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剛(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 300381)
對當前高?;@球教學的幾點思考
張小剛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300381)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高?;@球教學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得到凸顯。就目前來看,籃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團隊精神,對于增強在校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從世界籃球教學的大趨勢來看,已經不僅僅講求速度,更關注智力和綜合能力的開發和提高,而當前籃球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必須要在今后的籃球教學中逐步加以解決。下面針對目前籃球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和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具體說明。
關鍵詞:籃球教學思考作用
學生想要健康成長,運動成為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積極參與籃球比賽能夠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與此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的意志得到提升。籃球比賽由多人共同參與,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夠獲得勝利,因此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是一種提升。以往的籃球比賽對于速度和力量有一定的要求,現在更為關注科研、智力以及綜合素質。高等院校當中具有人力資源優勢以及學科交叉的優勢,同時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能夠大力促進籃球運動的發展,有效培養體育籃球人才。
1.1籃球教學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籃球運動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需要雙方在環境、距離等諸多要求下開展對抗。整個運動當中需要涉及跑、跳、拋、擲等具體動作。在籃球運動當中,學生除了達到基本的鍛煉身體的目的以外,還可以增強彈跳能力和身體耐力以及各個方面的協調能力。學生的身體素質在籃球運動當中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1.2籃球教學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和體育文化素質的提高
籃球運動屬于競技型的體育運動,學生通過平時的籃球訓練能夠更為深刻的認識到比賽的技巧,增強心理的承受能力?;@球教學當中需要讓學生了解具體賽場的各項規則,設置一定的比賽強度,讓學生的意志力不斷提升。對于學生意志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的人生和職業發展更為順利。教師進行籃球教學,不僅需要傳授理論層面的知識,還需要積極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更為關注和熱愛體育運動,最終達到弘揚籃球文化的根本目的。
1.3籃球教學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正常的籃球教學當中應該設置多種多樣的運動,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當中明確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的意義,最終形成理想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通過籃球教學能夠讓學生學習籃球知識,提升意志力,未來能夠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服務,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學生通過籃球運動能夠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走入社會以后更能融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達到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
2.1過分強調單向教學模式
目前國內的體育界當中,一直使用運動訓練理論來當作體育教學理論,籃球教學自然也是一樣。對于講解和示范過于關注,重復進行大量的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學生一味模仿教師,重復進行練習,難免最終失去了理想的教學氛圍。傳統固有的教學方法會壓制學生的獨立性,進而影響他們的成長。雖然體育教學看上去組織的不錯,但是實際的效果卻無法達到。
2.2過于偏重認知過程,不利于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傳統的籃球教學由于沿用固有的理論系統進行教學,因為對于整個認知過程比較關注,并沒有真正涉及技術教學,相應的智能訓練、競爭合作、創新能力的培養自然存在不足。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動作技巧的同時富有自身的創造力,能夠針對具體不太的情況進行積極應變。如果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籃球技巧,并且有效加以利用,針對高度的練習不斷探索,那么教學效果肯定理想。而以往的籃球教學模式則難以達到這些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當中的籃球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使用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沒有將學生作為整個活動的中心。最近幾年開始興起三種教學模式,在高校的籃球教學當中加以應用以后,能夠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3.1領會式籃球教學模式
領會教學法屬于目前籃球教學當中的重大改革,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開始關注,而不僅僅只是強調動作的基本技巧。項目介紹、比賽概述、戰術意識培養、瞬時決斷能力訓練、技巧演示、動作完成等六個循環往復部分組成了整個領會式教學方法。領會教學法1982年由英國洛夫堡大學的兩位教授賓嘉和霍普率先提出,最為根本的思想就是將球類運動的特性和戰術意識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領會式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明確項目的特征然后進行技能的學習,最終才是進行訓練。第二,關注戰術意識,整個教學當中將戰術意識貫穿始終,突出戰術意識。第三,運動的技術需要予以明確,有些枝節性的技術可以忽略。第四,比賽的形式需要知曉,讓學生能夠不斷理解比賽當中采用的具體戰術,并且嘗試著進行比賽,對比賽進行全面的總結。領會式教學方法讓教師從以往的教學觀念中擺脫出來,讓學生成為整個活動的中心。整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有所變化,教師不再對教學進行控制,而是關注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籃球運動的目的性大大增強。
3.2小團體式籃球教學模式
學生通過日常的學習,希望在整個過程當中能夠結交朋友、討論問題并且交流情感,這一切的訴求其實就是未來社會性的需求。實際教學效果如何,并不完全取決于教師,同伴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學氣氛良好,教學方法得當,那么會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何為“小團體”籃球教學模式,就是把學生自由組合,分成N個學習小組。各個小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運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團體之間都可以開展。不管何種形式的互動,都可以讓學生不斷成長,學習效果真正實現。小團體籃球教學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意愿進行組合和選擇。開展小團體教學,首先需要明確分組內的角色。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能力進行細分,并且選擇組內的小組長,在整個小組內達到領導核心作用。每一個小組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固有場地,定期進行學習,成為
一個小團體。其次,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明確共同的目標能夠讓整個團隊凝聚士氣,整個團隊朝著目標努力,最大程度調動積極性。當然團隊教學目標不能過分高遠,需要切實可行,真正可以落實。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小團隊當中確立三級目標,具體包括總體目標、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作為小團體當中的學生,應該嚴格按照指定的目標去加強鍛煉,去真正實現。學生在實現了個人目標以后,進而實現小組的目標,等到小組目標實現,然后進而實現總體目標。之所以制定三級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對目標清晰。最后需要加強激勵,想要提升教學的效果,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反饋來了解學生的需求,加強溝通,教師和學生都在此過程當中明確不足,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升。
3.3嘗試式籃球教學模式
嘗試式的教學模式與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更為注重主動性去進行積極探索。
嘗試式的教學根本思想就是讓學生勇于進行嘗試,在嘗試當中收獲成功,并且不斷創新。學生先行進行嘗試,然后教師針對問題進行指導。學生先行進行練習,然后教師針對性的開始講解。學生在嘗試以后能夠明確自身的不足,然后更為認真地聽取教師的講解。嘗試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都有所關注。整個教學模式涵蓋了幾個方面,包括準備練習;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性練習。嘗試式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初學者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不僅能夠快速掌握基本技能,還可以對技術概念有所了解,達到理想的效果。整個過程當中教師作為主導,而學生則是主體,深入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為樂意參與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調動。開展嘗試式籃球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初學者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未來能夠保持持續的熱情投入到籃球運動學習當中。
參考文獻
[1]黃明舉,趙芳.從休閑體育的視角談普通高?;@球教學的改革[J].浙江體育科學,2008(5):35-37,51.
[2]閆蕾宇.我國高等院?;@球教學改革初探[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113-114.
[3]吳秀蓮.高?;@球教學改革影響因素及發展趨勢探索[J].改革與開放,2011(8):156-157.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