌握對抗性執法中處置的基本程序、方法及相關的身體技能訓練。警務實戰訓練的核心,即培養警察依法、安全、有效地完成對抗性執法任務能力。內容包括警務實戰理念的培養、警察體能訓練、警察對抗技能訓練、警察對抗戰術訓練、警察對抗模擬實戰訓練及臨戰心理訓練等。
參考文獻
[1]商千里,我國警務實戰訓練的現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1):186-187.
[2]胥京川.對構建警務實戰訓練質量評估體系的思考[J].警察實戰訓練研究,2011(2):20-23.
[3]佘軍奇.當前公安機關警務實戰訓練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3(5):7-11.
[4]佘軍奇.警務實戰訓練現狀分析與思考[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7(2):89-9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053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9(b)-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