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靈 李小蘭
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
強化人員技能培訓 提高實驗室管理效率
潘玉靈 李小蘭
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
人員培訓是實驗室管理的重要內容,它對提高實驗人員技能水平和綜合能力、提高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很多實驗室卻因各種原因忽視人員培訓工作或培訓工作流于形式,導致實驗人員檢測技能停滯不前甚至退步,從而影響了檢測效率,降低了實驗室的市場競爭力。本文將對人員培訓的內容、意義、培訓準備、培訓實施以及效果評估進行闡述,希望能對實驗室的培訓工作有所幫助。
實驗室;實施措施;培訓
實驗室人員培訓,即實驗機構有計劃地實施有利于實驗室人員學習與工作相關能力的活動,包含知識、技能和對工作績效起關鍵作用的其他行為,主要內容有檢測基礎知識、檢測的新技術新方法、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知識、國家及行業的新政策新動態、計量知識、實驗室安全管理知識以及應急預案等等。人員培訓應著眼于更長期的目標,注重培養員工目前工作和未來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開展實驗室人員培訓,在提高人員檢測技能的同時,增強了人員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歸屬感,激勵實驗室人員創造和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也增強實驗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提高整個實驗室的績效和業績。
(一)需求分析的主要內容
1、機構層面。在機構層面上,主要分析發展戰略目標、內外部環境(包括國家法律法規、條例和標準等)、人才培養規劃、科技發展和社會專門培訓機構等,以及內部的相關規章制度、學習氛圍等。2、部門層面。在部門層面上,主要分析實驗室工作計劃、崗位職責所需能力、不同部門的具體培訓需求等。3、記錄分析。在記錄方面,要注重對工作數量,工作質量,缺勤率;客戶投訴率,事故率,設備利用率;工作崗位職責能力的描述,績效評估;聘用標準、個人檔案等方面的記錄。4、其他層面。其他方面,要分析職工對培訓的態度、實驗室人員技能狀況,以及上次培訓評估的結果等。
(二)培訓需求的識別
需求分析時可以采用個人面談、小組面談、問卷調查、操作測試、觀察法和任務分析等方法。為了更好地完成對培訓需求的識別,實驗室應當首先制定具有挑戰性、可測量性、可實現性的目標,一般情況下囊括質量目標和自身發展戰略、目標,有了清晰的目標之后,找出存在的差異也就十分容易了,培訓的需求自然而然被識別出來了。其次,實驗室應定期對過去一段時間內技能培訓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通過對過去不符合檢測工作的活動進行控制、持續改進、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等手段,系統性地進行綜合分析,進而識別實驗室的培訓需求。
(一)培訓計劃的設計
設計培訓計劃時,要確立好三方面的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行為目標和結果目標。要根據實驗室現狀及發展目標,系統制定各部門、崗位的培訓發展計劃,要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制定特點各異的培訓主題,在培訓的內容上賦予不同的深度,制定覆蓋實驗室所有員工的、持續的、經常性的培訓機制。實驗室培訓計劃的實施形式主要有內部培訓和委外培訓兩種,計劃需包括:培訓項目、目標;培訓方式和實施時間;費用預算與組織實施部門等。培養計劃要具體設計:希望達到的結果;學習時間;培訓對象;培訓方式;單位的制約;具體安排;預算。
(二)培訓計劃的實施
確定培訓師、教材、培訓地點、培訓設備;培訓時間,最后要發放通知。培訓計劃的有效組織實施,是落實人員培訓管理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了培訓的效能和組織管理的效果。因此,實驗室必須配置專人負責實施與考核,保證人員培訓計劃的有效實施,以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員技能。培訓工作實施過程可以采取多渠道、多層次和多形式進行,確保各個人員都有均等的機會接受相應的培訓,可以通過參加本行業或系統組織的研修班、技術講座、經驗技術交流會、取證或認證培訓、標準與法規直貫。
實驗室應重視培訓效果的評估、反饋和轉化,因為它是培訓工作關鍵而重要的環節。培訓效果的評估,就是按照規定的標準隊培訓結果的好壞進行測評,包括培訓的及時性、培訓內容的適宜性、培訓教材的貼切性、培訓教師的技巧和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培訓效果的反饋,既培訓完成后參培人員反饋的問題、建議或意見,實驗室應針對反饋的信息適時調整下階段培訓工作的方向和內容。而培訓效果的轉化則是根據培訓的反饋信息對參培人員的獎勵或懲罰。同時,實驗室人員培訓應分層次及不同人員開展效果評估。
(一)確定評估層次
第一層次應針對所有課程,主要采用問卷、評估調查表進行調查;第二層次針對要求掌握的某些知識或技能進行培訓,采用筆試、技能操作進行評估;第三、四層次主要是指三個月以上的培訓項目、解決顧客投訴方面的培訓、培訓效果對單位發展起關鍵作用的項目,以及單位管理層十分關注的項目,采用績效考核法和績效評估法進行效果評估。
(二)培訓效果評估對象與內容
1、新進人員。主要考察新進人員是否能通過學習實驗室的組織概況、文化與理念、組織主要規章制度、相關法律法規、實驗室人員行為守則之后,盡快熟悉工作內容、適應工作環境,是否能做好安全與事故預防、掌握自己所任職工作的職責與權力,并處理好與上級、同事、下級等的關系。2、轉崗人員。主要考察轉崗人員能否在學習新崗位的工作特點之后,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焦慮與不安;在接受安全與事故預防的培訓,了解自己所任職工作的職責和權力之后,是否確立新崗位的工作期望,以盡快適應新的崗位,能否處理好與上級、同事、下級等方面的關系。3、管理人員。主要考察管理人員在接受質量管理、科研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卓越心態培養、特定技能(如解決問題、決策、信息溝通、授權、員工指導與激勵、聆聽與演講、計劃、談判技巧、人際關系技能)等培訓之后,是否掌握了必要的管理技能,能否更好地發揮團隊建設、目標管理、多元化管理等領導管理作用。4、操作人員。主要考察操作人員在接受培訓崗位知識和技能;相關法律法規;新技術新方法;卓越心態;安全與事故防范;節約意識的培養;全員質量控制;企業文化、團隊建設;新方法新設備操作;壓力管理;人際關系技能;時間管理;個人電腦實務等培訓之后,是否掌握了正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進行實驗室人員培訓,無疑能最有效、便捷地提高人員素質,進而提高實驗室管理效率。而只有領導高度重視,員工積極支持和參與,且明確目標、有力決策,開展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實施即時的跟蹤監控,確保考核到位和措施保障,才能真正實現實驗室人員培訓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1]陳倩.加強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水平[J].輕工標準與質量,2001(4) :15-16.
[2]李輝.記錄在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作用[J].機電兵船檔案,2006(3):56-57.
[3]杜剛.控制原理在實驗室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06(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