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摘 要:簡要分析了微機母差保護的特點和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對微機母差保護技術在繼電保護領域中的運用進行了論述,以期為提升繼電保護的可靠性提供幫助。
關鍵詞:繼電保護;微機母差保護;母線;自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TM7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147
1 微機母差保護的特點和優勢分析
1.1 微機母差保護的特點
微機母差保護充分利用了計算機強大的數字計算能力和帶比率制動特性的電流瞬時值差動原理、復式比率差動原理。微機母差保護的抗TA飽和能力強,具備獨特的檢測方法,可采取補償法或波形判別法等消除TA飽和的影響,即利用1/4周期前TA線性傳變的采樣點,并運用相應的算法判別和處理波形,從而保證保護具有選擇性。此外,也可采用同步識別法消除TA飽和的影響,并判別差動動作與故障的同步情況,進而識別TA是否飽和。微機母差保護具備自適應能力,從理論層面看,可解決引入隔離刀閘輔助觸點等問題,并識別母線的運行方式;具備自檢功能、通信接口,信息傳遞方便,可與監控系統互聯,從而實現自動化監控;微機母線保護與線路保護相同,均具備方便調試、整定的特點。
1.2 微機母差保護的優勢
與傳統的母差保護技術相比,微機母差保護更具優勢,具體如表1所示。
通過上述對比可發現,微機母差保護的性能更優良、運行穩定性更高、保護動作更可靠,在新時期的繼電保護領域中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微機母差保護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現階段,其已在繼電保護領域中獲得了廣泛應用,大幅提升了繼電保護動作的準確性,為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 微機母差保護在繼電保護中的運用
2.1 在繼電保護領域中的具體運用
隨著我國繼電保護微機母差技術的發展,高集成單片機被應用到繼電保護系統中。這進一步強化了繼電保護的職能,促進了以母差技術為核心的繼電保護技術的發展。在現代電力技術改革發展的背景下,應充分運用微機母線保護技術,提高繼電保護器的保護能力和運行效率,發揮微機母差保護技術抗干擾能力強、集成度高、配置齊全和功耗低等優勢,從而滿足電力能源輸送對繼電保護系統的高要求。在運用微機母差保護技術時,要根據實際供變電的需求,合理選擇微機母差設備,確保設備滿足繼電保護的要求。同時,在應用以微機母差技術為核心的繼電保護系統時,還要以調查研究實際供變電的需求為前提設計系統,選擇合適的設備,充分考慮電流、電壓的實際情況和輸變電的電力負荷等因素,分析和評價微機母差技術在繼電保護系統中的應用需求,并將其作為設備選型和輸變電設計的重要依據,從而保證微機母差保護技術的應用效果。此外,在設計繼電保護的過程中,還要突出母線保護的作用,結合母線的保護需求、相鄰元器件的保護目標等,在嚴格執行《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的基礎上,設計母差技術在繼電保護系統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從而確保故障的快速切除和提高母線的保護能力。
2.2 抗干擾措施
為了確保微機母差保護的運行穩定,必須采取有效的抗干擾措施。由于一次系統產生的電磁干擾是無法避免的,所以,通常采用斷開二次回路與一次回路間的耦合的解決辦法。較為常用的技術措施有以下3種。
2.2.1 采用帶有屏蔽層的控制電纜
可采用帶有屏蔽層的控制電纜,并使其在開關場與控制室內的兩端同時接地。這是較為有效的抗電磁干擾措施之一,其優點在于當控制電纜被母線暫態電流包圍時,屏蔽層內會感應到屏蔽電流,進而產生磁通,從而抵消母線暫態電流產生的磁通對芯線的影響。此外,屏蔽層的兩端接地后,可進一步降低因地電位升高而產生的暫態感應電壓。
2.2.2 加設等電位平臺
微機母差保護裝置具有自檢和通信功能。如果保護裝置全部集中設置在主控室內,為了確保設備與系統間的可靠通信,則需要將計算機、微機保護及其控制裝置置于同一個等電位平臺中。為了使等電位面的電位能隨著地網電位變的變化而浮動,并防止控制室內地網的地電位差竄入等電位面中,等電位面應與控制室的地網進行單點連接。這樣可很好地保持聯網微機間的電位差,從而確保微機保護和通信的可靠運行。
2.2.3 電纜方面的抗干擾措施
為了進一步提升電纜的抗干擾能力,需要注意以下4點:①強、弱電不可共用一根電纜;②保護與電刀電纜不得敷設在同一層內;③保護電纜的敷設路徑應遠離高壓母線,且不得與高壓母線平行敷設;④經由同一設備引出的電纜應在開關場靠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繼電保護領域中,保護動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雖然傳統的母差保護技術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其不足之處較多。而采用微機母差保護技術可有效解決傳統母差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保護動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錦錦,屈世民.220 kV母線保護微機雙重化改造典型問題分析[J].華北電力技術,2010(7):95-97.
[2]曾慶匯,劉娟,何偉.一起220 kV母差后備保護誤動的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J].江西電力,2013(4):58-60.
[3]盧天盛,羅亙,張耀洪.微機型母差保護的維護及誤動分析[J].四川電力技術,2010(4):45-46.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