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江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旅游:促進積極老齡化的功能探討
楊雙江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當前的養老形勢需要我們轉變思維,將養老模式從“被動”向“主動”轉變,這也正是積極老齡化的題中之意。旅游活動是一種大眾化的社會活動,旅游活動具有社會融入、提高社會福祉并促進參與者個人發展的內在價值,這些價值與積極老齡化的要求有相通之處。老年人參與旅游活動,為老年人的積極老齡化提供一種“主動”的方式和途徑的借鑒。
積極老齡化;老年人;參與;旅游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世紀(鄔滄萍,杜鵬 et al.1999),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底,我國超過60歲老年人的總數已超過1.94億。調查顯示,我國90%的老年人希望能在家養老(余甜、薛群慧,2014),但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家庭模式的轉型稀釋了我國傳統家庭養老的能力。基于此,對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刻不容緩。相對與嚴峻的養老壓力,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發展良好:六普數據表明,健康老人占43.82%,基本健康老人占39.33%。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個人自我意識也不斷得到釋放和覺醒,現代通信和廣播傳媒的發展,使新思想和新文化更容易得到接納,這種社會文化的變遷也必然會將老年人從傳統的“被動養老”中解放出來,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是老年人主動養老的轉變基礎。旅游休閑作為現代社會一種普片存在的社會活動,具有社會融入、提高社會福祉并促進參與者個人發展的內在價值,這些價值與積極老齡化的要求有相通之處,因此旅游活動可以作為老年人主動參與養老的一種有效形式。
1、積極老齡化概念
2002年聯合國《馬德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針對老齡化問題制定該計劃,把老齡化問題納入全球議程并提出了三項優先安排:老年人發展、促進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確保有利的和支助性環境??梢愿爬閰⑴c、健康、保障三個方面。其目標在于確保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夠有保障、有尊嚴的步入老年,并作為享有充分權利的公民參與其社會?!缎袆佑媱潯吩诖_立優先安排的基礎上,將建構適合老年人社會行動的環境,賦予老年人行動的權利以及發展老年人的能力確認為行動建議。
2、參與是積極老齡化的核心
從積極老齡化理論層次的三項優先安排來說,參與占據主要地位,我國學者的研究中將“參與”作為積極老齡化的精髓和核心,也視此為應對我國社會老齡化發展的有效工具(劉頌,2006,李宗華,2009)。實踐層面上,學者們在研究老年參與與積極老齡化時,也將參與看做是老年階段必須要保持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下,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以保持正常的社會交往和社會認同(王彥斌、許衛高,2014)。這種與中年生活類似的生活方式,能幫助老年人順利度過從工作狀態到退休狀態的過渡,不管是一般的家務、公益性活動或者旅游活動,都為老年人提供了維持自我概念的角色支持和社會認可,對老年人來說,是具有生理和心理價值的。
可見,老年人參與對積極老齡化的核心價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老年人主動參與社會活動,是老年人形成新的社會關系途徑,而社會關系是社會融入的基礎。二、老年人參與是保障老年人發展權利和社會生活能力的基礎。
旅游活動具有社會性、能動性、持續性、反思性、交互性等特征,因此是屬于社會融入性質的社會互動過程(陳成文、孫嘉悅,2012)。旅游活動的參與價值體現在旅游學關于社會/福利旅游的研究中。社會/福利旅游的價值研究從社會公平、正義和人人享有旅游權利出發,以社會資本和家庭資本為中間橋梁,從旅游中的學習過程論證旅游活動具有增加家庭資本、社會資本,提高自信心、社會接觸并能改變參與者看問題的角度(lynn minnaert,Robert maitland,graham miller,2009;邱潔威,查愛蘋,2015;蘇琨,郝索,劉迎輝,2013;李明宇,毛慧媛2015)。將旅游的參與價值與社會旅游的價值相對比分析,得出了旅游活動以下幾點重要的參與價值:
1、社會融入
旅游的社會融入價值起源于經驗學習理論,經驗學習可以解釋為:與一段經歷相伴隨的的對這段經歷的反應、分析和評價。旅游活動可以給參與者帶來新的際遇、新的交往關系以至于新的行為模式,而這種行為模式往往是比較開放性和的。參加活動、遇見新人、遭遇到完全沒有預料的事情這種旅游活動中的平常,會激發個人的學習行為。接著,旅游者從學習中得到兩種社會融入價值,一是提高自己的交往水平,二是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深入反思(比如很好的解決問題的經驗能帶給參與者自信)。這樣一連串的學習反應能夠旅游參與者的社會融入技能和資本。其次,旅游的社會融入價值還體現在:旅游是現代社會人生活休閑必不可少的一種形式,并且是一種接觸廣泛的社會性活動。
2、提高社會福祉
