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杭 張永梅
(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沈陽市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遼寧省省會所在地,東北地區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信息和旅游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沈陽近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經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從工業重鎮到全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城市歷經百余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工業基礎,也留下了豐富的工業遺產[1]。據資料顯示,目前沈陽市規模以上重工業企業共有2928 家,輕工業企業1589 家,工業總產值達到1 億萬元。
然而,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產業經濟結構不合理以及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影響,使沈陽這個老工業城市出現一系列發展問題。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等11個方面提出35 條政策措施。在此情況下,沈陽市加速其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加快工業用地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沈陽市在工業用地調整中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要想認清這些因素對沈陽工業用地結構調整過程中影響程度的大小,可以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確定各要素的權重來進行分析。
明確了分析沈陽市工業用地調整中受到影響的因素指標分配權重這一問題,接下來就要分析影響工業用地調整的主要因素,建立從目標層、準則層到方案層的結構模型。影響沈陽市工業用地調整的因素表現為第一點職住區不平衡,主要是因為就業崗位的外遷、新增居住用地減少、新增居住用地人口多、新建工業區配套不足。第二點廢棄工業用地閑置浪費,主要表現為大量廠房、設備以及工業用地廢置,不能得到合理再利用[2]。第三點工業遺產遭到破壞,主要原因為老工業建設歷史文化價值被忽視、人們急功近利的心里、沒有明文法律規定[3]。基于上述分析,得出層次分析模型。(圖2-1)

圖2-1 影響沈陽市工業用地結構調整的因素權重圖
評定準則層各衡量準則對于目標層的相對重要性,結果見表1。相對重要性的判斷值取1、3、5、7、9 等5個標度等級,依次為同等重要、比較重要、重要、很重要、極重要。上述判斷矩陣的含義是對于沈陽市工業調整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一級指標為職住區不平衡、廢棄用地閑置浪費、工業遺產遭破壞,二級指標是在一級指標的基礎上細分的指標要素,在職住區不平衡要素下分為崗位外遷、新增居住用地少、新增就業人口多[4]。在廢棄用地閑置浪費要素下分為廢棄廠房、廢棄設備、廢棄用地,在工業遺產遭破壞要素下分為沒有明文法律規定和忽視老工業基地歷史文化價值。經過層次分析模型得出各要素在工業調整過程中的權重,繼而看出其對沈陽市工業調整的影響力大小。(表2-1)

表2-1 工業用地結構調整的影響因素各級指標權重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影響沈陽市工業用地調整的各要素進行比較下,職住區不平衡是影響其調整的主要矛盾,其中崗位外遷和新增就業人口多是加劇職住區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接下來的次要矛盾和問題是廢棄用地閑置浪費,遺留下來的廢棄廠房廢棄設備等很難再次得到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設施資源的浪費。影響沈陽市工業用地結構調整的第三個要素就是工業遺產遭破壞,一些改造區簡單的關注土地價值,忽視老工業建筑本來的歷史文化價值,追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現在還沒有明文的法律來規范工業遺產的保護和改造工作。
沈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提出[5],推進東北金融中心、綜合性樞紐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實力,把沈陽建設成為立足東北、服務全國、面向東北亞的國家中心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沈陽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之都;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集約發展、合理布局,把沈陽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基于沈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構想以及沈陽市老工業基地更新改造的歷程和影響沈陽市老工業更新改造的要素分析,我們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希望引起業界對沈陽市老工業區更新改造的關注和重視。
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許多工業企業都順應更新改造的趨勢在郊區重新選址,這也造成了主城區內就業崗位的外遷,而城市邊緣地區的居住用地又要滿足大批新增居住人口,這也加劇了職住不平衡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沈陽老工業城市工業用地調整的主要著眼點就是要在“以人為本”的新型工業化下,建立工業體系、發展高科技、完善職工居住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職工的專業化素質,增加職工的選擇機會,滿足職工的參與和享受需求,讓全體職工能夠分享工業進步帶來的利益,進一步完善職住區的居住狀況。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沈陽市產業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調整變化,工業空間布局以及用地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城市中心區的大量工廠被變賣,許多工業用地被閑置。90年代以來,沈海、鐵西等傳統工業區出現大量的工業廢氣用地,從而影響了城市更新改造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應加強多方合作,努力實施廢棄地再開發。一方面實行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合作機制,建立良好資金融通機制,對廢棄用地進行科學評估,使廢棄用地得到再利用。另一方面根據廢棄用地的自身特質合理規劃利用,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根據土地自身特質確定其開發用途,引導工業用地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沈陽市的工業遺產在我國并不是十分知名,雖然沈陽市是傳統的老工業城市,但是沈陽市工業遺產的發展與北京、上海等地的發展還有差距。在此情況下,一方面應該制定工業遺產保護政策,把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規劃納入到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中來。推動工業遺產再利用,提升沈陽市工業發展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要加大但對工業遺產保護的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各界對沈陽市工業遺產的重視程度。通過媒體宣傳、開辦研討會等方式,集結社會各界人士深入探討沈陽市工業遺產的利用潛力,提升沈陽市工業遺產知名度。最后將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與開發旅游資源有力結合,例如建立鐵西工人村等特色工業旅游項目。促進沈陽市工業遺產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擴大市場規模,推動工業遺產的合理保護利用。
[1]許廣義.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5
[2]劉奇志.何梅,汪云,朱志兵.武漢老工業城市更新發展的規劃實踐[J].城市規劃,2010 (7):39~40
[3]南書立.工業廢氣地的游憩利用與改造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6
[4]康曉光.黑龍江省老工業調整改造:目標選擇與轉換機制[J].經濟研究參考,2004,(40):1
[5]沈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