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會(許昌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
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研究①
董亞會
(許昌學院體育學院河南許昌461000)
摘 要:如何成功推進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政府為主導作用,積極推動和大力發展社會參與為主體的新模式,進而加快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是當今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的問題。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專家訪談法對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公共體育服務的管理政策管理分工不明確,可操作性差,落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不能達到公眾的滿意。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積極性不高,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供應緊張、已有健身設施不符合公共需求所產生的閑置、健身器材的損壞未能及時替換出現的浪費和安全隱患、缺乏系統管理造成體育健身指導的混亂、缺乏政府有效扶持和引導是造成的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意識薄弱及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迅速發展和完善,以及社會公共體育文化服務建設的日益推進和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社會公民切身感受到公共體育服務對自身生活所帶來的巨大益處。為了促進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國家也在不斷探索和尋求新的發展途徑,針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所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也經歷了由簡單到具體,由單一到全面,由理論不斷延伸到實踐的路徑?!吨泄仓醒腙P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政府的職能重在服務,指明了政府要支持和引導一切社會性組織積極參與公共體育服務,這不僅明確了社會組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和合法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能夠充分體現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感。這些不僅反映了國家對社會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強,更說明未來公共體育的發展歷程中,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相對其他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具有較大差距,而且與本市經濟的發展相比較也呈現出不均衡發展的事實,因此對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進行調查,了解社會力量參與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的形式、途徑現狀以及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從而針對問題提出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的對策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致力于提高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1.1研究對象
以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和全文數據庫對關于我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和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進行資料查詢和搜集,旨在為該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借鑒和指導。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該文研究的需要,針對許昌市社會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制定相關問題并設計問卷,隨機對許昌市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問卷286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5%。
1.2.3數理統計法
通過數理統計軟件對所調查結果進行數理統計處理和分析。
1.2.4訪談法
根據該文研究的需要,對許昌市部分社區居委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有關責任人以及許昌市市民針對許昌市體育活動的開展和公共體育服務等情況進行走訪和交流。
2.1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公共體育服務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在實踐中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與社會公民對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矛盾日漸突出。近年來許昌市的經濟發展已經從快速發展階段逐漸趨于平穩發展階段,隨著經濟的不斷繁榮,政府對公共文化建設方面和環境改善方面尤為重視,例如大力建設能夠彰顯許昌文化的各種小公園以及為不斷鞏固“國家十大森林城市”地位所建設的“千畝游園”等等,不可否認政府在發展公共文化的同時帶動了公共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例如千畝游園和各種小公園為人民茶余飯后的健身提供了場地的便利,但是現實發展表明,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仍然較落后并且存在較多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得知,許昌市居民對公共體育服務非常滿意的為0人,滿意的占11.1%,一般的占28.3%,不滿意的占41.9%,表示非常不滿意的占18.5%。通過進一步的訪談和實地調查得知,許昌市為居民提供的健身場地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首先市區能夠供人們自娛自樂的小廣場較多,但是符合正規的廣場舞場地則少之又少,而且深受人們喜愛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籃球場地更是罕見,尤其是老城區此現象有位凸顯。晚間在公路兩邊人行道上跳廣場舞的現象早已不為鮮見,不僅影響交通甚至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其次健身器材較少、臟亂、損壞、利用率低、缺乏使用指導也是造成居民不滿意的原因。近年來隨著健身路徑中健身器材的無人維護保養、長時間的磨損、人們使用過程中愛護意識薄弱造成的損壞等因素,很多以往健身路徑的作用已經處于失靈狀態,新的又未能及時替補造成公共體育服務中健身路徑的作用大打折扣;再次,健身指導員的配備和管理也較為混亂,通過調查走訪得知部分社區有意向配備社區體育指導員但至今仍未落實,一部分社區配備有固定的健身指導員,但早已名存實亡,對具體的監管制度更是模棱兩可,介于此許昌市居民對體育指導服務的滿意程度可想而知。
