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高
摘 要:通過描述南雄市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從減量化、無害化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處理生活垃圾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農村;生活垃圾;垃圾處理模式;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X799.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099
1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南雄市地處廣東省北部山區,總面積2 361.4 km2,轄1個街道17個鎮,全市47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5萬。近年來,南雄市十分重視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工作,各鎮都建有垃圾轉運站,墟鎮垃圾由其所在的居委會負責處理,并聘請了保潔員,配備了清運車。各自然村都統一設置了垃圾桶(屋、池),將垃圾集中后轉運到鎮或市垃圾填埋場填埋。清運經費主要是向居民、墟鎮門店和鎮機關企事業單位收取,或是由鎮財政補貼。
雖然各自然村都設置了垃圾收集點,配備了垃圾桶,但是,絕大部份自然村的垃圾清運處理工作尚未全面開展。村民沿襲一貫隨處(就近)傾倒垃圾的陋習,房前屋后、溝渠山邊(路邊)成為了天然垃圾場,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即使有的村民將垃圾倒入垃圾池,也因為沒有及時清運而導致垃圾堆積如山。目前,南雄市大部分村鎮還存在“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的狀況。
2 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南雄市初步建立起了“戶收集,村集中,鎮運轉,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們的生活環境。但是,在推進落實相關政策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2.1 運作資金缺口較大
2.1.1 鎮財政難支撐
鎮財政可以基本維持墟鎮生活垃圾處理的日常運作,但是,鎮垃圾中轉站建好投入使用后,人員配備、設備維護、轉運車輛和人員費用等后續費用比較多,導致財政壓力比較大。如果要將垃圾清運工作放到行政村和自然村進行,那么,對于行政村,最少要配備2名保潔員,全市232個行政村,按照每名保潔員月工資1 000元計算,全市全年保潔員工資支出超過了500萬元。這是鎮財政無法解決的,需要市里相關政策和財政的支持。
2.1.2 垃圾處理費收取困難
雖然垃圾處理工作遵循“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運作,但是,執行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鎮機關事業單位可參照市區標準收取,墟鎮居民住戶以每戶60~120元/年(門店80~120元/年)收費,難度比較大,而且征收率低。由此可見,向行政村、自然村推行收費制度難度會更大。
2.2 垃圾場建設不規范、填埋處理不達標
目前,南雄市除了雄州街道、全安鎮外,其他鎮都是向村民租用山地建設簡易垃圾填埋場。雖然租用成本低,方便就近填埋,節約了運輸成本和處理成本,但是,其中存在很多問題:①選址布局不科學、不規范。②建設規模不達標,將凹地、山溝當作填埋場,隔離帶和污水防護、分流等設施不到位。在選址時,未經環評和環保審批驗收,填埋無害化措施不到位,只做簡單的掩埋或焚燒,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污染了水源和土壤,使得附近村民怨聲載道。
2.3 垃圾收集點設置管理不規范
大部分墟鎮(村)將垃圾收集點(池)設在路口、村頭或墟鎮入口交匯處。這樣做,雖然方便群眾倒垃圾和清運,但是,因為管理不到位、運輸不及時、沖洗不徹底,沒有綠化隔離和衛生防護,使得此處又變成了一個垃圾堆暴露在公路兩旁,一遇風吹垃圾就滿天飛,造成二次污染。
2.4 環保意識落后,觀念陳舊
面對垃圾處理這項工作,村民們的環保意識不強,觀念陳舊,阻礙了垃圾處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點:①村民受“自掃門前雪”生活方式的影響,對垃圾危害缺乏有效的認識。他們認為,隨處倒垃圾是非常普遍的做法,所以,不愿將垃圾倒入垃圾桶(池)。②村莊分散,交通不便(有的自然村距村集中點二三十千米),收集轉運困難,運作成本較高,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難以將“戶收集、村集中”的工作落到實處。在行政村和自然村推行垃圾處理工作時,存在畏難情緒和“等靠要”的思想(靠上級政策推動、上級資金扶持),總體效果不好。
3 解決對策
3.1 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
“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是當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最有效的模式?!皯羰占币蟠迕褡龅嚼杂X入袋裝桶、定點傾倒存放,改變陋習、主動參與、相互監督,村干部要負主體責任,抓好監管,帶頭示范;“村集中”是行政村將村域內垃圾清運到中轉站,保潔員定時清掃收集,日產日清;“鎮轉運”是按時將垃圾壓縮分類后,集中運至垃圾處理場(填埋場),中轉站要人機配備到位,正常運作;“縣處理”是按照標準統一處理集中起來的垃圾。上述模式的重點是“戶收集、村集中”。從目前村組織執行力不高、村民意識不強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情況看,全面推廣垃圾處理存在很多困難,所以,必須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具體工作包括以下3部分:①編制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完善硬件設施,明確經費來源。②多渠道籌集資金,市財政設立專項經費,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合理推行收費制度,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設施建設和運營,鼓勵鄉紳賢達為家鄉環境整治出資出力。③搞好試點,積累經驗。在試點的基礎上,所有行政村實現垃圾收集清運常態化,實現垃圾處理全覆蓋。
3.2 理順管理機制
在具體工作中,要理順管理機制,使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更加長效化。具體工作包括以下3點:①明確責任,實行目標考核。遵循屬地管理原則,鎮、村負保潔監管主體責任,建立行
政村保潔員清掃制度、村集中收集和鎮轉運處置制度,明確“戶收集、村集中、鎮運轉、縣處理”模式中各環節的責任主體和工作任務。同時,要發揮鎮村及其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將垃圾整治目標與鎮村干部年度考核、績效收入掛鉤。對于污染嚴重的地區,實行一票否決制,使領導干部從思想和行動上高度重視垃圾處理這項工作。②將農村環衛工作納入城管環衛管理機制,實現垃圾統一收集運輸處理,形成城鄉一體化機制。市城管局要制訂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管理規劃,按照“屬地化、行業化”的雙重管理原則,在沿國道墟鎮、中心鎮建立環衛機構,加強工作管理和業務指導。③因地制宜選擇垃圾處理方式。部分偏遠鄉鎮統一將垃圾運往市屬垃圾填埋場處理,存在成本高、難以持續運作的問題。鑒于此,可在南雄北山片區和東北片區相對中心的位置各選址建設一個片區垃圾填埋場,以降低轉運成本,緩解市屬垃圾填埋場的容量壓力。
3.3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環保意識
這項工作主要要從以下3方面入手:①采取多形式宣傳農村環衛工作的意義和政策,普及環衛知識,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轉變觀念,摒棄陋習;②發揮環衛的作用,推廣試點經驗,用典型教育群眾,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③重視學校對學生環保知識的普及,把學生培養成環保小衛士,讓他們主動監督家長和身邊的環境衛生。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