福利旅游/社會旅游的前提是公平的參與權力和參與能力的提高,因為對于現代人來說,休閑旅游是一種基本的生存方式,社會旅游的興起就是社會公平思想和旅游/度假的不可剝奪性在旅游活動中的體現?,F代研究認為,旅游參與的實行,為傳播社會公平公政思想提供了通道,并且使弱勢群體通過旅游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提升了社會公眾的整體幸福感,激勵人們不斷前進。最重要的是,弱勢群體通過旅游參與來實行自己的參與權力,從而更進一步的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3、促進參與者者個人發展
旅游參與的目標受益者有兩個部分:一是旅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這部分人通過金錢購買服務從而完成自己的旅游歷程;另一部分受益者是旅游活動的客方,該部分受益者通過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服務或從行業的發展中獲得利益。我們在此僅討論主動的參與者/服務的購買者所獲得的個人發展,這部分的個人發展體現在兩個方面:視野上的開拓、身體上的康健。
從以上三點旅游參與的社會價值看,它與積極老齡化的要求有相通之處。老年人參與旅游活動對積極老齡化有沒有正面的意義?下面將通過對老年人旅游參與表現出的特征描述對此問題做質性分析。
1、適應退休生活,重新融入社會。
從第二部分旅游的價值可知,旅游是一種經驗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參與者的交往技能和自信心從而促進個人融合。但是對于經驗學習來說,必須要達到兩個要求:學習過程中的目標可及性及和學習過程中與相關團隊的交往頻繁性。旅游活動過程滿足這兩個條件,因此可以促進參與旅游的老年人融入社會。
首先,旅游活動是一項休閑性質的,無目標或者目標比較容易達成的活動。從旅游活動的性質來看,旅游活動最顯著的特點在于休閑,在于擺脫生活世界的繁雜和機械重復,這個過程的目標不是經濟的或是社會的量化等級。老年人外出旅游的內在動機主要包括促進身心健康、逃避生活中瑣碎的日常、加強自身與社會的聯系以及求知等(Hsu, Cai et al.2007;龍江智、盧昌崇,2010)相對容易達到的目標。可以推測,老年旅游群體的目標達成度比較高,更容易實現經驗學習的過程。
其次,就團隊交往頻繁度來講,以老年人參與組團旅游為例,經濟條件相當,生活處境相似的老年人組成一個臨時的群體。這個群體在旅游的過程中進行大量的群體內、群體間(不同的老年人旅游團)、群體與第三方(群體與導游、接待方等)的頻繁交流并形成群體意識??梢姡夏耆嗽诼糜芜^程中一般能實現經驗學習,并且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老年人擴大自己的交往范圍,更新交往方式,同時也就是找到了重新融入社會的途徑。
2、改變參與形式,提高老年人的社會福祉
參與旅游活動對老年人福祉的提高有以下兩點:保障老年人公平參與的權利;提高了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從保障老年人公平參與的權利方面,旅游活動是一項社會活動,社會中人人有自由權利參與,這本就是權利的一方面表現。另一方面,老年人參與旅游這樣的經濟活動,并創造經濟價值,改變了以往所認為的養老是一項被動的消耗社會資源的觀念。老年人參與旅游活動對我國的養老產業發展有巨大的推進作用。研究表明以老年旅游市場規模看,2004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額占旅游市場的20%左右(劉麗君,2012),從我國2001-2011年10來不低于10%的平均經濟增長率以及近年來國家在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的發展來看,我國的老年人群體整體的福利水平和經濟水平很可能在不斷的提高?;谶@種推測,按照2014年旅游業年收入3.25萬億且老年人旅游的份額占旅游市場份額的20%計算,僅老年人旅游市場達到6500億之多,比2004年全年旅游收入還多62.5%。從游客規模來說,人口老齡化變化與國內游客人次變量之間存在正相關,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每增長1%,就會給國內游客人次帶來2.27%的增長。
從提高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方面,我國的老年社會參與都是“生存型”的初級社會參與,對于需要一定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型”社會參與還非常不足(王莉莉,2011)?!吧嫘汀眳⑴c的特點:第一、從所參與的活動的特點來說,參與的活動的社會性等級不高。第二、從老年人的參與意愿來說,更多的社會參與表現為被動消極的參與(李宗華2009),并且社會參與的需求與社會發展現狀之間不協調。從老年人旅游動機的研究可以推測,老年人會在經濟富裕、身體條件允許并且內心主觀意愿強烈的情況下進行旅游,這種自覺自愿身體力行的活動是與“生存型”社會參與迥然不同的“發展型社會參與”。而旅游活動本身就是“發展型”活動,參與該活動說明老年人有“發展型”社會參與的能力,包括身體的和物質的‘加大/擴散這種活動,是對老年人社會參與能力的提高。
3、康健身心
旅游活動對老年人的身心康健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旅游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決定了老年人在參與旅游活動時只能“身體力行”,老年人必須自己親自到想要去的景點才能獲得預期的旅游體驗,這個中間的過程就是老年人直接參與的過程;療養、康健型旅游產品對老年人身體的作用;旅游體驗對打破老年人繁瑣及缺乏交流的日常具有明顯作用。
