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齊友 王玥琳 陳文德
(1.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2.西南林業大學生態旅游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計算機、數字通信、遙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了解城市環境的能力大大加強,在綠地規劃方面獲取了大量、及時、可靠的基礎信息,針對新技術在綠地系統規劃領域的運用開展了研究[1-8]。
結合成都市綠地系統規劃建設現狀,對成都市綠地系統規劃利用遙感影像圖和實地踏勘相結合的方法,對現狀綠地進行調查與評價,然后綜合考慮綠地布局的影響因素,應用GIS 繪制各類影響因子分析圖并進行疊加分析,為確定公園綠地空間布局提供科學合理的輔助決策。
成都市位于中國西南部腹地,介于102°54'E~104°53'E 和30°05'N~31°26'N 之間,境內為溫和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為多云霧、日照短,8月植被長勢最佳。[9]以成都繞城高速公路之內的中心城區為主要研究區,面積為542.56km2。該區是成都市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區域,道路網為環狀與放射狀相結合,人口密度大,近20 多年的發展,建成區已具有相當規模。
3.1 數據來源。本研究采用了成都市2013年8月的谷歌影像,分辨率為0.6 米。
3.2 數據處理。在ENVI 軟件的支持下,對谷歌影像進行幾何校正、噪聲消除、色彩增強、配準等預處理,得到成都市三環內遙感圖像(圖1)。
3.3 遙感圖像分類。本文主要采用非監督分類的ISODATA 分類法。將成都市三環內主要分為綠地、居住區和道路、在建設用地。參照地形圖、野外GPS 點位及其它輔助資料,建立解譯標志。圖像經過非監督分類以后,對解譯圖進行野外實查和驗證,對分類圖中不吻合的、模糊不清的、邊界難以界定的進行實地定位,最后再進行室內糾正。

圖1 成都市三環內遙感圖像非監督分類結果圖
(1)根據遙感圖像分類結果可以知道,成都市三環內已經是完善的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37.108%,而處于修建中的建筑面積達到了8.678%,硬質表面體及河流占31.013%。從綠地面積來看,成都市三環內綠化還是相當不錯的,主要以公園綠化和防護綠化為主,其綠化空間類型比較單一。
(2)成都市各建筑面積及道路面積比例約為18.5:1,也就是說道路面積占總面積的1.903%,即這部分城市面積是成都市三環內綠地系統目前不可以改變的一部分。各建筑面積中,又只有約一半的是居住區硬質體,對其綠化改造要有多種因素制約,其中大部分老小區對于小區主體改造還需要一段時間,也沒有辦法對其硬質體進行綠化建設,其總面積占到建筑面積的15%左右。通過提高建筑立體空間綠化面積可以改變成都市三環內的綠化現狀,提高城區綠化率,加強城市綠地系統的功能。
(3)目前成都市三環內部分區域已經開始進行舊房改造,而城區舊房面積約占到了建筑面積的72%,是目前城市綠地系統建設比較靈活的區域,在建設區域可以運用其靈活性,將其建設為新型綠化系統(立體空間綠地系統),這一過程可以運用屋頂綠化、空中道路等一系列先進的綠化手段,提高成都市三環內綠化面積。
由于成都市地處四川盆地中心,成都平原四面臨山,空氣流動受到一定的阻擋,自然就變成一個天然的小氣候圈。
目前,成都市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區域不斷增加,污染氣體排放量增大,在成都上空形成了一個大的顆粒污染物堆積體(霧霾),給成都市各行各業及市民帶來了無數的苦惱,PM2.5 的超標排放也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針對目前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們必須提出合理的解決方式,而這一切的最優解決途徑莫過于提高成都市三環內綠化面積。而提高綠化面積的方式則比較單一,屋頂綠化技術則是最易實現的一種解決方式。
由于資金的局限,論文原始數據的分辨率不高,導致分類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加之分類方法上還有一定的局限,部分分類結果還有一定的誤差。
[1]吳松濤,由 爽.城市綠地類型與規劃原則[J].低溫建筑技術,2004,(6):16-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Z].1993.
[3]黃曉鸞,張國強,賈建中.城市生存環境綠色量值群的研究(6)[J].中國園林,1998,(6):57-60.
[4]俞孔堅,段鐵武,李迪華,等.景觀可達性作為衡量城市綠地系統功能指標的評價方法與案例[J].城市規劃,1999,(8):8-11,43.
[5]陳自新,蘇雪痕,劉少宗,等.北京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研究[J].中國園林,1998,14 (55):51-54.
[6]饒戎,趙慧恩.綠容率指標體系解讀[N].中國建設報,2004-8-27.
[7]朱巖,安慧君.GIS 和RS 技術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方面的應用—以呼和浩特市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09,(6):267-268.
[8]徐新良,張樹文等.運用RS 和GIS 技術進行城市綠地覆蓋調查[J].國土資源遙感,2001,(1):28-32.
[9]張好,徐涵秋*,李樂,樊亞。成都市熱島效應與城市空間發展關系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4.1 (16):70-78.