2.2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
社會力量指政府和體育事業單位(體育局等國有體育組織)以外的組織和個人,包括企業、社會團體等不直接承擔公共體育服務職能的其他事業單位或自營單位的組織或個體。根據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得知,88.7%的居民并不了解“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概念,11.3%居民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在對居民進行進一步解釋后,就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滿意度調查中得知,非常不滿意的占總數的32.5%,不滿意的人數占總數的47.5%,一般的占16.2%,滿意的占3.8%,非常滿意的人數為0。從調查數據得知,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效果不容樂觀。公共體育服務所面對的對象是群眾,一切發展和服務皆要圍繞群眾所開展,因此群眾對其的認知和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實踐意義。政府和體育局等分管公共體育服務的分工不明確,管理政策不清晰可操作性差,落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不能達到公眾的滿意,體育場地設施供應緊張、已有健身設施不符合公共需求產生的閑置、健身器材的損壞未能及時替換出現的浪費和安全隱患、缺乏系統管理造成體育健身指導的混亂、缺乏政府有效扶持和引導造成的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意識薄弱。目前許昌市政府和體育局分管部門的角色主要以提供一定的財力支持和相關政策引導為主,公共體育服務的落實能力不強,體育協會職能分管不清的現象突出,其他自發組織的社會體育團體主體地位較弱,進而無法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盡其所能充分發揮其組織帶動功能,久而久之不僅會削弱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積極性和耐心,重要的是這種局面直接會影響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質量、效率以及公共對其的滿意度。由于群眾受教育層次和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組織水平和意識相對較低,居民大多屬于自發組織參與健身體育活動,凝聚力較差,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這種現象也是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
2.3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3.1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意識不強和參與動因不足
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現階段已經建立起運行體制,相較于公共體育服務體制的發展,社會力量參與還顯薄弱,沒有形成社會力量踴躍參與的氛圍。從企業和民間資金參與社會公共體育服務來看,企業非常樂于幫助所在轄區解決公共體育的資金問題,但這種資金的投入往往是“活動”式的沒有建立長效幫扶機制;而社會體育團體參與的社會體育服務往往是自身社團常年從事的體育項目,雖然有自身的運營機制,但是局限于本項目的愛好者之間服務于社會體育意識淡??;從社區居民參與情況來看,社區居民少部分有主動參與公共體育服務,但是大多數社區居民往往是“活動”式的接受體育服務,沒有主動訴求參與意識缺乏。
2.3.2政府職能定位不清晰,政策支持不明確,參與渠道不暢
社區體育設施的建設已經基本滿足部分社區居民的需要,但是除去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經費,公共體育維護及服務資金相對較少而且常被挪用。致使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難以長期開展,體育設施維護不足。所以,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充分了解公共體育服務特點,履行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相關制度,加大對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的投入與監管,結合已有優勢發展許昌特色公共體育服務體制。真正建立起企業民間資金與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與社會體育團體的聯系“橋梁”。使公共體育服務在得到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的同時,建立起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長效渠道,服務于人民對于公共體育服務的訴求。
2.3.3缺乏有效的評估和監督機制
建立健全許昌市公共體育服務體制引入競爭模式,政府主動放權加大監管。完善體育服務標準化管理制度,使社區居民自主選擇,倒推政府管理部門滿足民眾需求。同時引入社會成功模式,讓社會力量以自身熟悉的模式投入到公共體育服務當中去,以規范公平的環境建立起多機構平等競爭的局面。同時建立與之匹配的監管體制,將政府相關部門、企事業、社會體育團體引入到監管體系當中去,形成公平的運營監管體制。
參考文獻
[1]劉崢,唐炎,倪鵬.社會性體育組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模式、機制與啟示——基于郎溪縣籃球協會的案例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5,51(1):96-103.
[2]曹可強,蘭自力.論公眾參與政府公共體育服務的決策[J].體育學刊,2012,19(6):31-34.
[3]劉明生,李建國.城市社會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困境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53-56.
作者簡介:董亞會(1986—),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課題來源:①許昌市社科聯課題,“新常態”背景下許昌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研究。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129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9(b)-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