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想想
摘要:文章對梅花拳的拳理特征進行歸納,闡釋其在促進習練者健身、健心、啟迪智慧等方面所具有獨到的功能與價值。研究認為:梅花拳強大的價值功能主要是通過其獨到的拳理特征實現的,即梅花拳的文武合一、育人為先、以武修心、四道融合四大拳理特征使其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力,其諸多先進理念可為現代體育項目的發展與傳承所借鑒。
關鍵詞:梅花拳 拳理特征 文武合一 育人為先 以武修心 四道融合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0—0023—03
梅花拳亦稱梅花樁、梅拳,系漢族傳統武術拳種之一。為演練方便,民眾在地面演練較為普遍,所以亦稱落地干枝梅花樁。梅花拳深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它既是遵循“五行”、“八卦”、“九宮”、“太極”文武合一的古老拳種,又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絢麗瑰寶,長期以來在民間廣泛流傳。梅花拳有著豐富多彩的拳術、器械訓練方法和思想,并且招式樸實、變化多端,步法輕靈奇巧、瞬息萬變,同時以技擊為主。自清初以來,以河北平鄉縣為中心,梅花拳習練者遍及冀、魯、豫,輻射全國十數省市區及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華北地區具有較廣泛的民間習練傳統。在競爭日益激烈、生活壓力普遍增大的當下,梅花拳在促進習練者健身、健心、啟迪智慧等方面具有獨到的功能與價值?;诖耍诨仨坊ㄈ瓊鞒欣砺返幕A上,探尋其獨到的拳理特征,對于促進其本身良性發展、發揮其文化價值與功能,進而深入推進全面健身運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 文武合一
梅花拳作為中國古老拳種之一,其最獨特的特點就是自從公開流傳以來,有“文場”和“武場”的組織,“文武合一”是其區別于其他拳種的重要特征。梅花拳的武場通過武功鍛煉實現強身健體,提高習武者技擊能力的目的。而文場是梅花拳派所特有的組織,其主要功能是教育門人,指導武場和拳派活動,研習文理。梅花拳文理即提高到哲理層次的拳理,由于它深刻而獨到,能適用于萬事萬物。它不但是梅花樁拳派的指導思想,也是梅花樁拳法的最高理論和真正精髓。文武合一是梅花拳理念的核心,也反映了梅花拳的本質特質。例如,“文棒”這件武器就是梅花拳特有的兵器,從來沒有一個武學拳種能夠像梅花拳這樣把技擊與文理聯系得如此之緊密??梢哉f,文理是梅花拳文場中比拳理更高級的理論,它指導著梅花拳一切活動。故此,梅花拳有了文場與武場之分,這也意味了梅花拳文武合一的特性,在它的身上不僅有著武者的勇猛與技藝,還有著文者的冷靜與視野。用武去鍛煉,用文理去指導武的鍛煉,最終達到以武為基、以文為本、以本奠基以基合本之目的,進而促使習練者文武并濟、全面發展。
同時,梅花拳的武功與文理是不可分離的,文理中的經書、圖譜和它的武功一起世代流傳著。由于梅花拳內“文場”對“武場”的引領作用,梅花拳的拳法始終受著文理的指導,才得以保持著它的本來面貌。梅花拳的武功始終都體現著梅花拳文理的精神和思想,處處體現梅花拳是文武合一的拳理特征。同時,梅花拳的文理指導武功,以武強身,以德育人。在文理武功關系上,梅花拳強調以文養武,因此梅花拳又被譽為“文化拳”。從文理層面看,梅花拳強調“未學藝,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的思想理論,融合了周易、八卦、陰陽五行等精義妙法,講求修心養性,煉神煉氣。梅花拳的文理思想對梅花拳弟子的影響是獨到的。梅花拳的武德主要包括敬天地、孝雙親、尊師傅、愛徒弟、濟眾生、御邪惡、為國爭光、為民謀利,要求習練者遵守“五戒”、“五要”,以強身健體為目的,保家為國,懲惡揚善,扶弱除強。梅花拳倡導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治大國如烹小鮮,如此種種,均是大智慧,凡大智慧者,必出手不凡。與大多數武種所不同的是它不僅注重對外在招數的鍛煉,同時也注重對內在德行的培養。因此,梅花拳以文理名武理,以武理釋文理,最終達到文武合一之境界。
2 育人為先
