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麗,楊湘毅 ■廣東省汕頭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 汕頭 515041
山地濱海地區由于其特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背山面海景觀優勢往往會成為城市開發建設的熱點地區,成為城市的形象展示區和公共服務中心。由于此類地區生態環境資源相對稀缺、土地價格高企,常呈現出高強度的開發形態,往往會配建大量的商業、商務設施和大型公共服務設施,集聚大量的商業、商務、居住人口,最終成為城市的中心地區。因此,在此類地區建設安全、合理、高效的排水設施對保證居民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正常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山地濱海地區,既包含了具有一定坡度及海拔高程的山地地形,也包含了較為平緩的平原地勢,同時具有綿延的海岸線,并且通常建有防潮大堤。因此,在對山地濱海地區進行開發建設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山洪客水對城市排水的影響;(2)防潮大堤對排水設施的影響;(3)外海潮位對排水出口的影響;(4)具有相對獨立的區位,生態環境相對敏感脆弱。
由于山地濱海地區背山面海,其城市規劃建設區域通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與海岸線相銜接的濱海平原地區,另一部分則是介于山體與濱海平原地區之間坡度較為平緩的適宜建設地區,可見規劃建設區域通常為后方的山體及前方的海域所包圍,這片區域也成為發生降雨時山洪流入海域的必經之地。因此,合理劃分排水區域,將高低水、主客水分流,使山洪通過適當的引導措施進入海域而避免進入城市建設區成為城市排水的一部分,是山地濱海地區排水防澇規劃的重要原則。
由于濱海地區具有高程較低的特點,為避免對規劃區進行大規模的填方,其外圍通常建設有防潮大堤,這同時也阻擋了規劃區內的澇水外排的通道。同時,海水具有周期性的潮汐現象,因此規劃區外排水位也存在時高時低的特點,在高潮位時可能出現外海的潮水位高于片區內的地面高程,若規劃排水管直接排往外海則可能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因此,規劃宜在片區內保留一定的受納水體用以承接排水管所收集雨水,并對排水具有一定的調蓄作用;同時,在受納水體的末端設置防潮閘門及強排設施,當出現高潮位時通過關閉閘門并開啟強排設施進行排水,大多數潮位不高的時間則可自流排水。
山地濱海地區的規劃建設區域是一個自然與城市的銜接地段,具有較高的生態敏感度和脆弱性。在高強度的城市建設活動影響下,濱海沿岸生態敏感區甚至更大范圍內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態破壞。因此,對山地濱海地區的開發建設應以生態優先為原則,盡量減少人類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排水規劃方面,除了應盡量保留原有山體、水體、溝渠等自然地形,還應杜絕城市地面的初期雨水、生活污水等排入海域造成濱海沿線生態環境的破壞。
汕頭市南濱片區位于汕頭灣南岸、濠江區北部濱海地帶,背山面海,整個南濱片區北面臨海(汕頭灣),東、西、南三面被山包圍,用地相對獨立。可見,汕頭市南濱片區是典型的山地濱海地區,其排水工程規劃可作為同類規劃的借鑒。
南濱片區大部分仍為未開發的平坦陸地,其中又有大片的水域與汕頭灣相聯通。規劃區內現狀無污水處理設施,現有村居、公共建筑及工業企業均采用合流制排水體制。

