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恒彬,郭煥怡 ■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廣東 深圳 518000
建筑的落成離不開建筑師、業主和使用者。然而作為建筑最終的使用者往往卻在建筑的設計和使用過程中擔演的是被動者的角色。許多建筑都是在業主的控制下,由建筑師提供一個具體使用的設計方案,然而使用者的使用往往是多樣性的,這往往導致建筑最終的使用方式與設計師的預想大相徑庭。
最近有機會做一個居住室內空間改造設計的項目,我們試著從使用者使用的角度出發,提供一個不確定性的靈活使用的初步改造方案。下面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介紹分析和設計的過程:(1)使用者的要求;(2)室內空間現狀的優缺點;(3)我們的初步概念設計。
(1)使用者是一對新婚夫婦,即將擁有他們第一個小孩,將來這個房子將陪伴著他們的小孩一塊成長,要考慮小孩不同年齡階段使用的靈活性。
(2)未來這對夫婦的夫母將一塊住在里邊,因此需要兩個配套獨立衛生間的臥室。
(3)空間舒適大氣。
(1)優點:主要使用空間布局緊湊,騰出北面大面積的陽臺,餐廳具有很好的景觀面。
(2)缺點:A.通向臥室的走廊空間不舒適,同時正對著衛生間的門,空間感受不好。
B.廚房的位置,導致沒有采光通風面,即使設有有排煙機,依然無法完全排除大量的油煙,影響家庭的衛生健康。
C.空間使用上比較固定,靈活性不強。
3.1.1 靈活性
針對使用者對使用上靈活性的要求,對內部空間功能靈活性進行整理,如圖3。

圖片1 改造前居住空間
將不同功能根據使用上靈活性的強弱分成強中弱三個層次。
強:客廳 餐廳 陽臺
中:書房 兒童房 走道
墻:臥室 衛生間 廚房
對內部的空間進行靈活性強弱的大致分區。
3.1.2 流動性
靈活性越強,私密性越弱。在一般的住宅內部,我們可以發現增加房間私密性的方法,一般為增加房間的圍合感和封閉性,如客廳的圍合感和封閉性最弱,臥室的圍合感和封閉性最強,除了提高封閉性的方法外,離門廳越遠,可達性越弱,私密性越強,例如一般客廳離門廳最近,可達性最強;臥室離門廳最遠,可達性最弱。
一般,住宅內部,房間的私密度只分為兩個層次,要么是開放性的空間如客廳和餐廳,要么為封閉的盒子的空間如臥室。然而作為如書房的半私密性空間亦被設計在封閉的盒子內。
因此如果想進一步提高空間的靈活性,我們可以通過增加空間私密度的層次。除了開放性空間和封閉的盒子兩種劃分私密度的方法外,我們可以在兩者中間加入一種劃分半私密度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是即介于開放性和封閉性之間的流動性空間。
分析至此,我們現在可以利用三種劃分空間的方法來增加空間靈活性的層次,進而增加空間的靈活度,這三種方法就是開放性、流動性和封閉性,如圖4。


最終初步操作的成果圖2 所示,接下來將具體講訴具體的概念操作。

3.2.1 功能布局
(1)將北面的陽臺縮小,增加使用空間,為使用空間的靈活變通騰出面積,另外有了南面的入戶陽臺,北面的陽臺主要用于生活陽臺,不必要占用太多面積。
(2)將廚房調到原來的工人房的位置,從而解決了廚房采光通風的問題,并取消工人房。
(3)將東面的公共衛生間歸入東北面的臥室的獨立衛生間,而改在原為廚房的地方,同時減小進深擴大餐廳的面積。雖然這導致無法采光通風,但是現代技術下,這個問題的影響較小。同時將衛生間進行分區,設置前空間,顯優雅和衛生。
(4)將兒童房布置在北面靠近廚房、餐廳和客廳的地方,方便時刻看護嬰兒。
(5)增加書房和無定義的自由空間等半私密的空間作為從客廳過渡到臥室的先空間,增加空間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同時書房可用于家庭成員學習看書的地方,將來如有需要,亦可改造為其他使用空間。
3.2.2 流動性
如前邊的概念策略所述,流動性空間介于開放性空間和封閉性盒子之間,因此這里我采用的板片和柱子的操作元素,通過板片與板片、板片和柱子之間的關系限定出不同空間,而同時與盒子空間不同的是,又板片、柱子限定的空間又是相互流通的,打破了盒子的封閉性,也使空間更富趣味性。
3.2.3 靈活性
空間越靈活,意味著空間可變動性越強,在這里我用來提高一個房間的靈活性的操作元素是推拉門和折疊門,這是兩種可以改變空間圍合度和封閉性的元素。
通過對這兩種要素的操作我們可以輕松改變空間從而靈活的適應不同的需求。

圖片5 趣味的活動空間
(1)多變的兒童房適應孩子不同時期的需要
a 嬰兒時期需要安靜的環境,只需要將折疊門合上;
b 母親在做飯的同時,希望可以照看到孩子一舉一動,只需將一邊的折疊門打開;
c 孩子可以玩耍之后,需要提供一個趣味的活動空間,如圖5。
(2)適應不同家庭活動的需要
a.需要一個安靜的書房空間,只需將推拉門合上
b.需要一個與客廳分開的家庭成員的起居室,也只需將推拉門合上,將書房改為起居室,如圖6。
c.有時候,家族聚餐,需要將餐廳擴大時,只需將兒童房的折疊門打開,將兒童房合并為餐廳。合上,將書房改為起居室,如圖7。


居住空間不應該是單一僵硬的模式,靈活和多樣的居住空間更能滿足現代人的需要。本文在對這個室內空間的改造中,以提高空間的靈活性和流動性作為改造的策略,通過重新組織安排使用空間的功能(將功能按照靈活性強弱和流動性的強弱進行分類和重新組織),采用靈活可變的室內要素適應了使用者豐富多樣的使用方式,得到使用者的初步認可。在以后的深化設計中,我們將繼續完善我們的設計,繼續思考居住空間靈活性和多樣改造的可能性。
[1]陳紅,呂燕紅,季強.中小戶型住宅的靈活性、可變性設計[J].中外建筑,2007(04):13-15.
[2]王瑋龍.中小戶型居住空間彈性設計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2013:55-65.
[3]譚長亮,孫戈.居住空間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