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劍輝(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體藝部體育教研室 浙江杭州 310018)
?
高職體育教學強化職業體能的對策分析
湯劍輝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體藝部體育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以強化職業體能為突破口,開展與學生未來職業相關的身體保健理論與身體素質訓練教學,實現體育教學目的的同時,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還能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結合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經驗,該文提出了強化職業體能的幾條實施途徑,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服務于學校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強化職業體能對策分析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職業分工的不斷細化對不同崗位的職業人有不同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簡稱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的高等階段。其人才培養目標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企業崗位對個人素質要求高,工作環境相對艱辛,因此對學生的身體體能有一定甚至專門的要求。體育課程是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滿足適合職業的體能要求,同時能夠掌握一些對職業病的預防與治理知識,提高終身鍛煉身體的意識,對職業體能的強化培養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重點研究課題。
1.1體能與職業體能
體能是指人體各部位或各系統的機能在體育活動中反應出的應變能力。包括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和平衡性、柔韌性、協調性、敏捷性等基本身體素質,以及人體基本活動的一些能力,比如走、跑、跳、投、攀、爬、懸垂與支撐等。
在《體育詞典》中曾有這樣的描述:“身體素質是人體活動的一種能力。指人體在運動、勞動和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機能能力。”這樣的定義明確表示出身體素質不單指人體運動的機能能力,也是人體勞動和生活的機能能力。
職業體能就是指與職業相關的身體素質以及適應艱苦勞動環境的耐受能力,是經過一定的工作實踐后所需具備的身體活動能力及適應能力。
1.2職業體能教育
毫無疑問,重視體育鍛煉對提高身體機能有很好的效果。身體素質好的同學往往不太容易生病,對工作的適應性強,能夠目標明確、精力充沛、意志堅定地完成任務。但并不是身體素質好就一定能適應職業需要,絕對提高勞動生產率。不同的職業往往需要職業人具備相應的職業體適能,例如游泳、救護能力、防衛格斗、平衡支撐等特殊能力。
目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出現“下滑”現象,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職業人,其體育教學以強化學生的職業體能為突破口,將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
職業體能教育,要求教師和學生本人都應考慮未來職業所需的基本身體素質和特殊職業要求,體育教研室要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職業體能需求分析,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資源,開發出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主,強化職業體能訓練為鋪,符合學生專業要求的體育課程。“職業體能”的概念早已被提出,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大力發展高職教育,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工作者更加需要設計出不同于本科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職業體能課程。
2.1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高職體育教學為提高勞動者的身體素質,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其目標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從而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健康的體魄是青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要培養學生終身運動、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興趣,同時強化職業體能訓練,使其成為高素質勞動者。
2.2提前掌握職業所需技能
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與普通高校差別并不大,主要是增強學生體質,并不考慮學生今后職業技術特點的需要。像酒店服務員需要一定的平衡能力等;空中乘務員應具備游泳及救護能力等;安檢工作者需掌握一些格斗防御技巧等。因此,更新體育教學觀念,將職業體能教育融入體育課程改革,充實完善對學生今后職業發展有益的體育知識、體能技巧儲備,讓學生在提前具備職業所需體能的同時掌握職業所需技能。
2.3加強職業工作適應能力
針對職業技能要求進行特殊的身體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建筑專業的學生通常需要適應嚴寒酷暑的戶外工作;電子專業的學生要能夠適應枯燥單調的流水線作業;會展專業的學生需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和應付突發事件的充足精力。學校體育是職業人獲得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發源地,尤其對于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對他們進行必要的職業體能訓練,能提高專業技能的學習質量,加強職業工作的適應能力。
2.4凸顯高職體育教學特色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包含了高等體育教育和職業體育教育的雙重屬性。要求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能讓學生充分獲得對今后職業工作發展有益的體育知識、身體體能、特殊技能儲備。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在吸收本科院校體育教學設計的基礎上,以強化學生職業體能為核心,構建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有利于凸顯高職體育教學特色。
3.1加強職業保健理論講授
常規的體育理論課對學生今后職業發展幫助并不大,而職業保健課則與學生自身健康密切相關。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運動保健、關節放松、職業疾病等相關知識。從錯誤的辦公、勞動姿勢示范來引導學生認識有哪些易犯的職業病,了解如何預防、緩解、保健,激發學生經常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動力。通過理論知識的深入,使學生今后能夠清楚如何緩解職業疲勞,掌握針對自己從事職業進行保健鍛煉的方法,并審查自身是否需要進行體能訓練,能為自己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控制好訓練強度,最終目標是為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3.2增強職業體能特色教學
職業體能特色教學大致包括職業保健、特殊技能和職業病預防三大方面。
職業保健課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終身體育鍛煉為目標設置,教學內容可以選擇輕松易學、方便開展的身體保健操、椅子操、啦啦操、瑜伽練習、傳統武術或太極拳套路等,運動量和運動幅度不至于過大,呼吸與動作自然配合,使全身既協調又完整,身體各部分都得到均勻發展。
除了常規體育課能學到的游泳技能,還應根據專業不同開設水上救援、攀巖、防衛與控制等特殊技能課,滿足學生今后職業發展的需要,增強就業優勢。
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職業病的認識具有一定的差異,例如:靜坐類、久站類、變姿類、操作類等,根據不同職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傳授預防和治療職業病的相關知識,同時對鍛煉的方法分專業進行相應的職業體能訓練課。
3.3突出職業體能素質訓練
職業體能身體素質的教學中,首先要突出“輔助性”原則,職業對身體力量有要求可以多進行引體向上、俯臥撐、負重跑等訓練;對平衡性有要求可以進行簡單的體操練習;對反應速度有要求,可以進行格斗武術學習;若對耐心有要求則可多打太極拳靜心。其次要突出“預防性”原則,靜坐類工作需要經常起身做椅子操以防頸椎、脊柱、腰椎疲勞;久站類工作應經常慢跑以加快下肢血液循環;變姿類和操作類工作則要突出“恢復性”原則,可選擇散步、按摩、瑜伽等促使神經疲勞的消除。
3.4重視課外體育活動建設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的職業體能得到充分的鍛煉,還要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意識,引導學生認識鍛煉對身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學習職業體能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地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更好地提高職業體能。
學校也應大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結合專業特點成立各類體育社團,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早操,開展“撕名牌”等趣味游戲和各種體育競賽,建立健全校運動隊,充分活躍學校的體育運動氛圍,做到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
3.5改革體育成績考核方法
傳統體育教學的成績評定一般采用平時到課率、理論知識結合技能考核成績按比例綜合評定,其中技能考核成績所占比例較高。這種成績評定法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很有優勢,卻對先天身體條件不足,上課刻苦認真的同學不公平。因此,教師更應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出勤、課外體育活動等,技能考核方式增加趣味性和靈活性,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考核職業體能相關技能。
高職體育教學中強化職業體能可以在完成體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掌握與職業相關的體育保健方法,對職業病的認識更加完善,讓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高職院校依托專業、立足行業,構建出以強化職業體能為突破口的體育課程體系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將高職學生所學專業與體能訓練結合起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素質,為企業培養出身體強健的高水平優秀員工。
參考文獻
[1]胡振浩.高職體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
[2]吳慧倩.突出職業特色是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8(3):110-112.
[3]王玉擴,陳慶合,李會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7):960-961,964.
[4]范素萍,曾文波,郭廣輝.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探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2):122-124.
[5]林桂池.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9(1):71-73.
[6]吳龍,何健,汪德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19(5):118-119,122.
[7]陳捷,邱新宇.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探討[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88-89.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079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9(b)-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