根據“生態優先”原則,南濱片區規劃遠期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考慮到葛洲村—澳頭村在規劃中予以保留,近期內改造為雨污分流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近期仍采用合流制,遠期逐步向分流制過渡。
3.2.1 污水處理規劃
南濱片區位相對獨立,片區內產生的污水以生活污水為主,污水處理可考慮在片區內獨立設置污水處理廠或送入濠江區的南區污水處理廠。獨立設置污水處理廠將對規劃區整體的景觀效果造成較大影響,并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污染,降低周邊用地的土地價值;同時,其處理單位水量的占地面積較大,工程投資及運營成本較高,另外還需設置一套運行班子。因此,規劃區污水由濠江區的區域性污水處理設施——南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3.2.2 污水管網規劃
根據南濱片區的地形地勢及豎向規劃,污水主干管主要布置在南濱南路及濠州路,其余干道布置次干管。同時,考慮到規劃的近遠期實施時序及各片區的排水要求,污水管網分為三個分區進行規劃。各分區污水主干管在南濱南路與濠州路交叉口匯合后,通過濠州路污水主干管統一送至污水泵站。污水管的管徑主要根據周邊地塊的用地性質,按照其產生的污水量、污水的最小排放管徑等來確定和控制。
3.2.3 污水泵站規劃
規劃南濱片污水通過設置污水加壓泵站送至南區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規劃污水加壓泵站位于規劃區東南角,泵站最高日設計流量為7.75 萬噸,占地面積4076 平方米。規劃區污水經過1 公里左右的加壓管后,再通過3 公里重力管進入江北路污水管,最后輸送至濠江區的南區污水處理廠。
3.3.1 排澇設施現狀
南濱片區現狀山體及空地排水以地面漫流為主,村居及其他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已建有排洪溝、排水管等排水設施。其中紅星村地處洼地,還需承擔大量上游過境水,局部地區尚未建設到規劃設計的排洪或排水的標準,由于受到潮水頂托經常產生內澇,葛洲村、澳頭村排水相對順暢。

3.3.2 排水防澇規劃
南濱片區范圍內地勢相對平坦,整體趨勢為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南濱片區中部現狀有紅樹林公園保護濕地,紅樹林公園通過與外海相通的渠道進出水。規劃本片區雨水排水防澇系統主要由水體、排洪渠道、城市雨水管網系統、雨水泵站共同組成。

(1)水體。在紅樹林核心保護區的外圍地段和規劃的海洋公園內部,在規劃與開發建設的同時,也保留了現狀的大量水體,使其不僅具備優良的生態景觀功能,而且具備一定的蓄洪、調節流量等功能,體現了“調蓄結合”的規劃原則。
(2)排洪渠道。根據“高低水分流、主客水分流”的規劃原則,結合南濱片區的地形地勢,規劃形成了以南濱片區西側排洪渠、南濱南路排洪渠、東湖西路排洪渠等主干渠為主要排洪設施的排洪系統,以紅樹林公園內部水系為受納水體,收納雨洪水最終通過連接紅樹灣與外海的渠道排入外海。規劃根據各排水渠的匯水面積及洪峰流量確定各排水渠的設計斷面,建議設計斷面在下一步設計中結合生態、景觀作進一步優化。
(3)雨水管網。規劃雨水管網主要以各排水渠為受納水體,以分散排放、就近排入水體為原則,結合豎向規劃進行布置。根據南濱片區的地形地勢及排出口的位置,南濱片區主要分為五個排水分區,各排水分區根據所在區域的地形地勢,以“就近排放”為原則自流排入各片區的主要排水通道。
(4)雨水泵站。南濱片區東、西、南面均為山體,北側則為防潮大堤所包圍,在汛期會受到山洪及海潮的影響,片區內的主要排水路徑為南濱片區周邊的排水渠道,最終通過紅樹林公園的出海口排入外海。紅樹林公園通過渠道與外海相通,多數情況下灣內的水可以自排入海,但在汛期由于山洪的影響雨水流量劇增,且排水出口將受到潮水頂托無法自流排出洪水。根據“自排為主、強排為輔”的規劃原則,規劃在紅樹灣排水渠出海口處防潮堤外設置一處雨水泵站,泵站規劃規模為81m3/s。
山地濱海地區由于其特殊的臨山濱海的地理位置,排水工程規劃既要消除山洪對城市建設地區的影響、避免海水倒灌等引起城市內澇發生的因素,也要注重山體和海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其中,雨水排水防澇系統的建設將降低城市建設區潛在的山洪危險和城市內澇的可能性;污水集中收集進入濠江污水處理廠既保證了片區的景觀效果,也避免了對汕頭內海灣水體自凈能力的破壞。作為汕頭的城市次中心區,汕頭南濱片區排水工程系統的完善與否對片區的開發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南濱片區排水系統工程規劃將更加科學、合理地指導排水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