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莫佩莉
廣東省東莞市可園中學 523016
[摘要]信息技術是初中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養初中學生信息技術修養的重要學科。但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則成為了廣大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文章立足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重點分析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這一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方法;靈活性;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豐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加強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成為新的教學要求。響應教學改革的號召,積極改革教學方法,突破傳統教學體制的束縛,才能讓信息技術課堂變得更高效。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知識,有利于信息技術學科的創新發展。
(一)學生主體性難以體現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提倡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教師一直占據著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學生則一味地聽取教師的安排。長期以來,初中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無法主動性,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無條件地接受教師所講授的所有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惰性逐漸養成,他們的學習行為開始依賴于教師,沒有教師的壓迫,就無法投入學習。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后,讓課堂教學模式無法得到更新,學生無法建立起正確的信息技術學習觀,影響了靈活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二)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單一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是否豐富,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能夠被激發。在傳統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會將課本視為主要的教學依據,在課堂中,為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引導學生劃出課本中的重點。在課本知識點學習完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自己的操作示范,將剩余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練習。這種缺乏生機的教學過程,讓信息技術學科的魅力無法得到展現,也讓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對于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學科而言,單一的教學方法與沉悶的學習氛圍,讓信息技術的教學喪失了應有的意義。
(三)信息技術教學考核落后
對于眾多初中學生而言,相比學習過程本身,他們更加看重最后的考核結果。信息技術的考核形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行為有一定影響。目前,大多數初中學校會利用筆試與實踐操作考試結合的考核手段,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但筆試內容大多為課本原文的填空或者選擇,而實踐操作考核則是日常學習中練習多次的項目。這樣的考核如同虛設,只能考查學生計算機操作的熟練度,而無法考查學生真實的信息技術水平。
利用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積極性,更能讓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觀念得以改革,促進課程考核的優化。下面,筆者就針對幾點靈活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展開分析:
(一)利用任務驅動法實施信息技術教學
許多學生認為信息技術知識過于高深,與他們的生活缺乏聯系,導致對信息技術缺乏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信息,讓他們覺得自己可以。任務驅動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支持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各個學科中經常使用的高效教學法。將任務驅動法應用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掌握與應用信息技術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任務驅動法的特性,與計算機學科的系統性、層次性與實踐性相符,應該得到廣泛應用。而在應用任務驅動法展開教學過程,教師則不必在等知識講解完之后才呈現教學任務,而是可以直接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word文檔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輸入任務卡上的文字,并將其設置成為宋體小四號,1.5倍行距,首行縮進兩字符,題目居中的格式”。這個任務中,最有挑戰性的就是首行縮進兩字符的設置,如果學生可以在完成這一步驟,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會大大提高。如果學生不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尋找設置項,讓學生感受信息技術并不難。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也有利于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游戲競賽法實施信息技術教學
游戲競賽法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初中學生熱愛游戲,因為游戲可以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一些游戲教學環節,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游戲,不應當只具備娛樂性,更應當與教學目標相符。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游戲與競賽,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比如,在講解動畫制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給小組成員布置同樣的動畫制作內容,在規定時間,對比分析各個組的完成情況。小組間的競賽,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進行高效學習,促使學生為了小組的勝利而付出努力。在競賽結果的點評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每一個小組的閃光點,包括速度最快、質量最高、小組合作最默契等,予以適當的表揚,讓每位學生參與競賽的成員,都能夠獲得成就感。
(三)利用頭腦風暴法實施信息技術教學
頭腦風暴法是開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觀念靈活化的重要方法。在新知識的引入階段,教師可以利用“頭腦風暴”這種方式,組織學生發散思維,根據自己了解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展開交流,相互分享學習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種方式,講解自己的解決方案,促進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信息技術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講解《網絡文明與安全》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解自己遇到過的“網絡文明與安全問題”。面對這樣靈活的問題,學生可能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此時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答案為載體,引導學生思考網絡文明與安全的重要性,并深入研究方法,推動信息技術課堂的深入發展,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展開。
綜上所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需要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的中的創新教學思想,更需要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體系的內容去優化教學方法。在初中階段,重視信息技術學科基礎知識的傳遞,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讓學生掌握有效的信息技術學習方法,才能培養具有學習能力的人才。靈活應用教學方法,豐富信息技術課堂活動,才能促進初中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許珍.新課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0(33).
[2]余松江.淺論信息技術課中的知識、能力、素質評價[A].2014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
[3]王春濟.淺談新課標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0(03).
[4]錢柳松.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