社會參與能夠促進老年人的繼續社會化,保證老年人的正常社會生活這一作用已確信無疑。根據相關學者的,社會參與是一項有助于促進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舉措,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能夠有效地預防或減輕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恐怖、偏執、精神性、人際敏感等方面的消極改變,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老年人社會參與與其心理健康水平成正(劉頌,2007)。
1、結論
老年人應該從被動養老向主動養老過渡,而參與旅游活動,正是一種比較合適的積極老齡化方式。可以看出,由于旅游的社會融入、提高社會福祉和促進參與者社會發展的特性與積極老齡化的內在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老年人參與旅游活動能夠使老年人重新融入社會、適應退休生活,能夠改變目前我國老年人參與“不主動”的形式,培養老年人主動參與的能力,增加老年人的福祉,還能夠康健參與者的身心。同時,老年人參與旅游活動也為旅游業和“老年旅游”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2、建議
從老年人自身來看,老年人主動養老的趨勢不可扭轉,關鍵就是要調整好心態,轉變觀念,在主動養老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從旅游產業方面看,也需要針對老年人市場的擴大做出調整:提供專門化的旅游產品,提高旅游綜合服務水平。從政策制定方面,相關部門要大力扶持老年人旅游產業,為老年人的主動養老提供基本保障。之后,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老年人參與的氛圍,從基本權利方面賦予老年人更多的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提高老年人的參與能力,讓老年人真正主動參與到旅游活動中。
[1]陳成文,孫嘉悅.社會融入:一個概念的社會學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6(66-71)
[2]丁志宏.城市退休老人志愿服務參與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蘭州學刊,2012.11(150-155)
[3]韓青松.老年社會參與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41-44)
[4]李明宇,毛慧媛.社會旅游的發展趨勢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58-61)
[5]李宗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理論基礎及路徑選擇[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92-94)
[6]劉麗君.中國老年旅游市場開發研究[J].世紀橋,2011.19(144-147)
[7]劉頌.老年社會參與對心理健康影響探析[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38-40)
[8]劉頌.積極老齡化框架下老年社會參與的難點及對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5-9)
[9]龍江智,盧昌崇.從生活世界到旅游世界:心境的跨越[J].旅游學刊,2010.6(25-31)
[10]馬德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EB/OL]. http://www.un.org/ chinese/esa/ageing/actionplan1.htm
[11]邱潔威,查愛蘋.國外社會旅游概念解讀:內涵、困境、根源及新構想[J].旅游學刊,2015.3(95-104)
[12]蘇琨,郝索,劉迎輝.福利旅游研究進展:一個文獻綜述[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J].2013.1(33-40)
[13]王莉莉.中國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理論、實證與政策研究綜述[J].人口與發展,2011.3(35-43)
[14]王彥斌,許衛高.老齡化、社會資本與積極老齡化[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5(60-66)
[15]鄔滄萍,杜鵬,姚遠,姜向群.社會老年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16]余甜,薛群慧.國內養老模式現狀及對策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9(31-36)
[17]張華初.我國老年人旅游參與的內在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4.1(74-78)
[18]cathyH.C.Hsu,LipingA.Cai,KevinK.F.Wong.A model of senior tourism motivations—Anecdotes from Beijing and Shanghai[J].Tortism Management,2007(1262-1273)
[19]lynn minnaert,Robert maitland,graham miller.tourism and social policy:the value of soci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1(316-333)
指導老師:梅志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