梅花拳不僅是一種拳術,而更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智慧活動的產物。在梅花拳的文理拳法中,確實有不少精辟的見解和閃光的思想,它們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歷代習練者體悟與智慧的結晶。梅花拳正是通過這些思想對習練者及后人產生了強大的教育作用,啟迪人的智慧。梅花拳又稱文武大法,人們可以根據它鍛煉武功,修心養性,啟迪智慧。文武大法也是宇宙萬物的真理,它揭示了客觀世界千變萬化的奧秘,梅花拳通過武功鍛煉,教會人們世界萬物都在變化的真理,而且這些變化也都是要“無過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一般而言,文化教育人的方法,大多通過語言、文字或讀書、講課的方法。然而,梅花拳教育人的方法卻主要是靠武功鍛煉,這是一種親身體驗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因而,梅花拳又稱為無字真經。拳法即教育人的經書,受教育者主要是靠練功中的體驗、領悟,不斷加深對梅花拳拳理的認識,逐步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實踐證明,通過練功中的親身體驗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學習梅花拳理和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種簡捷和最有效的方法。人們通過鍛煉而體驗和認識到的真理,是記憶深刻終生難忘的。因為,這種學習的方式與讀書、講課不同,是一種全身心學習的方式。在這里除了正常的思維活動外,靈感思維也起著重大的作用。在武功鍛煉中是通過觀察和模仿老師或別人的神態、動作而學習的,當然也包括了講解和文字的傳授,這是一種全息式的吸收與內化。
同時,梅花拳的“育人為先”之拳理特征不僅僅體現在對知識、拳法的傳授,還潛移默化地反映在其尊師重教的德育功能上。例如,梅花拳文理提倡尊師,該拳派的第一條門規便是:“不準欺師滅祖”。梅花拳的第五代祖師楊炳在《習武序》中說:“寂然不動者誠也”,即練功者若要摒除一切雜念,進入寂靜之境,就必須要心誠。心誠首先就是要誠敬祖師。另外,梅花拳派還有一條人人皆知的規矩,即“梅花拳珍珠倒卷簾,徒弟倒把師父傳”。在傳授文理、武藝時是要能者為師的。當晚輩的文理精通或武藝高強時,照樣可向長輩傳授。這時長輩無論輩份多高也必須對講經或傳藝的晚輩誠敬,有時還要行禮。這種門規是優良的傳統,有利于梅花拳的發揚傳播。梅花拳的文理很重視尊師,但卻能實事求是地對待,使它不致成為束縛人的框框,只有把握了客觀世界“變化”實質的人才能做到。事實證明,凡受過梅花拳文理教育的人,總是喜歡無拘無束、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使得育人之理充滿變化與創新。endprint
3 以武修心
梅花拳文武大法認為:心為神之室,即神住的地方,指人的大腦。所以,心為人身之主帥,思想、行動都要聽它的指揮。另一方面,心又是萬法之宗,善惡之源,生死之本。禪宗就認為:“世間一切法皆由心興?!卑坊ㄈ奈奈浯蠓ㄔ趦?,也不過是宇宙本體在大腦中的一個影像。在日常生活和練功中,心的作用是非常微妙玄奧的。自古以來在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里,無不涉及心的問題并重視它的作用?!缎悦缰肌氛f:“身外無心,心外無道。”練功即是修心。神好清,心好靜,養心之要訣就在于收心寡欲,這是養生之要。所謂“以武修心”即通過習練梅花拳使其排除一切雜念,使大腦“靜能生慧”,通過習練達到“心空性空”,而至佛家“涅盤妙心”之最高境界。
根據練功者的體驗和傳統文化的記載,靈關一竅在人體之正中,梅花拳文武大法非常重視這個部位,把它稱為祖竅,是練功的根本。以武修心,就是通過武功鍛煉,把心練到靈關,這就是所謂“心在靈關身有主”,這才是梅花拳武功鍛煉的真正目的。人體的這個指揮中心,是無法通過解剖、實驗來發現的。但可以通過梅花拳武功鍛煉,摒息雜念,開發大腦深層的智慧,逐步體驗和發現它。人體這個不能覺察的指揮中心,即有意識和思維的活動,這就是“真意”或“真念”,它活動的節奏、脈動即為“真息”,它也支配著人體的活動,這些活動就是“真形”。根據梅花拳的練功體驗,它還是個“神感”和“神思”的中心,并且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能夠表現出來,影響著周圍的一切,這就是梅花拳的內功。內功是比氣功又高一個層次的功夫。氣功之內氣可用意念調動,而內功之能量非一般意念所能為者。長期習練梅花拳,可通過內功的習練達成修心之目的。
