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峰、張宇翔 攝影:李峰 ]
從北京開車去倫敦看奧運 橫穿歐亞縱貫美洲(一)
[ 文:李峰、張宇翔 攝影:李峰 ]
人物簡介:李峰,第一個單人駕車環繞地球
一周的中國人,
英語專業碩士。
喊李峰為“李隊”,我舍不得改口,盡管他職務多、頭銜也多——我覺得,“李隊”是個“帶領大家往前沖” 的名字,能喊出他本人的氣質、理想和經歷。2004年他單人單車完成國人“史上第一次”的環球自駕;2008年他領隊央視《文明之路》攝制組車隊走遍歐非美;之后再去南極;接著他又帶隊開始展示世界上兩種最長的走法,駕車橫穿歐亞大陸與縱貫南北美洲大陸。那么,就不要錯過他親口講述的自駕經歷了!
2012年,我們的山水環球自駕俱樂部發起“2012自駕倫敦-跨越歐亞大陸之旅”活動。
這次活動的緣起,是2012年夏季,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在大不列顛島上的倫敦,舉辦的夏季奧運會。當國內去倫敦的機票預訂如火如荼的時候,如果開車從北京出發到倫敦去看奧運會,進行一次非常規的旅行,將是一件特別的事情。當然毫無疑問,這也將是一次難度系數很高的挑戰,以至于它絕對稱得上是瘋狂的。
活動在2011年底開始在會員中招募,至2012年3月,全體隊員就位。十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會員中還包括了5位女性。隊員的年齡平均為48.7歲,可以說是一個以“50后”、“60后”為主的隊伍。他們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有豐富的海外旅行經驗,同時熱衷于旅行、熱衷于攝影、熱衷于挑戰、熱衷于自駕、熱衷于“在路上”。
2012年7月5日,在我的帶領下,全體隊員,駕駛4輛長城哈弗H5從北京出發,前往滿洲里口岸。7月9日,在滿洲里口岸邊檢和海關工作人員的熱情幫助下,順利辦理完人員和車輛的出境手續,踏上了遼闊的俄羅斯土地。
本次自駕旅行穿越了11個國家,依次為俄羅斯、芬蘭、挪威、瑞典、丹麥、荷蘭、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和愛爾蘭。
從炎熱的北京走到寒冷的挪威北角,再到奧運氣息火熱的倫敦,所有隊員,在旅行的興奮與疲憊的交替中,一路堅持,歷經40天,行進超過20000km,終于在2012年8月9日,順利到達目的地英國倫敦,完成了這次足以銘記終生的超長自駕旅行。
設計這次旅行的線路時,我充分考慮了以下因素:1.除俄羅斯和英國外,所有國家為申根國家,這樣沿途只要辦理俄羅斯、申根和英國三個簽證,就可以完成本次旅行;2.遼闊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大地,是自駕愛好者最想挑戰的路段之一;3.挪威的北角,是歐洲的最北端,北緯71°10′,位于北極圈以北約700km。據說這里距離當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地方只有30多海里,于是這里成為了這次旅行中最重要的地理坐標之一。
行程中最艱苦的部分,毫無疑問是在俄羅歐斯,尤其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由于人口稀少,城市之間的距離遙遠,車隊在俄羅斯有三天的行程都超過了1000km,分別是從赤塔到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茨克,伊爾庫茨克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以及葉卡捷琳堡到喀山。但隊員們依舊精神抖擻,表現出的熱情令人感動。
在我2004年單人駕車環繞地球8年之后的2012年再次途經俄羅斯,我感覺這個國家的變化是巨大的。2004年時的路況比2012年要差很多,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還有很多是蘇聯時期的老舊拉達和伏爾加,而且當時俄羅斯交警亂罰款的行為也很多。但這次在俄羅斯行駛的16天時間里,沒有遇見一次亂罰款,沿途除了偶有修路地段外路況都非常優良,道路上的高檔車也越來越多。遇見的俄羅斯人,對我們也非常友好。在葉卡捷琳堡,看我們一直找不到歐亞分界界碑,一個俄羅斯朋友甚至親自開車帶著我們走了10km多,一直把我們帶到目的地。
北歐的芬蘭、挪威、瑞典和丹麥,尤其是前三個國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適合自駕旅行的國家。人口稀少、路況良好、道路秩序極佳、老百姓禮貌熱情、自然環境優美、旅行的配套設施齊全。在芬蘭,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個晚上露營。環境優美的露營區就設在森林中,緊靠著湖邊。露營區可以淋浴、可以自己做飯。那天恰逢我的生日,每個隊友都給了我最真摯的祝福和熱情的擁抱。當晚我醉了,我們大家其實都“醉了”,醉在美酒、醉在美景、醉在行走的幸福之中。
在芬蘭、瑞典和挪威,馬路旁經常有動物出沒,尤其是麋鹿,經常在馬路上悠閑地散步。挪威的大西洋公路,舉世聞名,那座彎曲的大橋,是全世界自駕和攝影愛好者夢中必去的地方之一。
沿路上,很多外國人看到我們的車隊,都會好奇地前來圍觀,跟我們交談。每當有人問我們為什么選擇開車去倫敦時,我們的標準答案就兩個:“我們買不到機票”或者“我們買不起機票”。這都是玩笑,一下子拉近了這些外國人跟我們的距離。但拋開玩笑,這其實是個很值得認真回答又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隊員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答案。
我們沿途遇到的中國人和華僑,看見車隊懸掛中國車牌的車,更是感到驚奇、激動。印像最深的一次是在德國的科隆。當時經過一天的勞頓,我們選擇在一家中餐館吃晚餐,中餐館的老板得知我們從中國開車來,專門為我們準備了幾道地道的中國菜,并且送給我們很多水果和飲料,還特意請我們把車從地庫里開出來,在餐館的門前,組織餐館所有工作人員與我們合影留念。離家越遠,鄉音、鄉情越珍貴。
我開車去過很多國家,但開的大多是歐美品牌的汽車。其實多年來我心里一直有個愿望,能開我們中國自己民族品牌的汽車去周游世界,這次活動,也算是圓了我多年的一個心愿。
總結:
“只要下決心出發了,那么旅行的困難已經過去了一半。”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騙人的。就像所有關于旅行的格言、就像網上各種各樣的旅行攻略,大部分都是個人經歷,基本是不適合這種跨越多國的自駕旅行。它涉及的問提之多,是難以想象的:簽證、語言、車況、路況、安全、食宿、法律、文化差異等。在出發之前,我就知道這一次不可能一路順利,這對我這個組織者和發起人來說,不僅意味著一種挑戰,更是一種不可復制的嘗試,需要勇氣、毅力、堅持和耐心。但在全體隊友的支持和鼓勵下,我們完成了這次挑戰,這讓我時時想起來都很滿足:一個“50后”、“60后”為主的團隊,一個中國民族品牌的車隊,橫行歐亞,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瘋狂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