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富華
重慶市忠縣職業教育中心 404300
淺談CAI課件制作的一些問題及成因
姚富華
重慶市忠縣職業教育中心 404300
計算機輔助教學即CAI因其交互性、多媒體集成性,大容量信息存儲和快速檢索等優點,在教學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CAI的功能主要是以CAI課件來實現和完成的。CAI課件的制作活動方興未艾,CAI課件的數量也越來越豐富,好的作品不斷涌現,但縱觀CAI課件制作的整體狀況,CAI課件制作還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而CAI課件的質量又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基于此,筆者就目前CAI課件制作的一些問題作簡要探討。
計算機;教學;CAI課件
對于何謂CAI課件,目前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認為教學包含教與學兩個方面,計算機輔助教學即CAI無疑包含助教和助學,因而CAI課件可分為兩類,即CAI助教課件和CAI助學課件;第二種理解認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英語表達是ComputerAssistedInstraction即簡稱CAI,其中的“教學”應該是指“教”,而計算機輔助學習應該是Computer AssistedLearning即CAL,因此認為CAI課件的功能是“助教”,是“助教”課件,而CAL課件才是“助學”課件。后者認為前者對CAI課件與市場上大量出售的學習軟件(助學軟件)的認識產生了混淆。不難看出,后者是根據“學習軟件”這一概念的存在來理解的,從而認為CAI課件是“助教”課件。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并不重要(本文暫將計算機助教課件叫CAI課件);兩者雖有不同,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把計算機課件分為兩類:即助教課件和助學課件,了解這兩種課件的不同顯得更重要,它決定了課件制作的指導思想,是課件定位是否正確、及最終成功的關鍵。
(一)在使用對象上,助教課件由教師掌握操作,主要體現教師的的主導作用,什么時候導,導什么,怎樣導,由教師根據教學過程的需要而決定。助學課件由學生掌握操作,主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由學生掌握學習過程,什么時候學,學什么,選擇哪一部分學,怎樣學,由學生決定。
(二)在知識結構的組織方式上,助教課件的知識結構應按教師的講授思路組織,重視突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講授提綱。由于助教課件依附于教學過程,因而其知識結構是按一定的流程組織展現的,是線狀結構或者是線狀與小規模網狀的組合結構。而助學課件的知識結構則應按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組織,重視自選、自學、自檢、自測和自己動手,其知識是按多層次的菜單結構組織的,是倒立的樹狀結構,以便實現學習者的自主作用。
(三)在實現技術及交互上,由于助教課件依附于教學過程,因而重于流程設計。為了保證教學流程及應對多種可能性,需要強大的跳轉交互技術作支持,理想值是能從任一界面可直接跳轉至任一界面,以滿足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靈活演示及控制的需要。但由于受多種因素制約,實際上這一理想值是無法實現的,即便技術上實現得了,而在一個界面上設置許多交互按鈕也是不妥當的。若能實現這一理想值,助教課件的知識結構則可以組織成強大的網狀結構,以增強助教課件的靈活性。助學課件則應滿足學習者靈活選擇學習方法、自我按排學習內容和進度的需要,因而主要采用多層次菜單選擇交互技術。
(四)在美化藝術上,助教課件的搶眼點應設在知識的重點、難點上,應以鮮明的對比色彩實現,忌諱旁雜色彩及平衡色彩沖散視覺注意力,畫面應盡可能簡潔,突出關鍵點,即重點難點要搶眼。而助學課件要考慮使用者長時間使用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因此畫面要柔和,對畫面的美化也要看重一些。
很多助教課件存在的問題,都是對助教課件和助學課件的這些差異認識不夠所導致的,把許多助學課件的制作方法不加思考的生搬硬套運用于助教課件的制作,從而使助教課件達不到理想效果。
(一)重選擇交互輕流程設計
很多計算機助教課件,受學習軟件的影響,將知識按多層次的菜單結構組織,以選擇交互技術實現。教師在操作中,經常出現要從一子菜單跳轉到另一子菜單,往往要返回上層菜單甚至初始菜單層,再從初始菜單選擇交互進入另一子菜單,使教師使用課件時不能準確的切入切出,菜單切換過程較長,讓學生等待觀望,使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和準確性遭到破壞;也使課件運用無法完美的融于教學過程,因為這種課件本身不是依據教學進程的需要,按教學過程進行流程設計的。助教課件的演示流程必需按教學過程的需要設計。
(二)過分美術化喧賓奪主
課件的美術化應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助教課件的美化要服務于教學目標。助教課件的美化應圍繞教學要求和設計,畫面應簡潔,突出重點,在如何激發、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生動有意義的學習情景上下功夫。有的美工人員僅從美術角度考慮,追求復雜、華麗的畫面,追求畫面的色彩平衡而使色彩旁雜,最終沖散學生的視覺注意力,加重學生的視覺負擔,產生了喧賓奪主、沖淡教學主題的負面效果,背離了助教課件設計的初衷。
(三)以模擬實驗代替實驗
理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體現理科教學的一種最有效形式。實驗既鮮明生動又富有吸引力,既可獲得感性知識,又能升華為理性知識。但有些實驗由于本身的問題及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達到理想效果。例如:微觀分子、電子的運動,稍縱即逝的現象等,無法通過實驗認知,如果通過CAI模擬則能將不可見的微觀模擬成可見的形態,從而將抽象的東西轉變為形象的東西,感染力增強,能激發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模擬實驗主要用于常規儀器無法完成的時候,用于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慢速顯示、配合講解的時候,但不能取代實驗,能做的實驗必須做,不能用CAI模擬代替所有實驗,模擬實驗畢竟不是實驗,它不能替代實驗。
(四)輕教學設計重課件制作
助教課件的著眼點應在教學目標,而不在于課件,但有的注重了技術表現和技術細節,淡化了目標,結果是“課件制作得可以,教學效果卻不理想......”有的過分作技術表現,增加一些對教學毫無意義的技術細節,反而成了干擾信息,如切換時不恰當的配音,往往干擾學生思維,分散學生注意力。
(五)教案電子化為CAI而CAI
有的助教課件僅僅是將教案電子化,黑板搬家,板書幻燈片化,一節課教師只起點擊鼠標的作用,忽視傳統方法的優點,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助教課件是一種手段,一個補充,一種輔助,它不能代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應把助教課件與教學過程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由于多數教學人員不懂計算機工具和多媒體創作平臺的操作,使得助教課件制作不得不以計算機人員、學科教師和美術教師三方合作的模式進行,即助教課件是在學科教師提出教學目標、教學設計、達到什么效果、目標和要求后,再由計算機教師(程序員)結合美術教師提出美化方案具體實現的。這種模式要求三方高度融合,每方都應清楚助教課件設計的目的、解決哪個難點?怎樣解決?課件的表現形式:技術和藝術上怎樣表現?但在現實中,由于不同學科和不同人的差異,以及諸多因素,三方是很難達到高度融合的。唯有學科教師不斷加強自身提高,達到三位一體,助教課件制作的一些問題也就自然得到解決。也許,假以時日,能夠實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