4 四道融合
中國武術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殿堂中獨樹一幟。梅花拳是中國傳統武術體系里一個涵蓋佛、道、儒、易四家思想的拳種。梅花拳是將以上四道思想融合的典范,它的理論基礎是四道的傳統文化,但卻高出于傳統文化,反映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實質。對單純研究傳統文化的人來說,如果不能把握它的精神實質或用之不當,是會產生消極影響的。據傳梅花拳始于河北平鄉,卻開花四方。自清初開始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歷經楊炳、張復、鄒宏義、燕子杰等十八代名士打磨修正,形成了完整的武學演練體系和傳承體系,不僅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完善,更是緊跟歷史的腳步,賦予其人文氣息和時代特點。它的弟子參加了天理教起義,參加著名的義和拳運動,更是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也正是對于四道的精準理解才能讓這朵與眾不同的“梅花”在歷史的舞臺上流傳綻放,同樣也正是這些傳奇的過去讓梅花拳在廣大民眾心中有了太多神秘的色彩,被譽為“中古一點梅”。
梅花拳拳法直接精簡,每一個技法和動作技術均是參照人體解剖學和人體力學為基礎,無不在體現其拳理科學性,然而這種科學性是建立在梅花拳對于佛、道、儒、易四道科學融合基礎之上的。梅花拳體系中的理論和技法是歷代傳承人通過對四道在實踐中的不斷地運用和總結并改革創新而成。以四道為基礎,梅花拳每一個技法和動作技術均是參照人體解剖學和人體力學為基礎,其拳法直接精簡,拳理博大精深。梅花拳套路簡單,步法靈活多變,動靜結合緊密,人體神經組織和各個部位器官都相繼參與運動。科學地進行梅花拳訓練,不僅能使人體在柔韌性、靈活性、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還能改善身體機能,調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及預防青少年易形成的弓背、含胸等不良身體姿態,使身心得到全面鍛煉和發展。例如,梅花拳內功修練方法即結合了佛家和道家的雙向修煉方法。佛法方面它綜合了一部分藏秘功法,主要修“名點、三脈、七輪”,進而通過把更多的能量聚合于“頂輪”達到刺激腎上腺的作用,以之提高智力和預測能力。道法方面它借鑒其“神”論,注重對內在潛力的開發和利用,而道家的這種“神”正是我們現在所謂之思維。因此,梅花拳通過綜合佛與道家之長,利用各種方法刺激大腦的應激反應,從而增加其運作負荷和運作速率,自古以來,梅花拳又被稱為“神拳”,意涵梅花拳是訓練大腦、開發智慧之拳。
5 結語
作為中華拳種寶庫中的重要文化瑰寶,梅花拳對于傳承中華武術文化,促進歷代民眾強身健體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梅花拳強大的價值功能主要是通過其獨到的拳理特征實現的,即梅花拳的文武合一、育人為先、以武修心、四道融合四大拳理特征使其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力,其諸多先進理念可為現代體育項目的發展與傳承所借鑒。然而,梅花拳在現代社會語境下,也呈現出諸多傳承困境,為了更好地發揮梅花拳的健康發展,發揮其健身、健心價值,筆者應從以下方面著手建設:第一,將梅花拳進行適度地現代化改造,使其適合于時代潮流,逐漸與國際體育發展接軌。第二,深度挖掘梅花拳的拳理特征與價值,激發內在潛力,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優勢。第三,將梅花拳的競技性與梅花拳的健身性同步共存形成“雙軌制”,既保留梅花拳的民族性特色又使其很好地融合于現代體育的發展。在具體操作層面:第一,借陽光體育活動,發揮梅花拳對大腦的特殊開發作用,使其走入校園,把各級學校的學生作為梅花拳的主要傳承對象。第二,積極開發梅花拳文化旅游產業,獲得政府政策支持,同時發揮各方優勢,共同開發。第三,發揮梅花拳文化特色,構建梅花拳文化體系,擴大梅花拳習練群體。第四,深度挖掘梅花拳的健身價值,統一梅花拳競技標準,完善梅花拳競技體系,以“提高”帶動“普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