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張掖市體育運動學校 甘肅張掖 734000)
在本文的研究中,希望可以借鑒環青海湖自行車拉力賽、以及武當山國際武術賽事等旅游業與體育賽事成功結合的案例,找到一條張掖市體育旅游互推式發展之路,逐步健全張掖市的體育旅游產業,來推動張掖經濟的發展。
體育旅游就是指旅游者短時間離開居住地,在到達旅游城市(區域)以游覽觀光為主,同時欣賞、參與或者觀看體育活動為次要動機的行為,同時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和諧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的旅游形式。
2.1.1 區位與交通優勢
張掖位于甘肅省西部,東鄰武威、金昌,西連酒泉、嘉峪關,南與青海省毗鄰,北和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地理壞境優越。交通便利,有良好的交通條件,蘭新鐵路及國道312、227線貫通,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改建后更加便捷,高速化的國道,鐵路的電氣化,名航張掖機場支線業務開通,使張掖的交通更為便利。
2.1.2 資源優勢
張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悠久的歷史過程中重塑著張掖燦爛的文化歷史,是全國文明的歷史名城和優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張掖擁有馬蹄寺、丹霞等多個4A級景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的原生態城市濕地,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亞洲最大的萬匹軍馬馳騁,獨特裕固族風情,祁連山曠野風光,戈壁灘冰川奇峰。既具有南國風韻,又有塞上風情,所以有“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當江南”這樣的佳句。
張掖如此便利的交通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為發展旅游業和開展戶外體育運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人們在開展體育運動的同時又能領略張掖的美景,可謂是一舉兩得。
2.2.1 體育旅游的認知度不夠高
對于我國而言,體育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產業,在旅游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他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此外,地方政府沒有合理的協調體育和旅游兩部門,使得發展分離,產業單一。對體育旅游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群眾對于體育旅游的了解和認識不足。
2.2.2 體育旅游的專業人才匱乏
張掖市作為旅游城市,但是所擁有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缺失比較匱乏的,這就造成了張掖市體育旅游發展的“疲軟”。體育旅游作為一項綜合性強的產業,其中不只是簡單地包含旅游和體育兩個內容,而是這兩個的相互結合,通過專業人才的引導和開發,才能是張掖市的體育旅游發展更進一步。就現在很多的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時設置了旅游專業,但是對于體育旅游專業方向的院校非常少,并且對于此專業的關注度不夠多,開設時間起步較晚,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顯得辦學經驗不足。根據查閱,目前設有體育旅游專業或方向的院校主要有成都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等十余所院校,而且部分高校才是近幾年才開設的這門課程[5]。體育旅游市場人才多為未經過專業教育培訓人員,極少有經過專業體育旅游教育培訓人員從事體育旅游管理與培訓工作,嚴重的制約了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式陳舊,經營內容單一,營銷理念落后,創新意識薄弱。由此可見體育旅游人才缺乏是影響體育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對于體育旅游的發展還與開發和宣傳力度有很大的關系,開發利用率底,那么體育旅游就會停滯不前,在目前主要停留在一些大眾化的體育項目上。具有巨大開發價值的體育旅游項目基本沒有開發,民族項目沒有規模,沒有影響力。人們不了解體育旅游的作用和特點,參與的興趣較小。體育旅游項目宣傳不到位,體育旅游往往成為傳統觀光旅游的附加產品。
2.3.1 國家對體育旅游產業的重視
在西部發開的近十年時間里,西部的旅游事業發展快速,主要遵循的經驗和做法有:一是堅持政府的鬼法發展戰略。由于西部地區經濟條件不夠發達,所以在實行政府主導的旅游發展中具有很多的局限性和必然性。二是,在發展中走可持續的道路。在發展西部體育旅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自然資源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于西部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在實施西部大開發過程中,西部各省市都把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建設工程同發展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雙贏的效果。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新型旅游業,為張掖市體育旅游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與空間,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加快發展體育旅游產業。
2.3.2 張掖地區的旅游活動與賽事舉辦,加強了群眾的意識觀念
張掖市搶抓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啟動“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游年”機遇,著力實施旅游大景區晉等升級行動、旅游全產業鏈打造行動、旅游管理服務水平提升行動、旅游全民宣傳行動“四大行動”,大力提升“絲路明珠·金張掖”。連續多屆汽車拉力的成功舉辦,全國男子籃球(CBA)四強對抗賽在這里開打。這些大型的賽事舉辦會給一個城市帶來全新的機遇。籍由大型賽事的契機,借力而行、借勢而動,推進城市綜合改造進程,還可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給城市的體育旅游發展點燃引擎。
2.4.1 周邊城市體育旅游的競爭
與周邊城市相比,張掖市體育旅游的發展還不突出,體育旅游產品開發不完善,與周邊的嘉峪關市、敦煌市等相比,競爭實力還比較弱。隨著市場需求結構的不斷變化、升級會導致供求矛盾化,尤其是結構性的供求矛盾,會造成產品一致化,無特色景區等問題,最終導致過剩現象。在與周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體育旅游的建設與發展需要準確定位,保護性開發,科學經營,樹立形象,以持續保持競爭優勢,知名度要高,要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2.4.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政府的整體統籌較為欠缺,體育項目僅局限于體育局舉辦的競技體育運動,旅游與體育的隔閡,導致各自為政,創收能力低,拉動作用弱。政府應設立專門的機構并派遣專人負責管理、規劃、宣傳體育旅游,使體育旅游更好地服務于張掖市的經濟發展。
(1)張掖市交通便利,有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大型賽事的的成功舉辦為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2)人們對體育旅游的認知不夠高,宣傳力度不夠,專業人才的匱乏。
(3)政府對體育旅游產業的重視,張掖市生態建設工程同發展旅游有機結合,張掖地區的旅游活動與體育賽事成功舉辦。
(4)周邊城市體育旅游的的發展在給整個河西地區帶來宣傳的同時,也對張掖體育旅游產業造成了巨大的競爭。
3.2建議
(1)合理利用獨特的自然環境以及便利的交通優勢,結合自然環境開展地方特色體育旅游活動。
(2)改變競爭劣勢,充分利用媒體等現代技術加大對體育旅游的宣傳力度,大力引進體育旅游人才,改變管理結構。
(3)緊抓西部大開發的時代機遇,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加快“競游一條龍”產業的形成。
(4)敢于面對周邊城市的體育旅游產業帶來的挑戰,加強自身實力,打造自主品牌,走出一條具有張掖特色的新時期體育旅游產業路。
[1]夏瓊華.構建山東半島城市體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對策[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4):14-15.
[2]楊洪.西部資源型城市發展工業旅游的SWOT分析[D].六盤水:六盤水師范學院,2014.
[3]孟峰年.“絲綢之路”甘肅段體育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J].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07,19(1):51-52.
[4]鞏明振.甘肅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SWOT分析及戰略研究[D].甘肅:甘肅理工大,2012.
[5]韓忠培.體育旅游策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3):35-38.
[6]董晨玲.永安龍頭國家濕地生態旅游SWOT分析與對策[J].臺灣農業探索2014,6(3):44-45.
[7]桑輝.日照市體育旅游發展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20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