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云強
摘 要:加強三級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是全面提高三級環境監測站綜合能力和整體水平的重要措施。從人力和財政支持2個角度入手,分析了三級環境監測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加大三級環境監測站的經費投入,逐步增加環境監測人員編制,提高環境監測隊伍中各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關鍵詞:監測技術人員;財政支持;三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028
三級環境監測站承擔著基層地區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應急監測和減排監測等工作,同時,還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
1 存在的問題
目前,影響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的主要因素是缺人、缺錢,也就是人力和財力的問題。
1.1 人力問題
1.1.1 人員嚴重不足,結構不合理
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監測技術人員不足,而且他們缺乏工作經驗,技術水平比較低,與《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對東部地區三級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提出的要求相差甚遠。這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上級主管部門抽調人員比較多,實際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②高級、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偏低;③環境監測技術人員比較少,而環境監測工作越來越多,難以完成環境監測任務,環境監測技術無法與環境管理需求相適應。
1.1.2 環境監測隊伍不穩
三級環境監測站人員隊伍不穩定、人員不足是阻礙環境監測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具體有以下4點:①監測工作辛苦,工作環境惡劣。特別是對污染源現場的監測,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大,環境對人體的危害大,缺少相應的保護措施。這與工資、社會地位形成較大的反差,所以,工作人員不能安心完成監測工作。②缺少環境管理人才。業務能力高的工作人員都被局機關調走或者升遷,導致人才流失,人心不穩。③縣級環保部門不重視監測工作,在編不在崗或在崗無事做的問題導致監測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影響了監測人員工作的積極性。④人員工作能力單一,工作人員之間輪流換崗效果不佳,有人請長假、調走或升遷,沒有合適的人員頂替,導致監測工作難以正常開展。
1.1.3 缺乏業務培訓,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低
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受監測技術人員少、缺乏業務培訓、監測儀器設備配備不齊全等因素的影響,通過計量認證的項目只有水、氣、聲監測中少部分最基本、最常規的項目。這些環境監測站常常會遇到有監測業務卻因沒有資質接不了,接了業務也要大部分分包給上級站,整體監測業務能力和水平偏低等情況。同時,由于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較低,所以,無法保證監測質量,難以完全按照國家標準和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保證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而且所取得的監測數據也難以滿足環境管理的要求。
1.2 財政支持
“十二五”期間,雖然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從對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監測能力提出的要求來看,由于缺乏資金,三級環境監測站仍然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2.1 環境監測經費未納入政府財政預算
領導主體責任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監測能力建設的發展。目前,只有人員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環境監測經費還未納入財政預算,監測站經費緊張,缺少儀器設備檢定、維護費,監測用車等費用,監測能力未見提高,而且有時受車輛使用限制等因素的影響,不能按時完成監測任務。
1.2.2 資金不足,影響監測能力建設
資金的不足對監測能力建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2方面:①資金投入不均,往往是被動投入,應付上級政策的情況居多。②“十二五”期間,由于三級環境監測站的工作量成倍增長,人員還被局借用,人員工資補貼,各類物品、儀器消耗和維修費大幅增加,使三級環境監測站的財政不堪重負。每年財政下撥的監測經費已經不能滿足監測開支的需要,進而影響了三級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
1.3 應急監測能力明顯不足
雖然三級環境監測站購置了一些設備,但是,還是缺少便攜式監測儀、防護裝置等,缺乏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難以應對比較大的環境污染事故,無法有效保證環境安全。難以快速測定、鑒定應急污染事故中產生的氣體成分,沒有相關的監測儀器可以用來監測產生的這些廢氣。
2 加強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的建議
要想做好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的工作,就必須加強其能力建設。充足的人力資源和雄厚的財力支持是順利開展能力建設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為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的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保證,使其穩步發展。
2.1 增強人力支持,充實技術隊伍
2.1.1 增加編制
各地在實施《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的過程中,建議環境保護部門按照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中“不斷增強環境保護能力,全面推進監測、監察、宣教、信息等環境保護能力標準化建設”的要求,制訂一個類似的文件,并與人事、組織、機構編制部門協調,不僅要增加三級環境監測站的人員編制,還要適當增加上級主管部門的人員編制,讓更多的監測技術人員從辦公室中走出來,投入到監測工作中。
2.1.2 充實環境監測技術隊伍
縣(區)級人事、機構編制部門和環保部門要按照事業單位招聘人員的要求公開招聘相關方面的人才。在招聘時,要設定應聘人員的專業技術條件,比如持環境監測上崗證、中級以上環保專業技術職稱等,確保招聘到的人員符合環境監測工作的要求。同時,要注重人才的培養,防止專業技術人員流失。技術人員結構調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是,技術人才的流失可能只要一周或一個月的時間。因此,要從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提高待遇、理順職稱工資等方面入手,防止專業技術人才的流失。另外,縣級環保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的獎罰機制,杜絕在編不在崗或在崗無事做的情況發生,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1.3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
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要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制訂科學的監測專業培訓計劃,圍繞能力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工作。通過環境監測技術人員持證上崗考核、監測站內部知識競賽和標準樣品考核、上級站組織的環境監測大比武和培訓等提高人才的專業素質,讓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積累經驗。同時,要嚴格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和環境監測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求開展工作,這樣才能提高三級環境監測站的監測質量,以適應轄區內環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增強財力支持
2.2.1 將環境監測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
“十二五”期間,各級財政部門應當遵循《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明確東部地區三級環境監測站的人員編制和結構、監測業務費用、監測用房、基本儀器配置、應急儀器配置的標準,合理規劃,細化各項標準的經費需求,將環境監測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中,加快財政撥款,將環保財政保障工作納入政府第一把手任期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目標中,以保證三級環境監測站的正常運行。
2.2.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能力建設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能力建設包括以下幾點:①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應當積極拓寬渠道,多方爭取建設資金,盡量爭取當地縣(區)政府撥款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補助,逐步改革三級環境監測站的經費投入方式。②財政部門應當及時、不降標準地返還環境監測服務費,確保三級環境監測站的日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③每年可以從排污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用于監測站的基礎能力建設和基本設施建設,有效推進硬件建設,豐富監測手段,積極拓寬監測領域,擴充監測項目。④上級環保部門應當給予三級環境監測站適當的資金補助。由于某些監測儀器價格昂貴,許多基層站無能力配備,而這些儀器又是開展監測工作的必需配置,所以,上級環保部門應該主動承擔籌措資金的任務,對購置某些規定儀器、設備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提高各級監測站的硬件條件。
2.2.3 設立人才培訓資金賬戶
業務素質過硬、操作技能熟練、能獨立思考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度和可靠度,及時完成監測任務的前提。目前,三級環境監測站不僅存在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情況,而且現有監測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尤為突出。要想從本質上提高三級環境監測站的工作能力,人才培養是關鍵。鑒于此,可設立人才培訓專項資金,確保培訓資金專款專用。有了資金的保證,監測站可以定期選派人員去上級部門或專業培訓機構學習深造,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從而組建一支素質過硬的監測隊伍。
3 結束語
人力和財力支持是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解決了人力和財力的問題,就等于解決了三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的根本問題。東部三級環境監測站以標準化建設為契機,深入剖析了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面提升環境監測站的監測能力,使其盡快與《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中提出的要求接軌,更好地為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支持。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