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占科 許蕓(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831100)
奶牛生產癱瘓的治療及預防
秦占科 許蕓(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831100)
產后癱瘓又稱生產癱瘓,是奶牛分娩后突然發生的一種以體溫下降、四肢麻痹、臥地不起、知覺喪失并伴有咽、舌及腸道麻痹等為特征癥狀的代謝疾病。該病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飼養中的一種常見病。本文從營養、產后護理等方面論述了產后癱瘓的致病原因,并闡述其臨床癥狀,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從而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防治效果。
奶牛;生產癱瘓;預防治療
奶牛生產癱瘓亦稱乳熱癥或奶牛低鈣血癥,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發生的一種嚴重的代謝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鈣,體溫下降,全身肌肉無力,知覺喪失及四肢癱瘓。
奶牛生產癱瘓主要發生于飼養良好的高產奶牛,初產奶牛幾乎不發生本病。本病通常發生在產后12~72h發生,少數則發生在分娩過程中或分娩前數小時。本病發病率較高,給養殖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以頸部呈“S”狀,全身肌肉無力、站立不穩、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覺減退、四肢癱瘓和臥地不起為主要特征。近年來,隨著奶牛業的迅速發展,這種疾病也日趨增多,對奶牛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分娩前后血鈣濃度劇烈降低是本病發病的主要原因,產后大量的鈣進入初乳,病牛喪失的鈣量沒有及時的補充回來,使血鈣驟然減少和血壓降低,從而引起的大腦皮質缺氧所致。根據測定,產后健康牛的血鈣濃度為0.08~0.12mg/ml,而病牛的則下降到0.03~0.07mg/ml。
雖然所有母牛產犢之后血鈣水平都會降低,但患本病的母牛下降的更為顯著。導致血鈣降低的因素可能是下列一種或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分娩前后大量血鈣進入初乳且動用骨鈣的能力降低,是引起血鈣濃度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
(2)分娩前后從腸道吸收的鈣量減少,也是引起血鈣降低的原因之一。
(3)牛患生產癱瘓時常并發血鎂降低,而鎂在鈣代謝途徑的許多環節中具有調節作用。
本病為一時性腦貧血所致的腦皮質缺氧,腦神經興奮性降低的神經性疾病,而低血鈣則是腦缺氧的一種并發癥。
發生生產癱瘓時,表現癥狀不盡相同,分為典型與非典型兩種。
病程發展快,從開始發病到出現典型癥狀時,整個過程不超過12h。病初患畜通常是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瘤胃蠕動及排糞排尿停止,泌乳量降低、精神沉郁、表現輕度不安、不愿走動、后肢交替負重、后軀搖擺、四肢肌肉震顫、站立不穩、站立困難、頭頸稍扭曲呈“S”狀、目光遲鈍、對反射減弱或消失,對體表敏感部位如肛門、口唇等針刺無反應,一般情況下體溫正常,病重者體溫下降,最低可降至35~36℃。
呈現非典型癥狀的病例較多,產前及產后較長時間發生的生產癱瘓多表現為非典型癥狀,其癥狀除癱瘓外,主要特征是頭頸姿勢不自然,由頭部至鬐甲呈“S”狀彎曲。病牛精神極度沉郁,但不昏睡,食欲廢絕。各種反射減弱但不完全消失,行動困難,步態搖擺,體溫一般在正常范圍內。
以補鈣和抑制血鈣濃度降低為治療原則,主要提高血鈣含量,減少鈣的流失、強心補液、緩解全身癥狀,治療時間越早越好。
20~25%硼葡萄糖酸鈣溶液(葡萄糖酸鈣溶液中加入4%的硼酸,以提高葡萄糖酸鈣的溶解度和穩定性)500ml,靜脈注射,6~12h后病牛若無反應,可以重復注射,不能超過3次。第2次靜脈注射時,可以配合注入等量的40%葡萄糖溶液,15%磷酸鈉溶液和15%硫酸鎂溶液。靜脈補鈣的同時可以肌肉注射5~10ml維丁膠性鈣,有利于鈣的吸收和減少復發率。
乳房送風療法。乳房注入空氣后,使乳房內壓升高,乳汁分泌減少,血鈣水平回升,全身血壓升高,能夠維持奶牛的正常血鈣含量。
具體操作:用消毒過的乳房送風器向乳區打氣前,使牛側臥,擠凈乳房中的奶,并將乳頭消毒,將乳導管插入乳頭內,注入青霉素10萬IU及鏈霉素0.25g(溶于20~40ml生理鹽水中)。4個乳區均應打滿空氣,打入的空氣量以乳房皮膚緊張、乳腺基部邊緣清楚并且變厚,輕敲乳房呈現鼓音時為宜。應當注意,打入的空氣不足,不能產生效果。打好氣之后,用寬紗布條將乳頭輕輕扎住,以不漏氣為宜。待病畜站立后,經過1h將紗布解除。大多數患病牛在乳房打滿空氣后30min,基本可痊愈。
護理方法:對病牛要專人護理,厚墊草,氣溫低時要注意保暖。病牛側臥時間過長,應每天翻轉幾次或設法使其俯臥,防止發生褥瘡。病牛站立時,仍有困難或站立不穩時,應加以扶持,以免摔倒骨折。病愈后的1~2d內,擠奶量以僅夠喂犢牛為宜。
筆者于2014年在呼圖壁維維奶牛場指導學生進行生產實習期間,該奶牛場3號圈一頭六歲荷斯坦奶牛出現臥地不起,不愿采食,精神沉郁,反芻停止等現象。經過詢問了解飼養員,該牛于3月12日產下一牛犢,于3月13日出現上述病情。
經獸醫檢查:該病牛是典型的生產癱瘓,主要表現為臥地不起、泌乳量降低、精神沉郁、頭頸呈“S”狀彎向一側、經人攙扶試圖站立,但因后肢無力而無法站立,病牛反應遲鈍、體溫正常。
隨后獸醫對該母牛進行補鈣治療。處方如下:

經上述方法連續治療2d后,病畜情況開始好轉,病畜能夠起立站穩,飲食趨于正常,第3天,該畜反芻排便恢復正常水平。
(1)加強飼養管理,妊娠后期要注意日糧搭配,分娩前限制日糧中鈣的含量和分娩后增加鈣含量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平衡日糧,多飼喂一些胡蘿卜和青綠飼料。增加光照,使體內VA、VD增多,促進鈣磷吸收。
(2)產前2~3周內飼喂低鈣飼料,產后飼喂高鈣、高磷的日糧。
(3)一般在臨產前一周內或在分娩前3~4d通過靜脈注射2次鈣劑,會減少本病的發病率也利于分娩。
(4)產后不要立即擠奶及產后3d內不要將初乳擠凈,對本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5)平時要使母牛保證適當的運動和充分的光照。
雖然奶牛的生產癱瘓對奶牛的養殖業有了很大的影響,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都有因果聯系,我們只要了解并掌握奶牛生產癱瘓的致病因素,并在奶牛生產前后做好護理工作,同時平日里做好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嚴格要求日糧的比例、維生素的需求和適當的運動,就可以減少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